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有企業改組股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資產評估后增值調帳的會計處理問題
目前,我國企業在進行股份制改組時,一般要根據資產評估結果進行會計調帳。調帳中最大的問題莫過于處理調帳日與評估基準日間的時間差影響。資產評估要有一個基準日,即按照哪一天的實有資產數進行評估。資產評估僅是股份制組建的一部分工作。而股份制組建至手續齊全正式批準,往往在評估幾個月之后。由于在股份制改組過程中,企業仍在繼續經營,評估期和調帳期資產起了變化,因此,具體問題也就較多,有關項目的調整方法如下。
1.流動資產中,凡涉及原材料、商品、產品、低值易耗品等實物變化部分的,應以結帳時點實際盤存數量乘以原評估單價來計算其庫存價值。若某一流動資產評估時沒有庫存或以前未發生過購進,只是評估后才發生購進,且結帳時有庫存數量的,其庫存價值的確定,可采取實際庫存數量乘以其加權平均單價予以求得。對因上述調整而產生的庫存價值增減變化額一律作調整“資本公積”處理。
2.固定資產。評估確認后至結帳前,凡有計提折舊的,一律按減除折舊后的凈值進行反映。但此期間實際發生調出,報廢,清理的,一律要按規定手續進行調帳,沖帳,使資產不致虛列。對此期間新購進,工程完工驗收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一律以帳面凈值進行價反映。
3.在債權、債務方面,一律以核實、清理后的余額進行列帳。若清理過程中發現有新的壞帳損失,則應憑有關部門只有效證明文件予以沖銷,并以書面形式說明清楚,以便驗資及有關部門審查。
4.對企業評估后至結帳前所發生的盈利或虧損,要按原規定分配辦法和程序,全部分配完畢。
二、關于土地資產處置方式不同的會計處理問題
根據新“規定”,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組,土地處置方式,可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在以下五種方式中選定。
1.國家以一定年期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土地資產與其他資產一道進入股份公司,其對應的存量凈資產折為國家股。2.企業以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土地資產與其他資產一道進入股份公司,其對應的存量凈資產折為國有企業法人股。但企業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簽定出讓合同并交付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3.國家以租賃方式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股份公司有償使用,每年收取相應的租金。
4.企業以租賃方式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股份公司有償使用,每年收取相應的租金,但企業必須依法辦法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簽訂出讓合同并交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5.股份公司申請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簽定土地使用出讓合同并交齊出讓金后,獲得土地使用權。
三、會計資料在信息披露中的會計問題
1.信息披露是現代證券業的基本點
從國際證券市場的情況看,基本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國家的主管機構替廣大投資者做出判斷,替投資者挑選投資對象,與此配套的就是在證券市場的管理方面采取對企業進行實質性審查的辦法。與此相對的另一種模式就是采取信息披露的方式。從當今世界證券市場的發展看,采取信息披露的原因:
(1)作為投資者有各種各樣的喜好,而企業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有的投資者喜歡高回報、高股利、多分紅的那種形式;有的投資者則喜歡高增長、低回報,也就是說企業的利潤可以少分。還有的投資者比較喜歡高風險、高報酬的形式,雖然風險較大,但收益率能達到百分之幾十。那么面對投資者多種多樣的偏好,政府很難對企業的好壞做出實質性判斷。
(2)企業的好與壞是在不斷地變化的。由于企業的發展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動蕩不定,使得政府也無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擔保。如果政府對企業是否達到發行股票和上市標準做出實質性判斷,那么上市企業一旦出現問題,政府則要承擔責任。而實際上政府很難承擔這方面的責任。
正是基于以上幾種原因,更多的國家則利用信息披露的辦法讓股民自己對所投資企業的狀況做出判斷。
(3)財務會計資料是信息披露的核心資料。大多數投資人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或者說是為了投資回報,也有少數只是為了參與企業的決策,為了能有投票發言權。投資人為了獲得投資回報最關心的是所投資企業的獲利能力及風險性大小。如果一個有經驗的投資人,就會相應地選擇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上報酬較高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風險較低的企業。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的角度來看,財務會計資料都是能夠比較集中地體現企業的風險大小和獲利能力的重要資料。
2.從目前的情況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作用還有待于提高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缺乏投資的手段和渠道,老百姓手中有大量的資金閑置。自從開辦證券市場以后,就出現了過熱的局面,造成供求之間很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投資者并不去關心所披露的信息,只是跟蹤市場的價格,對企業的素質和經營狀況即使下了解也能賺錢。隨著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加,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這種局面會有所改變。
四、原有的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過去我國的會計核算有以下四個特點。
(1)從會計核算上看,基本的平衡理論是:資金來源=資金占用,這是資金平衡表的一個等式。而今天我們所做的資產負債表則強調:資產=負債+權益。那么大家可以看出,資金來源=資金占用中的資金來源不含來源于什么渠道,不管是國家投入的還是企業借來的,都算是資金來源。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負債+權益,換項為:資產—負債=權益,也就是說權益代表多少資產,從企業來看非常強調對所有者的責任。
(2)特點叫做“專款專用”。比如說企業有一部分定額流動資金貸款存在銀行里,企業要想購買固定資產的話,還要向國家伸手,申請固定資產貸款,而銀行里存放的流動資金貸款不能用于購買固定資產。這叫“專款專用”。由此也體會出“所有權”理論,國家設定幾個分類,便于控制;也便于保護國家財產,但是不利于企業經營,不利于提高資金效益。
(3)過去財務,稅務,會計不分家。過去的會計制度沒有充分體現會計核算的規律,主要是跟著財務,稅務轉。比方說,我國財務制度上進行了一些改革,那么會計上就趕快設計幾個會計科目,因此會計核算是跟在財務政策,稅務政策后面轉的。
(4)原來所有的生產,經營指標由國家下達,所有支出和收入的價格由國家確定,由此體現出高度計劃經濟的模式,因此會計核算對企業個體來說只不過起到了一個統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