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線平臺電子信息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應用型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需求,利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以電子線路CAD課程為例,從課程大綱的優化與調整、在線資源的建設、線上線下互動教學的設計及組織、考核標準與實施等方面提出了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探索利用在線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對于提升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集成電路應用;在線平臺;電子信息;混合式教學
1引言
在“新工科”背景下,各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為目標,不斷深化培養模式改革,培養新型應用型人才[1-4]。隨著各種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的不斷推廣應用,混合式教學與混合式學習已經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高校使用[5-12]。金陵科技學院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以“辦新興應用型大學,育新型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定位,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地位,全面落實“四個回歸”,逐漸形成具有鮮明金科特色、同類一流、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模式改革中,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利用在線平臺不斷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和學生學習成效顯著增強,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電子線路CAD”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在一門重要的專業限選課程,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AltiumDesigner軟件的使用方法,能夠繪制完整的電路原理圖,并設計電路原理圖所對應的印制板圖。學習AD軟件比較容易入門,但要熟練運用軟件進行電路設計并非易事,有些問題需要教師多次重復講解才能解決。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課程負責人利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從課程大綱的優化與調整、在線資源的建設、線上線下互動教學的設計及組織、考核標準與實施等方面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2課程大綱的優化與調整
2.1課程內容的項目化
課程大綱設置12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項目化的課程實驗,項目內容包含AD軟件的基本操作、環境設置、原理圖設計、元件制作、PCB基本操作、PCB設計等內容,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完成12個項目實驗便可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在12個項目實驗中安排“實驗7: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和“實驗12:綜合電路設計”兩個綜合項目實驗,分別用于檢測學生在原理圖設計和PCB設計兩大模塊軟件運用能力的掌握情況。
2.2線上教學與課堂面授相結合
“電子線路CAD”課程混合式教學大綱中設置課堂面授學時為32學時,線上教學學時為16學時,設置四次實驗進行線上教學,分別是實驗2:原理圖的環境設置;實驗4:優先編碼器的設計、實驗6:建立元件和元件庫;實驗9:PCB設計初步。通過設置線上教學學時引導學生利用在線平臺主動學習。
3在線資源的建設
3.1在線學習的資源
利用超星學習通和雨課堂等在線平臺建設課程在線資源,豐富的課程在線資源便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在線資源包括項目知識點、課程PPT、項目實驗操作指導等,學生可以在課內外利用手機或電腦自學瀏覽。課程負責人除了針對四次線上項目實驗錄制教學視頻外,還錄制了教學大綱中所有實驗的操作視頻并上傳在線教學平臺,方便學生課內外自學瀏覽課前學生利用在線平臺自主學習,課中利用平臺資源組織教學,課后學生還可利用在線資源復習鞏固,在線課程資源統計如表1所示。
3.2在線測試的資源
在線平臺建設了豐富的在線測試資源,利用平臺的互動功能,分模塊建設在線測試與考核資源。通過在線測試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同時也能夠了解學生軟件使用能力的掌握情況,目前“電子線路CAD”課程在線平臺頁面訪問量已達到64000余次。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如圖1所示。
4線上線下互動教學的設計與組織
4.1線上教學
在線上教學安排中,授課教師到實驗室進行線上教學。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在宿舍或實驗室進行學習。為了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線上教學均利用在線教學平臺進行考勤,考勤時選擇顯示定位,教學過程中不斷使用平臺互動功能對學生線上自學情況進行監督,課程結束時要求學生及時提交實驗操作結果和實驗報告。
4.2課堂翻轉教學
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平臺的統計功能向學生展示課前任務完成情況,然后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要求學生進行課堂操作演示,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指出完成設計的要點和可能出現的錯誤,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完成課前任務點評后,教師給出新的項目實驗任務,分析任務知識點,演示實驗操作要點,分發任務要求現場完成。課堂教學活動通過任務展示、引導答疑、作業檢測、交流評價等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了監督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負責人每個項目實驗均要求學生當天課程結束上傳電路圖繪制結果或PCB設計結果的截圖,及時根據上傳結果進行打分評價。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互動,另一方面給學生一定壓力,保證每次課的學習效果,因為沒有及時上傳將影響成績,所以學生的參與度高。利用在線平臺互動情況統計表如表2所示。
5考核標準與實施
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綜合能力的過程考核,課程采取平時考核(20%)+課堂考核(20%)+單元階段性考核(20%)+實驗報告考核(40%)的考核模式。平時考核是重點關注課程在線平臺的訪問與參與情況,包括考勤、課程資源瀏覽、互動及作業提交情況等。課堂考核重點關注學生課堂表現,在任務展示和完成設計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軟件運用能力掌握情況等。單元階段性考核是大綱設置的2個綜合測試項目為考核依據,測試學生階段性掌握情況。實驗報告考核是對整個學期12個實驗項目的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主要考核學生報告完成情況,實驗總結及收獲的撰寫。成績統計圖如圖2所示。
6結語
“電子線路CAD”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活動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取得較好的實施效果,目前在線平臺建設課程教學資源豐富,結合學校立項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活動的實施,在線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充分地服務“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課程頁面每周的平均訪問量達到近700,平均觀看時長近500min。基于在線平臺開展電子信息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翻轉課堂”教學活動,采用混合式學習,學習興趣濃厚。注重過程的考核模式兼顧了學生平時課堂表現、線上學習、實驗報告等項目,總體上比較細致客觀。通過混合式教學實踐表明,充分運用在線平臺開展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學生的參與度高,自主學習意識得到顯著提升,取得非常好的專業課程教學效果。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來教師說,教學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更應利用各種在線平臺優化課程體系結構,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志國,陳正宇.應用型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47):240-242.
[2]李廣羽.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以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03):145-146.
[3]龍諾春,余麗紅,林春景.應用技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福建電腦,2014,30(08):57-59.
[4]余明艷.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04):62-63.
[5]武靜,李龍.基于“互聯網+”的電子信息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通訊世界,2019,26(08):365-366.
[6]胡學龍,王佳利,吳鋒,陳才扣,陳萬培.混合式教學方案設計的研究與探索——以信息工程類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8(03):36-39.
[7]徐敏.基于翻轉課堂的電子CAD課程教學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136+138.
[8]袁紅星,吳少群,童春芽.基于翻轉課堂的“電子CAD”課程教學實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5,27(03):105-109.
[9]尹梅,易禮智.基于翻轉課堂的電子CAD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3):135-136+156.
[10]張佑春,朱煉,潘曉君,徐濤.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設計[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7,37(03):52-54.
[11]賈雅瓊,凌云,譚瑾慧,王潔,李欣,王曉麗,任永梅.《信號與系統》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工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17(05):100-101.
[12]李丹丹,馬金全,楊平平.信號處理平臺中可重構組件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2018,44(05):33-39.
作者:徐志國 陳正宇 楊莉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