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會計概念及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綠色會計是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聯系,確認、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與費用,分析環境績效以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
綠色會計是本世紀70年代產生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它的產生,主要源于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出現大量開采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消費、大量產生廢物(廢氣、廢渣、廢水)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動搖了有關國家發展經濟的自然物質基礎,制約了經濟發展,而且使人類與自然,生態與經濟出現了緊張局面。而傳統的經濟理論多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評價指標主要為GNP(國民生產總值)、GDP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人均產值等。論文百事通顯然,依靠傳統經濟理論建立起來的會計實務,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經濟生活。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目標的影響下,新的經濟理論迅速發展,將環境自然資本計入成本來綜合評價企業效益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代價和得失的綠色會計理論便應運而生。“新世紀呼喚綠色會計”已成為許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綠色會計的理論體系
綠色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在會計對象、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原則、會計報告等諸多方面必然與現代會計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但是由于環境問題多樣性與資源利用的復雜性,必然帶來綠色會計自身的特殊性。
(一)綠色會計的對象和目標
綠色會計核算對象,區別于傳統會計的顯著特點是增加了自然環境內容。綠色會計的對象大大突破了資金運動這一范疇,它所考慮的是除了資金之外的資源環境、整個社會生產消費以及生態循環價值。因此,在綠色會計下,會計要素須重新界定,資產中應增加綠色資產,如空氣、水、海洋、礦產資源、臭氧層等;負債中應將企業承擔的環保社會責任加以確認;所有者權益中應將自然資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確認傳統的生產經營所得帶來的收入外,還應包括企業在推行環保政策、積極治理污染時所享受到的國家給予的補貼以及實施環保措施后企業形象、信譽度的提高而帶來的社會效益等;而綠色成本不能僅僅計算經濟成本,還要包括自然資源成本、自然資源損耗、環境保護支出等。
(二)綠色會計的目標
綠色會計的目標可分為兩個層次:
(1)基本目標:基于對環境宏觀管理的要求,企業在促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具體目標:組織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效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充分披露企業的環境信息。
(三)綠色會計的假設和原則
1、綠色會計的基本假設。會計假設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設定,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盡管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與企業會計有所區別,但綠色會計同樣離不開這四個基本假設。所不同的是,傳統會計采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一切會計要素都以貨幣進行計量,綠色會計卻不能只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還可選擇實物、百分數、指數進行輔助計量,甚至可以用圖表和文字敘述加以說明。
2、綠色會計的一般原則。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因此,綠色會計除了繼承一些傳統會計的原則外,又有適用于綠色會計所特有的會計原則,如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和充分披露原則。政策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在進行核算時,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環保政策和法規,以及相關的會計法規、制度,正確處理企業與環境的關系;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揭示企業對資源環境的責任,必須要求企業站在社會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業績。綠色會計對企業的評價,應以能在企業內部使社會效益與社會費用相配比的社會利潤為標準。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要為企業內部服務,而且要有助于宏觀管理和調控;充分披露原則要求綠色會計在公布報表、提供會計信息時,必須全面、公正地反映企業對生態環境的作用、保護或者污染、損耗等情況,不得有意忽略或隱瞞重要的數據資料,使信息使用者發生誤解。
(四)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
傳統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經濟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隨著人們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需求的不斷強化,企業披露環境資產和負債、環境成本和效益信息對于清晰反映或進一步解釋報表項目十分重要。因此,在財務報表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與完善綠色會計報表就顯得非常必要。
較為可行的辦法是在傳統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增添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環境效益等有關綠色會計的內容。此外,在報表附注、財務狀況說明書中還應客觀揭示企業生產活動所消耗的資源、環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社會責任成本、罰款等情況,使企業的會計報表不僅能反映企業的財務信息,而且能更充分地反映綠色會計信息,以此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最終實現會計的綠色革命。新晨
三、我國實行綠色會計的建議
(一)強化企業環境和資源意識。建立實施中國綠色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廣泛開展環境和資源問題的討論和教育,以強化企業這方面的意識,促使其建立發展綠色會計。
(二)采取循序漸進、整體推進的實施方案。在中國實行綠色會計,不能照抄照搬國外辦法,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由簡入繁,從易到難,先從明確的易于掌握的科目入手,即先選擇個別產品在部分地區、部門試行,在取得切實可行的經驗后,再不斷修正完善,逐步推行。
(三)修改和完善會計法律法規。一是修改會計法。將綠色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無疑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將它付諸實踐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會計準則。就是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短期行為。三是建立會計制度。一旦推行綠色會計制度,企業必須披露盡可能多的環境資源信息,政府部門必須對企業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確的強制性規定。
(四)綜合配套措施。社會上的各種管理部門一定要與環境會計密切配合,在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方面發揮作用。比如,環境保護部門制定嚴格的、可實際計算的對污染環境行為的懲處條款,使環境會計、審計工作有據可依;財政稅收部門要有完善的對違反環保法規的罰款、加收稅金等的規定,并要求會計認真記錄;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等時,將企業、單位的環境保護會計記錄及其審計結果作為必要的審核程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