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辦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激勵理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民辦高校教師的需求特點
(一)精神文化需求優先。教師一直是榜樣的象征,大多數民辦高校教師自認為并不比公辦高校教師差,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樂于追求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對于很多民辦高校教師而言,精神文化需求甚至較物質需求更為迫切。
(二)特別關注自尊和榮譽。我國歷史的尊師傳統以及社會對于教師的尊重使得教師十分關注自尊和榮譽,教師職稱的評定歷來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升職、評定職稱成為每一位教師的榮譽。相比于其他職業而言,教師特別關注自尊和榮譽,民辦高校教師更甚。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教師群體非常關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三)物質需求的精神豐富性。要想生存,就離不開物質,教師雖然非常重視精神文化需求,但是物質需求同樣不同忽視。民辦高校的薪資待遇、福利報酬也會影響到民報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的物質需求往往包含著尊重、結交、歸屬情誼等社會性需要相關的社會性因素。所以,民辦高校教師的物質需求含有精神豐富性的特點,在實施激勵措施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學報酬制度。民辦高校管理者應認識到民辦高校的優勢和劣勢,認識到民辦高校教師的多重性和復雜性,深化教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報酬分配制度,增強教師工作的信心。民辦高校教師報酬應遵循“按勞分配、優勞優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突出崗位、業績、貢獻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平,避免部分教師對報酬不滿而影響到教學質量。這也是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的運用,而通過報酬激勵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
(二)建立校園文化激勵機制。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高校教師一樣,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他們大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一般不會輕易跳槽。高校管理者應認識到這一點,通過良好的校園文化激勵,增強人文關懷,使教師產生一種歸屬感。教師群體的思想活躍、主人翁意識強,注重精神文化追求,他們對于學校的校園氣氛及尊師重教的氛圍比較敏感,因此,民辦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切實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尊重教師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校園文化激勵機制。要建立寬松、和諧的校園文化,體現出高校教師的文化價值追求,完善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同事之間關系融洽、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還可以通過高校學生評出一些優秀教師,作為教師效仿的典范,增強激勵效應。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完善民辦高校的崗位聘任制、績效考核制、津貼分配制等都是巍峨實現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在制定考核指標的時候,盡可能考慮全面,科學規劃考核指標,全面反映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采取單項考核與全面考核相結合、定期考核與不定期考核相結合、自我考核與他人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三、結語
總之,民辦高校教師有自身的特點和需求,要想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符合民辦高校教師的需求,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統一的管理激勵機制,才能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最佳激勵。
作者:武一辛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