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需求的企業價值創新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升企業價值的創造能力方法眾多,如產品、服務、品牌及交易安全等,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傳統的價值創造方法已經改變,新的手段與方法不斷出現,其中主要包括公司商業模式的創新、藍海戰略的實施、企業價值鏈的重構、產品功能的重新定位等。
商業模式的變革
商業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企業賺錢的方法與邏輯,能夠生存于市場的每家企業都有不同的自己模式,關鍵看這個模式是否先進。近幾年來,由于信息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模式越來越重視,商業模式也發生著最重大的變化。總體來說,傳統的商業模式是以生產為中心的模式,以金字塔模型為樣板,從下到上依次是實物資本,營業資本,人力資本與品牌資本,在這個模式中,生產是中心,實物是主要資產,人力、物力的管理與配套都是圍繞著生產而展開,品牌的影響力比較微小。但隨著網絡應用于商業運作中,企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它把整個金字塔倒了過來,成了倒金字塔,在這個模式中,品牌資本為第一資本,從上依次縮小,實物資本成為企業中最小的資本,各資本發揮的功能已大不相同,具體見表1.在新的模式中,企業更加重視自身的品牌建設,把客戶作為運營管理的中心,而不是圍繞生產轉。在當今國際領先企業中,已實現了或正在推動模式的轉變。
IBM是世界聞名的電腦制造商,但它不斷超前變革,實現業務轉型,把PC業務賣給了聯想,自己已轉變成軟件提供商與管理咨詢公司,從機器是企業的代表成了員工是企業的代表。再如Ericsson、Motorola這些著名企業都宣布不再生產手機,并把制造工廠分別賣給了Flextronics、Celestica公司,并轉出了所有制造工廠的工人,這些企業集中資源從事軟件開發、平臺搭建、渠道建設與品牌推動,并把實物制造業務分包給更具專業優勢的企業,如富士康等。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分包業務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不能將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外包,如IBM沒有把大型計算機與服務器業務分包;二是不能將對客戶滿意具有驅動力的功能外包。另外,新模式把品牌建設放在第一位,在網絡經濟下,信息透明,實現了遠程網上交易,購物與體驗分離,顧客對產品的品牌依賴度更高,或者說品牌的影響力對顧客的影響更大。因此,企業對品牌建設的重視程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時候,紛紛在廣告、客戶關懷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增強品牌的影響力。
藍海戰略的實施
信息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產業結構也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方面信息快速流通使得全球分享技術成果的時間大為縮短,技術帶來的產品競爭日益激烈,原來的技術壟斷越來越難以保持。像蘋果推出智能手機后,其他企業如三星、聯想等迅速跟進,競爭很激烈。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也改變著產業結構,存在百年的一些傳統產業面臨滅亡,而一些新興的產業層出不窮。數字化相機的出現使得20世紀照相技術的寵兒一下子成了21世紀的棄兒,柯達公司風光不再,正申請破產。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傳統的手表制造業、電話機制造以及照相機產業面臨著被取代。還有網絡購物的興起,使得傳統以店鋪與商場為主的銷售模式受到打擊。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大量的企業因市場消失而滅亡,大量的企業又像雨后春筍不斷破土而出,可以說,信息經濟推動了產業的大洗牌。戰略專家孟憲忠把當下企業總結為三個型式:創造趨勢的企業、適應趨勢的企業與迷惘趨勢的企業,那些在大趨勢面前束手無策的企業肯定要被淘汰。每一個企業都有兩種環境,一種是藍海,一種是紅海,所謂的紅海就是競爭白熱化,市場競爭血腥又殘酷,因為招招見血,所以叫紅海,泛指競爭激烈的行業或領域。相對應的是藍海,就是暫時還沒有被發現或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現在,大量的企業身陷紅海,苦苦掙扎,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利潤增長的前途越來越黯淡。只有那些能夠清楚行業趨勢的行動者,才有可能去創建藍海。這個藍海的開拓盡管有些完全是在產業外創建的,但大多數則是通過在紅海內部擴展原有產業邊界而開拓出來的。像物流業的興起就是一個新的藍海,隨著網絡購物的增加,快遞業充滿商機。再如隨著手表應用價值的降低,像SWATCH等企業迅速轉型,把手機的功能定位在體驗上,使得手機價值重新創造,帶來巨大效益等。據統計,在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是3.2年,都是在紅海中絕望而去,因此,要使企業基業長青,必須未雨綢繆,不斷把脈自己的企業,首先分析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其次分析自身所處的地位,再次要明確行業與企業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分析下,把握趨勢,就會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價值鏈的重構
所謂的價值鏈是哈佛教授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來的,指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物流、生產作業、外部物流、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傳統的價值鏈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項活動,但隨著網絡的興起,其價值鏈上的活動方式發生了變化,在整個價值鏈上的結構進行了重組,價值的實現形式不同于以往。同時,每一個價值鏈之間的相互聯系也發生了變化,出現組合式進行??傊?,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資源的利用方式發生改變。如出版業,原來的價值活動順序是作者、出版、批發商、零售商,最后是消費者,但是,出現了電子書后,出版社的流程發生了變化,順序是作者、出版,接下來可以是直接消費者,不需要再經過層層分銷。
更加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維基網的出現,其價值鏈活動就是作者與出版商,在一個平臺上進行,編一本百科全書,動員了全球數億人參與,在傳統世界里無法做到。再如的出現,使得汽車的價值鏈活動發生改變,原來的流程是采購、生產、組裝、分銷、維護及二手車銷售,但在的服務上,把分銷、維護、二手車銷售整合在一起,消費者只要有一個要求,隨后的所有服務全部由專業機構完成,包括二手車的處理。筆者所在的中石化,實行了ERP后,分布全國上百家的采購中心全部整合為一個采購中心,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每家企業的采購環節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在一個企業眾多的價值活動中,并不是每一個環節都創造價值或者創造了不起眼的價值。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實際上來自企業價值鏈上的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尤其是能夠長期保持的優勢,說到底是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價值環節上的優勢。互聯網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就是要企業利用網絡優勢,實現企業業務流程的變革,縮小價值創造的中間環節。如大量大企業實行了流程再造,進行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改革,拆除了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墻,也拆除企業與市場的墻,消除了大企業病。因此,企業要借助網絡改造價值鏈活動,使得創造價值的價值活動更有優勢。
產品定位
信息經濟下產品的定位正發生著明顯的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純粹產品變得落后。在學術界有兩位教授的觀點反映了這種變化,一是曾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的張祥教授認為,目前所有的制造企業嚴格意義上都應認為是服務業,他認為目前企業要建立競爭優勢,提供客戶的增值服務已超越了產品制造本身,客戶越來越重視產品背后的延伸服務。因為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全球技術融合速度加快,任何想憑單一技術獨步天下的情況越來越少,如蘋果開發出智能手機不久,三星、HTC、聯想等企業馬上緊跟其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其實智能技術這個產品本身并不難,蘋果能持續保持優勢的并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其持續更新的OS操作系統,這個平臺給了消費者超值的服務,相反諾基亞產品質量更可靠,品牌更有名,但其平臺服務能力遠遠不如三星、蘋果等,很快被消費者摒棄,幾年以前,還是一統天下的諾基亞如今處于被收購的邊緣。不僅電子消費品如此,就是一些傳統的大型制造商也不例外地發生著同樣的變化,過去與現在,同樣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情況已完全不同,過去提供的是一個純粹的產品,完成設備具備的機械功能,但現在領先的企業做的不是一個產品,做的是一個系統服務,如提供一個產品所在單元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優化產品單元的整體功能,使得產品投入后更節能,更環保,發揮的不僅是一個單位產品的效應。
遍訪94個國家、深刻了解國際經濟變化規律的張教授認為,企業生產的產品要不斷提升其服務功能,能用其技術、渠道等為客戶創造價值。二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ErilkRolland提出的實物產品、服務產品與信息產品三物融合論。他認為,隨著信息經濟發展,原來有的三種產品為實物產品、服務產品與信息產品,這三種產品在傳統意義上是各自獨立,但現在正發生變化,這三種產品界限越來越模糊,三者功能逐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產品。按照他的分析,一個產品要按三種成分來劃分,產品中實體、信息與服務的比例各占多少,表2是他列舉的幾種比例,從表中可以看出,賣產品正逐漸被賣服務所取代。如在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上,現在很多企業都是不僅在賣一輛汽車,而是在賣汽車實體的時候,廠商還提供了兩項產品,一項是售后的各項配套服務,包括修理、配件,甚至服務到二手車的銷售;另一項服務是通過網站等提供信息服務,讓消費者不斷了解汽車相關的信息,為消費者提供增值服務。兩位教授都能洞察信息化帶給產品定位的變化,雖然表述不同,但異曲同工,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要求企業適應信息化帶來的變化,要改變產品的功能定位,要走服務型、信息型產品道路,這樣才能建立更有優勢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在網絡條件下,企業創造價值的方式還有其他途徑,如營銷渠道的細分、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等??傊?,網絡技術的發展是新時期技術變遷的一個重要特征,作為企業價值創造者,必須要抓住這樣的機遇,對企業價值創造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造,把當前的以生產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注重產品、服務與信息融合的產品生產模式,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持續價值創造能力。
作者:都躍良莫建江單位:鎮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