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經濟分工協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計算機信息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的以信息網絡為基礎平臺、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為特征的經濟活動,正在慢慢影響并改變著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進而對整個的產業結構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網絡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分工與協作,提高了社會生產和轉化的效率,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存在著生產模式與社會分工、協作之間十分復雜的互動作用,這就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的合作與磨合,加以調整,從而使得企業能夠適合新的生產模式。對于我國的制造企業來說,面對當前市場競爭國際化、社會分工細化以及本身對社會資源的配置多樣化等現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企業網絡化協作的快速發展。
一、擁有完善的企業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
當前,我們許多企業辦事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員工不求進取、懶散松懈,從根本上說,是缺乏競爭的結果。鑒于此,要千方百計將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管理中。只有競爭,企業才能生存下去,員工才能士氣高昂。
1.建立企業內部管理優化機制
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是個復合系統,包括決策優化機制、組織結構優化機制、以及企業各項活動之間的關聯優化機制。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對于那些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舊的管理制度和規范,應當盡快拋棄。但是在對舊制度、舊規范揚棄的同時,必須及時建立起新的制度、規范,決不能造成管理的缺位和空白。總的來說,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優化應該做到適應性、靈活性、進步性。
2.建立企業文化進步機制
建立企業文化進步機制,就是要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的不可仿制性、難以替代性決定了其重要地位。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建立企業內部文化進步機制是企業建立競爭機制的重中之重。只有形成了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文化,企業才能在本質上具有競爭優勢。
3.建立健全企業內部人才競爭機制
人才是企業之本,是企業競爭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企業內部人才競爭機制,通過企業內部的淘汰機制,使得高素質人才留下來,淘汰那些不合格的員工,使企業永遠擁有一定數量的高素質人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建立企業內部人才競爭機制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建立具有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政策和環境;建立有效與公平的內部人才淘汰機制;建立競爭性與人性化并存的用人制度。
4.建立企業內部技術進步機制
技術的創新是實現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動力之一。對一個行業來說,技術創新在促進產業結構變化以及新興產業形成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還發揮著巨型平衡器的作用:侵蝕那些其領地防御堅固的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將其它企業推向競爭前沿”(波特,1983)。一個企業要在技術創新中脫穎而出,從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建立起技術進步機制。
所謂價格機制,是指在競爭過程中,與供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市場價格的形成和運行機制。價格機制包括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調節機制。
價格機制可以很好的解決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這三大基本問題。
1.企業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首先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即以市場供求狀況為導向,而市場供求狀況,又必須看市場價格的情況。如市場上某種產品相對于稀缺,其價格過高,說明供不應求,生產經營者就有多生產經營該產品的動機,而消費者就有少用或不用該產品的動機,這將引起價格下落,直到其稀缺程度符合其用途為止。因此,生產經營者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是以市場價格信號為根據作出決策的
2.企業在決定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以后,就必須解決如何生產問題,也就是如何配置資源問題。是多用勞動力,還是多用資本(包括機器設備);是用普通材料,還是用高檔材料;是用一般技術,還是采用較高技術。關鍵是要看其成本價格是高還是低。企業在決定如何生產問題時,必須通過成本核算,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進行生產。
3.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如何在人們之間進行分配,也就是為誰生產問題。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是誰能買得起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它決定于市場上各種集團、家庭、個人的收入情況。產品價格的變動,和作為收入的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動,將決定人們對產品愿意支付的價格水平及支付結構,使產品在資源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價格能將產品的產量在資源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
二、導入市場取向的模塊化機制
模塊化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分工組織模式。按照青木昌彥的說法,“模塊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根據網絡聯系規則將一個復雜的系統或過程分解為能夠獨立設計的半自律性子系統(模塊)的過程,即“模塊的分解”;二是按照某種聯系規則將可以進行獨立設計的子系統(模塊)組合起來,形成更加復雜的大系統的過程,即“模塊的集中整合”。
通過構建模塊化的網絡分工組織,能夠獲得比非模塊化組織更大的效用價值。不僅如此,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所帶來的分工的逐步深化,分工網絡中的模塊數量將日益增多,從而使模塊化網絡分工組織的價值日益增大。所以,筆者以為,與非模塊化網絡分工組織相比,模塊化網絡分工具有更高的效率;分工越深化,模塊化組織的效率越高。
技術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導致了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從而引起了網絡分工組織模式的適應性變革。當人們依然陶醉于縱向一體化所帶來的諸多方便之時,企業網絡組織結構的縱向分解已然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對于我國各種具體形式的網絡分工組織來說,盡快地導入市場取向的模塊化機制,打破其封閉性,致力于企業間的創新特別是內生媒介的創新,形成完全獨立的技術標準和自主的知識產權,無疑是我們面臨的一項至關緊要和迫在眉睫的戰略性任務。
三、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對于廣大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應當進一步的拓展經營視野,把注意力從只注重外延的擴張盡快的轉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一方面努力爭取向盡可能多的商家供貨,擴大其銷售范圍;另一方面,選擇一個或若干個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為核心的跨國公司、企業集團或產業集群等網絡分工組織,找準其價值鏈上的某個環節,力爭以模塊化產品的競爭優勢加入其分工體系,謀求單個生產環節上的規模經濟或分工經濟。
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分工,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的細化和市場的需求又使得單個企業很難滿足今天客戶的需求,企業間的分工與協作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之間的協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網絡化制造模式相應地成為了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有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的合作與磨合,加以調整,企業才能適合新的生產模式。為了提升我國的制造業水平,促進我國的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我國企業的網絡化分工與協作的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