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園旅游資源評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望江樓公園旅游定位不明確,知名度不高望江樓公園目前無明確的旅游定位,在成都市民的印象中,它只是一處休閑、休憩的好去處,許多人只知其竹環境的優雅而不知其歷史文化地位。進入園區,門票只需要10元錢,這與歷史上三足鼎立的武侯祠、杜甫草堂相差甚遠。此外,望江樓公園設施比較陳舊,不能滿足公園日益發展的需要。
(二)望江樓公園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挖掘不深,人文景觀打造不夠望江樓公園是一所名人紀念性質園林,園內關于薛濤的景觀及文物較少,缺乏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薛濤紀念館,館內除了展示唐代女詩人薛濤一生的百米大型彩繪壁畫和精品漆畫“芳菲世界”及配詩外,其余展品并不豐富,缺乏鮮明特點,不能很好的展現薛濤作為杰出女詩人的歷史地位。歷史上望江樓位于成都東門錦江南岸,是水路進出成都的必經之路,是歷史悠久、舟船云集、迎來送往的水碼頭,如今水碼頭已不復存在,昔日水碼頭周圍成都的民風民俗也消失殆盡。進入望江樓公園旅游的游客也不能了解到這一歷史事實。
(三)望江樓公園園林流線布局合理,便于游客參觀游覽望江樓公園內流線分為園林開放區的兩個出入口連接在園內形成環園主干道,次干道沿河并且連接主干道,其次分出支路深入到具體景觀處,而文物保護區的路線則自成一條瀏覽路線。整個園內流線主次分明,主干道沿園內景觀環繞,次干道及支路與景觀細部連接密切,十分流暢通達。
二、望江樓公園旅游資源開發對策
(一)打造休閑竹文化景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契合薛濤文化品位在旅游資源開發規劃上,將公園主景觀道及左右兩側打造以竹文化為主題的景觀帶,通過修建竹道館、竹藝館、竹餐飲建筑和竹子博物館,開發竹藝旅游紀念品,與望江樓竹子公園的美名形成完美統一,也更深層地通過竹子公園的文化活動,打造望江樓公園的竹道文化,使望江樓公園主題文化活動拓展到旅游產業中。
(二)打造現有文物區,豐富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這氣勢磅礴的千古絕對,恰如其分地彰顯了望江樓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作為成都著名古跡之一的望江樓名勝(包括望江樓、薛濤井、吟詩樓、濯錦樓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望江樓是成都十景之一,是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建筑。望江樓在入選成都十景之一時的入選理由是這樣寫的:“在過去的一百年間,在無數人的記憶中,望江樓就是成都,成都就是望江樓。這里,曾經是學子出川的希望之路;這里,也曾經是游子思歸的回家之路。枇杷門前,薛濤井邊,幽篁竹下,詩詞唱和,絕句名聯。江流千古,江樓千古,文風千古。”望江樓位于成都東門錦江南岸,是水路進出成都的必經之路,是歷史悠久、舟船云集、迎來送往的水碼頭。確立崇麗閣(望江樓)“老成都標志性建筑”的城市印象,恢復打造明清成都水碼頭景觀,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豐富其歷史文化內涵的重要舉措。歷史上的錦江是成都的經濟大動脈,由于陸路交通的不發達,錦江水路曾經是進出川的主要交通方式。史料記載,古人進出川,皆由古成都水碼頭(今望江樓公園文物區內)登船,舟楫如梭,百船爭流,商賈云集,文人薈萃。為了再現錦江古代水碼頭上迎來送往的熱鬧場景,使現在錦江的園區河段與望江樓共同形成錦江河岸上一道亮麗的城市景觀,恢復其成都城市標志的印象,增強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韻味,加強旅游興市的力度。打造“水碼頭文化景觀”,可以從現在白鷺洲生態河堤沿河岸,恢復記憶中的原望江樓老碼頭。景觀以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的水碼頭為藍本,打造牌坊、桅桿、江邊渡船、水上四合院、雕塑裝置等江邊景觀。同時營造老成都的民俗風情記憶景觀和薛濤文化景觀,形成極具歷史文化氛圍的熱鬧繁忙的水陸生活場景和城市夜景觀。同時,也通過院落的建筑,打造望江樓公園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達到旅游休閑和旅游產業的良性發展。打造水碼頭景觀要本著以保護文物和美化環境出發,在不改變現有文物景觀的前提下,對現靠近河道因長時間受陽光、雨水、風蝕等造成年久失修的堡坎、欄桿和地面進行重新規劃。同時,這部分場地過去一直也只是市民散步和露天喝茶的場地,沒有起到很好的利用價值,現在要變不利為有利,使公園更具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環境魅力,增添旅游價值。
(三)鑄就薛濤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歷史文化名人紀念性博物館,提升公園知名度。望江樓公園因修造崇麗閣俗,稱望江樓而得名,歷史上重建崇麗閣,既是為了振興蜀中文風,祈求四川科舉興旺,也是為了紀念薛濤。薛濤(公元781-832年),唐代著名女詩人,巴蜀第一才女。她文采風流,多才多藝,不僅工為詩,精翰墨,還創制了風行一時、流傳千載的薛濤箋。薛濤箋品質上佳,歷代皆有仿制,明代蜀藩王即取用薛濤井水仿制薛濤箋。清康熙三年(1664年),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薛濤井”三個大字,刻石立碑于薛濤井后,薛濤井即正式成為紀念薛濤的主要場所,浣箋亭、吟詩樓、濯錦樓、崇麗閣(俗稱望江樓)、五云仙館、清婉室等清代古建筑圍繞薛濤井畔漸次修建,形成互相掩映,錯落有致、莊重雅致的古建筑群和幽美的古典園林風光。吸引了古今中外眾多文人雅士,鄧小平、、劉少奇、彭真、肖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等中外國家領導人也曾參觀游覽望江樓公園,并曾給予很高的評價。鄧小平視察望江樓公園時曾說過:“望江樓公園之所以有名,還是沾了薛濤的光嘛。”
結合現文物建筑,在文物區與休閑景觀道之間營造一個記憶景觀廣場,形成與文物區水碼頭景觀群、竹文化長廊之間的活動和休閑空間,并從水上四合院延伸打造薛濤景觀長廊和薛濤浣箋亭記憶景觀。原有薛濤紀念館內除了展示唐代女詩人薛濤一生的百米大型彩繪壁畫和精品漆畫“芳菲世界”外,其余展品并不豐富,缺乏鮮明特點,可以對外征集唐宋時期文物以充實薛濤紀念館展品內容,生動全面地展現出唐宋時期欣欣向榮的政經、文化風貌,及與薛濤有關系的當時的唐代詩人,凸顯薛濤在唐朝的歷史地位;同時開發薛濤箋、出版薛濤詩集等旅游紀念品,多角度提升公園的知名度。此外,根據公園現狀,對照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標準從硬件設施上進行打造,將望江樓公園打造成4A級旅游景區,提升公園作為歷史文化名園的品位。將望江樓公園打造成為成都乃至全國知名的名勝景點,樹立旅游文化品牌形象。
作者:祥寒冰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