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法律成本控制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法律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又稱為替代性成本或擇一成本。企業選擇是否運用法律,選擇何種法律,不同抉擇之間的效益差別、得失就構成了企業的法律機會成本。機會成本不會實際發生,但是企業進行相關法律決策時,又必須要考慮和研究法律機會成本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影響。
(二)法律邊際成本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是指企業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法律邊際成本是指一個國家每生成或實施一項法律,法律成本與法律收益的變化情況。企業的法律邊際成本是企業在是否運用法律以及如何運用某一法律事項的決策所增加的成本,例如當企業權利發生沖突并訴之于司法請求時,意味著法律成本的增加;當企業涉訴且不服而再次上訴,也要增加法律成本。
(三)法律違法成本企業法律違法成本是企業違法經營,產生違法糾紛或遭受法律處罰而承擔經濟賠償責任所發生的成本。例如某企業面臨一起法律訴訟,根據以往的經驗企業勝訴的可能性很小,企業應當根據導致此次訴訟發生的原因以及承擔法律責任的大小,確認法律成本。
(四)法律執行成本企業法律執行成本是指企業因執行國家或地方政府相關法律,特別是新的法律或者修訂后的法律而產生的成本。例如,企業因為執行新的勞動合同法,而增加大量的用工成本;每提高一次最低工資標準,就會增加一定的工資成本等等。
二、企業法律成本較高的原因
(一)法律人才資源未能得到充分重視及利用首先,無論是公眾還是學術界普遍對法律人才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律師就是幫人們打官司,一些企業甚至認為企業的法律事務工作可有可無,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有時甚至會增加企業的工作流程、降低公司的運作效率等。其次,企業對法律人才委以他用。有的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總會招聘一些具備法律知識的人才,但是問題的所在是企業并沒有使法律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而是對其委以他用,把他們歸入辦公室,從事文秘性質的工作等。這樣既浪費人力資源,同時又使企業法律成本較高而得不到改善。
(二)企業法律機構設置不健全2004年6月1日起實施的《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中只規定國有企業必須要設立法律顧問,沒有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提出設立法律顧問的要求。因此,很多企業在法律事務上,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機構,也沒有聘請專門的法律人才作為企業的法律顧問,或者沒有讓企業的法律顧問充分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或經營管理等。鑒于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法治社會的逐步建立,企業經營活動中涉及法律問題的交易事項越來越多,大量的中小企業亟需設立法律顧問,以防范企業經營面臨的各種法律風險。
(三)法律顧問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從事法律顧問工作的途徑有:一是參加全國統一的法律顧問資格考試,獲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書》并經注冊登記;二是沒有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證書》,但是有律師資格證或者專門從事企業法律顧問事務工作的企業內部專業人員也可以從事法律顧問工作。法律顧問是高級復合型人才,從業人員既要通曉法律專業方面的知識,又要掌握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但是目前我國法律顧問人員能夠達到以上要求的并不多。有的法律顧問由于自身的素質,導致企業與法律有關的決策失誤而產生巨大的損失。因此,法律顧問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也成為制約企業控制法律風險,降低法律成本的障礙。
(四)企業對法律風險認識不夠在企業發展、追求效益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風險。但很多企業會把精力放在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上,卻忽視了對法律風險的關注與控制,其結果往往損失慘重。企業之所以會違反法律規定走上違法違紀的道路,是因為企業對法律風險重視不夠,導致預期風險收益大于預期成本的誤判,而為了實現其某些經營目標,有時會不惜增加法律風險,甚至鋌而走險違法犯罪,最終使得企業的法律成本大幅增加。例如,有些企業存在僥幸心理逃避債務、偷逃稅款、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就是忽視法律風險,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三、企業法律成本控制完善對策
(一)提高法律風險意識,降低法律成本發生機率所謂企業法律風險是指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由于行為人做出的具體法律行為不規范,導致與企業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相違背的法律不利后果發生的可能性。企業應提高法律風險意識,重視對經濟法律知識和相應專業法律知識的學習,重視對法律事務的專業支持,將法律風險意識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當中,從而提高每位員工的法律風險意識。特別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應具有的法律風險意識不僅指本人對法律認知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尋求法律專業部門支持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有效控制法律風險,避免法律成本。
(二)設立專門的機構或聘請法律顧問,降低法律風險設立專門的法律工作機構或聘請法律顧問,可以充分發揮其法律風險“預警職能”的作用,全面評估企業各種經營決策中可能面臨的各種與法律有關的問題,對企業作出科學、合理、合法的決策有著重要的作用,會規避或減少企業因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而給企業增加的損失即法律成本。例如:企業在公司注冊資本的增加或減少、資本公積轉增資本等事項上,讓法律顧問或企業內部專門機構人員參與決策過程,就可以避免違反《公司法》;讓法律顧問或企業內部專門機構人員參與企業在勞動用工與職工薪酬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就可以避免違反《勞動合同法》等,從而從源頭預防法律成本的發生。
(三)企業要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有效降低法律違法成本企業要有效防范和控制法律風險,必須要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就應當樹立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理念,形成事先防范、過程控制、事后救濟為一體的運行機制,并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有機結合起來,使法律風險防范成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構建,應當建立健全規范化的法律控制環節。具體應包括:企業經營決策涉及的法律風險評估、企業規章制度制定的合法性與法律風險預防評估、企業合同的合法性與法律風險審核與控制、法律糾紛的非訴訟與訴訟評估及管理、企業法律損失的回避、減少或追回等。通過健全的法律控制環節和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有利于企業把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納入法制化軌道,例如企業在技術開發與轉讓、業務重組、合同簽訂、對外擔保、投資決策、合作經營等各種重大經營活動中,充分考慮可能出現或面臨的各種法律風險問題,使企業合法經營,有效避免因違法經營而遭受的法律處罰或賠償責任產生的損失,有效降低企業的法律違法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實現法律成本一定的風險轉嫁在沒有能力聘請法律顧問的中小型企業,或有能力聘請法律顧問,但企業因為某項交易或業務活動的法律風險過大時,企業可以就某一事項或某些事項向保險公司投保,以防范和轉嫁法律風險,降低法律成本。例如:某企業主要從事出口業務,由于其出口的商品物美價廉,極有可能遭到外國政府的抵制銷售或反傾銷投訴,此時企業在處理反傾銷的事務中,不是應該在商品上做文章,而是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降低法律成本。但有時在反傾銷的判決案件中,其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可以向保險公司投保,一旦發生損失,讓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以降低企業的法律成本。
(五)加強培訓與管理,提高法律人才的綜合素質對企業聘請的法律顧問,需要加強管理與考核,聘請真正能夠為企業服務的專門人才,為企業合法經營保駕護航,一旦發現所聘法律顧問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就該立即辭退,重新聘用。對企業自身擁有的專門從事法律事務的人才,要加強培訓與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既要懂得生產經營管理,又能熟悉相關法律專業知識,讓他們廣泛參與企業的規章制度的制定和經營決策,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合法性,保證合同簽發的有效性,降低法律風險,避免法律糾紛,有效控制法律成本。
(六)國家在制定或修改法律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法律執行成本國家制定或修改一項法律,會發生大量的成本,但是一項法律的實施和執行,同樣會發生大量的成本,特別是企業執行一項新的或修改后的法律,所產生的法律執行成本,有時會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從而加重企業的經營負擔,甚至導致企業鋌而走險,違法經營。因此,國家制定和修改法律時,應當充分考慮企業實施新的法律所產生的成本水平,考慮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讓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七)加強對法律成本的事后分析與控制法律成本的事后分析與控制主要是指與法律有關的事項在計劃和事件執行完以后,對有關涉及法律的問題、發生的法律成本等進行經驗總結。分析發生法律成本的原因、處理效果的好壞、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等,進行客觀地評價和總結,可以亡羊補牢,避免以后發生類似的法律事件,從而降低企業未來經營期間的法律成本。
作者:聶永剛孟然然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