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有企業文化塑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文化的出現是時展中經濟與文化結合的產物。縱觀全球,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自己的價值理論。索尼企業提出過:索尼成功之路=為成大業而智仁勇爭的企業精神+獨具特色的營銷觀念。西門子曾堅信:員工是企業的企業家。全球連鎖超市大亨沃爾瑪以“以輕松創效益”為其經營哲學。
這些優秀的企業文化引領著這些企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而我們中國的企業,有時缺乏一種強勢的企業文化的氛圍,所以在我們不斷提倡企業文化創建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企業文化。
1確定企業使命——一場任重道遠的革命
我們的企業應該樹立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一定是為人民事業而奮斗終身,但應該志存高遠。為整個組織設立一個遠景,并爭取達到自己設立的這個遠景。這一點在微軟公司的企業文化中有著最深刻的體現。微軟公司一直背負著這樣的使命:普及電腦,普及網絡,開發軟件,改變世界,創造未來。“普及電腦”就是讓電腦進入每一個家庭占據每一張書桌。在微軟人的生命中“普及網絡”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在他們看來,信息高速公路如果無法實現大眾化,就毫無價值而言,它應該能為每一個公民所利用,而非僅僅為高層次的人士所利用,一個連接少數大公司和有錢人的昂貴系統,絕對不會是信息高速公路!微軟發展的核心是開發計算機網絡所需的大量軟件,為硬件公司提供軟件工具,并且讓不斷變化著的世界為之改變。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公司以什么為使命,決定著公司的價值觀念,指導著公司的長期戰略,也孕育著公司的激勵機制。企業的使命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文化的建設的成敗,是企業文化先進與否的依據。而微軟企業肩負著如此沉重的使命感,他所作出的成就有目共睹。在產業化不斷發展的今天,能像微軟那樣保持著持久的先進地位的企業少之又少。在一個與高度建設作用的企業使命的驅動下,員工和高層才從高度上把握了企業的發展方向,產生為之不懈努力的強大動力。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確定企業目標。企業目標是企業使命的具體化,它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企業的競爭性目標。在信息時代,競爭力影響著一個企業的生存和消亡,因此企業也應該建立一個更積極向上的目標,提醒自己保持優勢、永遠領先。第二類目標提出自己富有創造性的目標。我們的企業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階段上太久,產品要進步,服務要更新,我們要保持卓而不群的優越,就要不斷明晰發展方向,為新的生產創造而努力。
就像創立于1837年的寶潔公司,一直以領先的意識要求自己。寶潔的宗旨是:我們生產和提供更佳品質及價值的產品,以改善全球消費者的生活。作為回報,我們將會獲得領先的市場銷售地位和利潤成長,從而令我們的員工、我們的股東、以及我們的生活、工作所處的社會共同繁榮。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目標指引著寶潔一路收獲,公司推陳出新,為迎合東方人,公司在日本設立了全球最大的技術中心,專門為亞洲顧客服務。全球性的產品開發和研究加速了新技術的應用,還重點從產品的質量、配方和包裝設計上滿足更多的消費者,它的各種產品每年都要做至少一次的改良。它之所以如此勤奮的改善自己的產品,是因為寶潔一直擁有先進的市場理念:盡早發現一個消費發展趨勢,然后領導這種發展趨勢。寶潔相信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和管理,就能夠保持消費者的熱情。
一個企業雖不一定是時代的領導者,但至少應該永當時代的弄潮兒。企業是一種品牌,沒有自己品牌的企業,很難說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第一的企業不是一個具有潛力的企業。時代就是需要一個敢于爭當第一的企業,他們的存在是民族發展的強大動力。從這方面看來,確定企業目標就是要清楚自己面臨的市場,進一步擴展。
2樹立企業精神——一次曲徑通幽的探索
企業的精神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一個企業沒了精神,就好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失去彈跳的能力,何談發展?總的來說,企業的精神可分為以下幾種:
(1)團隊意識。
資源是會枯竭的,但一種好的精神會傳承幾代人。團結是每一個企業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可以說中國的每一個企業都背負著振興民族的期望,也肩負著一代企業人的夢想。身處其中,就是企業的一員,企業的榮辱關乎著每一個人的生存。只有團結,我們才能同舟共濟,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我們已經走過了一個人可以改變整個世界的時代,不可能只憑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改變環境。我們團隊精神就是要倡導相互協作,有時候我們應該像狼一樣,發現獵物便集體攻擊,這才是一個企業應該有的精神和才智。華為集團自建立以來的17年,在中國的企業史上創造了一個輝煌,在華為有一個明星詞匯,“投訴”,因為華為的考核表中有一項:和同事的合作。在100分中占10分,考核依據就是是否有人投訴你。而可貴的是,在華為投訴別人的人很多,被人投訴的人也不會懷恨在心。因為華為的員工已經接受了這個理念,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投訴和被投訴的經歷,一旦員工看到他人的投訴,就會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這是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也使員工之間的凝聚力不斷增加。人們在互助的過程中,增加了彼此的團結程度。正是這種和諧,使華為在成長的路上始終不落后于人。
從中可見,每一個組織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就好像是五顏六色的調色板。不同的顏色調和在一起,就會形成不同的風格,這也就形成了一個企業的特點。即便是企業的一個小小的成果,都是一個集體智慧的結晶,如果沒有集體的努力,就不可能進步。團隊精神本質上就是一種合作,把不同的力量融合在一起,這種力量就會更高漲,并為企業營造一個干勁十足的環境。
(2)創新意識。
一位國家領導人曾說過:“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任何一個企業都在殘酷的環境中進行著賭博,在科技已經充分滲透各領域的今天,沒有創新就等于自絕后路。
諾基亞對于電信業來說,相信永遠是一個奇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諾基亞河畔的造紙的芬蘭小公司,歷經130多年的歷練,占據今日世界上手機老大的寶座。奧利拉擔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曾堅定的指出:未來屬于通信時代,諾基亞要成為世界性的通信公司。從此諾基亞賣掉了計算機、電纜及電視生產部門,集中精力發展手機通信業務。這充分體現了諾亞高層的領導的果敢和敏銳的判斷力,同時也表現出創新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創新是一種敢于放棄陳規和找尋新目標的能力,企業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就能在競爭的潮流中樹立獨具的風格,在新的道路上重新定位。
盡管創新要經歷我們無法預知的風險,但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了一點上,企業進行創新就好比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確定好一個新目標,并全力以赴的執行。有時候決絕的境地反而會使企業發揮出最大潛能,創造出別人無法企及的成績。被逼上梁山才顯示出英雄好漢的可貴,企業的發展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著這樣的抉擇。創新這個口號被喊了一代又一代,而真正做到創新卻需要從頭開始的勇氣,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者具有“勇”的素質。中國的企業領導者在固守中堅持了太久,他們需要培養自己敢于舍棄成就的信念。過去的永遠是歷史,而我們面臨的永遠是未知的明天。
(3)危機意識。
企業的成熟是一次永不疲倦的抗爭,就好比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困難,也沒有逃避得過的危機。企業的成敗都只是暫時的,沒有到最后時刻,誰也稱不上是贏家。企業在危急的環境中,就像魚類的生存,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被淘汰吞掉,要么自由自在。凡是有作為的企業家,都將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企業發展就像人生,沒有永遠的勝利,失敗總是難以避免的。在優越中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危機。當危機出現時,我們應以何種手段去處理,以何種姿態去面對,是每一個企業領導者都無法回避的話題。企業的冬天總有一天會來臨,到時候誰擁有最多的應急措施,誰就會在寒冷中生存下去。中國的環境相對寬松,沒有資本主義社會大魚吃小魚的頻繁吞并,但這也讓很多的管理者們放松了警惕,認為他們的企業很“安全”,但實際上不進步本身就是一種倒退。我們淡化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識,但不能忘記和平時代的競爭是淘汰式的,即便再優秀,只要你輸給了對手,就是一種毀滅。
產品的需求變化太快,更新換代也太快,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還會有哪些新的產品出現,他們有將具有怎樣的競爭力!對落后的恐懼往往會激勵人不斷前進。通用電氣的韋爾奇說道:“很多年前,豐田公司教會我們學會資產管理,摩托羅拉推動我們學習六西格瑪,思科幫助我們學習數字化。這樣世界上的商業精華和管理才智就都到了我們手中,而且面向未來,我們也要這樣追求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正是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通用電氣才一直追求著先進的文化和觀念,他們不斷的向學習型組織轉變,并已經創造了一種學習化的氛圍。危機意識讓企業在安逸中思考未來,不斷學習。這種學習推動著企業邁向新的臺階。
3勇敢的面向未來
中國企業面臨著無法回避的現狀:成功企業往往就變成了眾矢之的;寧愿固守一塊將要分完的蛋糕,也不愿再做一塊;企業高層不敢用能力比自己強的員工……這都成了企業發展的瓶頸。隨著國際化的大融合,我們的企業終有一天要走出國門。在國際化的沖擊下,要想保持一種優勢和力量,中國企業就必須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核心。“天人合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知天知地,勝乃無窮”、“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中國的哲學思想源遠流長,這些都啟迪著現代企業管理者為企業建立一種思想體系,以求凝聚人心,以不變應萬變!
所以,我們在企業制度、企業精神甚至企業物質上都應該大膽革新,勇敢的改正企業管理中的錯誤,建立平等和諧的企業環境。讓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勝敵于無形。只有擁有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在面臨挑戰的那一刻,我們才會自信的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