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集群空間轉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有關中小企業集群的研究逐漸成為理論熱點問題,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也被各級地方政府所關注,并為作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初始階段,中小企業集群本身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又會面臨一系列障礙,這導致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現象的出現。怎樣正確對待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中小企業集群初始發展時的主要優勢
中小企業集群初始發展時,中小企業集群中的企業可獲得的主要優勢有:
1.1分工與專業化優勢。亞當·斯密認為,勞動分工是國民財富增進的源泉,是經濟生活的核心現象。企業間分工形式實質是中小企業集群優勢所在。正是因為這種分工,企業集群才會具有單個企業和整個市場都無法具備的效率優勢。企業集群保證了分工與專業化的效率,與此同時還能將分工與專業化進一步深化,反過來又促進了企業集群的發展。這種良性循環將大大促進整個集群效率的提高和收益的增加。
1.2外部規模經濟優勢。馬歇爾認為,中小企業集群是基于外部規模經濟而形成的。他認為生產或銷售同類產品的企業或存在著產業關聯的上、中、下游企業集中于特定的地方會使專門人才、專門機械、原材料產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這種使用效率是處于分散狀態的企業所不能達到的,這種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規模經濟,從而促使中小企業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業集群。
1.3技術創新與擴散的優勢。空間擴散理論認為,一項創新由于能夠提高系統運行的效率和創造出更高的價值,或者能節約勞動和資本,使創新者與其周圍的空間產生差異。根據技術創新空間擴散理論,中小企業集群的形成主要受擴展擴散過程的支配,由于劇烈的市場競爭和企業對創新信息依賴,企業圍繞技術創新源的空間集聚才能使企業處于有利的地理區域,因此,企業趨向于選址在技術創新起源的鄰近區域,從而形成了企業集群。
1.4交易成本的優勢。根據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理論,中小企業集群這種中間性組織形態可以獲得一種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中小企業集群可以在采購、銷售人才獲得等各個方面獲得交易成本最低的優勢。而交易成本最低的優勢又刺激了中小企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不斷擴大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優勢。
2中小企業集群進一步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障礙
雖然中小企業集群在初始發展時獲得了上述眾多優勢,但是由于地理空間局限性使得中小企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同時集群外的企業也難以獲得集群帶來的眾多優勢。這就造成中小企業集群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障礙。
2.1中小企業集群在地理上集中所產生的成本遞增。中小企業集群在地理上的集中使得土地資源的價格隨著集群的發展而逐漸上漲。中小企業集群所處的地理空間是有限的,土地將變成最為稀缺的資源,企業間的競爭轉變成對土地獲得能力的競爭,容易導致不正當競爭的產生。集群內的企業如果想擴大生產規模,往往要為土地的獲得付出高昂成本。企業受土地價格的抬升帶來的損失將逐漸超過因為在企業集群中所獲得的收益。集群中的企業在集群外投資成本往往可以低于在集群內投資的成本,但是脫離了企業集群又無法獲得處在集群中的眾多優勢,從而造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
2.2空間集聚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遞減。中小企業集群的一個重要優勢是可以獲得很強的規模優勢。然而,當集群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于土地的有限性、鄰近地區勞動力的限制和鄰近地區原材料的不足等眾多問題,集群的規模效應就無法獲得快速的擴大,只能夠通過技術創新的手段來獲得更多的規模經濟。然而,企業數量上增加的可行性遠比技術創新的可行性要容易得多。中小企業集群規模經濟的增長速度將呈現放緩的趨勢。
2.3新企業進入集群的成本過高。現代的經濟競爭不僅僅是企業間的競爭,更是供應鏈之間、集群之間和國家之間的競爭。考慮到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應該從企業總體上(包括集群內和集群外的企業)進行考慮。集群外的中小企業為了進入集群,不得不面對土地資源的昂貴價格,同時在融入集群之中時也會存在巨大的成本。集群外中小企業進入集群的成本如果過高,集群的轉移速度就會受到影響,并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2.4集群內的中小企業存在惡性競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很多中小企業集群中,“逐底競爭”十分明顯。浙江省企業調查隊曾對全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進行專項調查,認為“行業惡性競爭”(即“逐底競爭”)是影響發展主要問題的占被調查企業的39.5%。如永康具有專業化分工成本優勢的滑板車生產出口量占全國的90%,一家企業研制成功某新產品,上百家企業很快模仿,產品生命周期只有2個月。由于競相壓價,永康曾經失掉沃爾瑪百萬輛滑板車訂單。另我國2005年出口的化纖染色布和印花布每米平均價格0.8~0.9美元,襪子平均價格每雙0.21美元,領帶平均價格每條1.6美元,幾乎接近成本價。這些出口品絕大部分都來自于沿海的中小企業集群。由于惡性競爭和出口秩序不規范,沿海地區中小企業遭受的國際貿易摩擦也日益增多。2005年,浙江省發生國外各類貿易調查案件涉案金額8.97億美元,居全國前列。
3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需要的條件
中小企業集群為了突破上述發展障礙,必然產生地理空間轉移的現象,而進行空間轉移則需要一定的條件。
3.1所在地區的基礎設施的全面完善。隨著各地基礎設施建設的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已經不再是中小企業集群所獨有的優勢。各個地區不但完善了交通、電力等必備設施而且部分地區甚至建立了標準化廠房。在基礎設施方面,企業已經具備了向集群外轉移或在集群外建立新企業的條件。
3.2中小企業間的信息交流順暢。中小企業逐步實現的信息化建設,部分中小企業不但具備了與外部溝通的便利條件,而且還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一旦存在一個信息平臺,企業與企業間的溝通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如果能夠由核心企業建立一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小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完全可以實現與整個供應鏈的對接。只要建立一個信息平臺,集群外的中小企業一樣可以獲得充分的信息。
3.3新型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隨著物流企業的逐步成熟和交通的便捷,即使遠離集群的企業一樣可以獲得配套企業的支持。運輸距離上的成本逐漸下降,而提高響應速度將是企業關注的重點。企業的競爭除了交易成本競爭之外,交易效率的競爭將變成競爭的核心。集群外企業雖然存在供應半徑較遠的現實情況,但是一樣可以獲得快速的采購和銷售,并且憑借集群內企業所不具備的特殊競爭優勢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3.4限制人才流動的障礙能夠被打破。隨著經濟發達地區就業環境的惡化,人才的區域流動性增強,一些人才開始向中西部流動,人才的就業觀念也得到了改善,并且隨著交通通訊產業的發展,可以實現研發和生產的異地進行。只要存在一個有效的信息平臺,遠離集群的企業也可以獲得高素質的人才。集群外企業在人才方面的不足將逐漸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處于集群外的企業加入集群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空間上的限制是可以得到彌補的,中小企業集群的空間轉移具有可行性。
4對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應采取的對策措施。
當前,對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需要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讓中小企業集群外的企業獲得足夠的信息和配套企業的支持。
首先,通過地方政府間的合作來促進集群的空間轉移。一方面通過政府的招商引資活動,為中小企業集群的轉移提供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行業協會的中介組織的活動來促進集群內外企業的接觸,為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創造有利條件。其次,繼續推動物流企業發展。物流業高度發展后,集群外的企業可以得到配套企業的快速響應,同時也延長了集群中企業的供應半徑。有了高度物流業的支持,企業集群的成本會降低,而效率會得到很大提高。最后,必須為中小企業集群空間轉移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平臺。那樣可以方便轉移后集群內企業的溝通和交易,加快技術在集群內的傳播速度。有了信息平臺的支持,處于集群外的企業也可以獲得足夠的信息,并能夠獲得最新的技術,從而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