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湖北省的GDP為22250.45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3%,其中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紡織六大支柱產業營收全部超過千億元。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紡織是湖北省的傳統支柱產業,但其支柱作用不強,而且支柱產業分散。湖北的支柱產業群的缺點是:勞動密集、資本密集,科技含量不高。2012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正式批復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標志著國家開始試點武漢生物診療制劑及服務產業、光電子器件及激光產業和宜昌非金屬功能材料產業,中央財政隨后在2013年~2015年對該試點給予支持。湖北省通過這次產業集聚的機會一改往日什么都做但什么都不強的劣勢,該思路是從供應鏈的角度去思考,力爭形成上中下游一條龍的產業鏈,從而對物流有著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1產業集聚視角下企業需要的物流人才
“十二五”期間,我國物流行業領域每年需要新增就業人員約140萬人,其中85%是一線操作崗位,與目前國內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畢業生人數相比,所需專業人才缺口較大。但是,物流市場上存在著“供給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能滿足”的現狀,即:招聘物流人才的廣告動輒幾十萬的年薪已經是司空見慣,但是,多數院校培養出來的物流專業的人才卻出現了平均工資較低的現象。那么中國企業需要的物流人才符合什么條件?參考表1可見,企業需要的物流人才跟高校培養的人才有不小的差距。
2提出問題
2.1對比中美高校物流人才培養差距數據來源:根據2003年~2010年各年“教育部關于公布2002年~2009年度經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專科專業名單的通知”。統計表明:至2009年,全國開設物流專業的本科院校達312家,其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262所,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院校50所(詳見表2)。而截至2008年,湖北省開設的物流專業的院校為14家,還不包括那些掛著其他名號招生的物流專業。形成明顯對比的是,2006年底國外僅有24個國家和地區的218所大學開設物流課程;美國也只有50多所,遠遠低于我國的開設情況。除開物流專業的開設情況外,我國高校培養的物流人才也遠遠低于國外。
2.1.1物流課程的設置不同。國外物流課程的設置一般是圍繞配送和運輸等核心要素,其中涵蓋了物流戰略、運輸與倉儲的規劃管理、配送系統設計、配送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的開發與使用。其特色是從供應鏈的角度去強調運籌學和統計學的重要性,使其專業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由于我國起步較晚,高校物流專業的基礎課程通常是借鑒國外的課程設置,但其具體課程設置仍然混亂,且不同的高校設置課程的時候側重點不同。
2.1.2物流課程的目標不同。調查發現歐美企業的整體需求:管理工程、工業及信息技術的教育日益重要,物流人才要不斷更新掌握更多的企業管理和技術知識,因而側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國高校還是“填鴨式“的教育,強調的是理論重于實踐。
2.1.3物流教育的手段不同。國外的物流發展比較快,各種物流配套設施、相關實驗室配備良好,創造了良好的物流教育氛圍。除開了學歷教育,國外各個大學開展更多是職業教育培訓,結合有關機構進行從業認證。
2.2湖北高校物流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的國內外大學教育對比分析可見,湖北省高校的物流培養模式主要存在的以下問題:
2.2.1物流專業設置不合理,沒有形成高技能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物流課程的設置基本從運輸、儲存、流通加工、配送、裝卸搬運、包裝和信息處理等七個物流功能出發,重復性強,導致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大多空有的是理論,不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2.2.2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薄弱。高校普遍重視形象工程,卻無錢投入大學的教學建設,致使教學軟、硬件不足。高校的物流老師普遍不是物流專業畢業的,而是從經濟學、管理學、交通運輸學等其他專業教師轉行的。
2.2.3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陳舊。高校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強調的是課堂授課,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缺乏———逃課率高。而實驗室投入不足和實習基地的缺少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
3解決思路
正是因為“高不成,低不就”的畢業生就業現實,所以按照企業的需求去培養物流人才顯得如此的重要,而應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也提上了議程。應用型本科物流人才的培養模式應該跟操作型、管理型和研究型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區別開來,并結合湖北省的實際情況來修訂。
3.1合理改進物流專業設置產業集聚能夠產生較高的經濟利益,即在某個方面做大做強,而不是什么都做卻都不強。湖北省高校正好借這個機會去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和相關的課程體系,去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3.1.1制定符合湖北省產業集聚的人才培養方案。湖北省借國家扶持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的契機,重點發展生物診療制劑及服務產業、光電子器件及激光產業和非金屬功能材料產業的物流服務。其高校的物流人才培養方案應該著重于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等要素,并帶動機電類和計算機類的建設,重點為這三類企業服務。
3.1.2校企合作,完善按需培養的課程體系。通過對生物診療制劑企業、光電子器件及激光企業和非金屬功能材料企業的調研情況,從而了解這些企業對物流人才有著什么樣的需求,就能有針對性地培養物流人才。并且湖北高校可以有意識地舉辦特邀講座,邀請那些專業的物流人士來學校給學生作報告,并組織研討會去完善課程體系,以及聘請那些有經驗的物流人才到學校做講師,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表3是供參考的按需培養的課程體系。
3.2提高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學校辦學資金都很緊張,需要通過跟企業的合作去獲得更多的資金,而獲取途徑就是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也就是培養應用型本科物流人才。
3.2.1增加投入,強調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踐環節。物流是個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專業課程更多強調能力要求———突出其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實踐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這些都離不開物流實驗室的建設,因而需要增加投入去從軟硬件方面去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綜合實習是校企合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是強化學員職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因而需要建立較多的實習基地,較為深入地開展校企合作,增加學生的實習時間。
3.2.2建設應用型師資隊伍。對現有的物流老師送去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這樣的專業機構去培訓,并鼓勵現有教師去企業考察學習,考取物流師、報關員、外銷員之類的證書,成為雙師型教師;加大對應用型教師的引進力度,高薪聘請有多年物流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成為高校的專職或者兼職教師,或者有留學經歷的高學歷物流人才。
3.3改進“填鴨式”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課堂教學中以案例教學為主,兼用啟發式教學和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去設計各種團隊合作項目,并要求學生共同或分組完成某一個或幾個物流任務去實現物流目標,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并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實踐操作當中去,去豐富其實踐經驗。
作者:陳麗 單位:長江大學 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