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情商教育與社會實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家庭教育的偏差家庭教育是伴隨終生的教育實踐形式。如果家庭教育存在不足,定會影響大學生情商養成。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很多家長只重視 孩子智力的開發和物質的供給,而忽視人際交往、自信誠實、合作友善等情商的培育。二是家長不科學的教育方式,給小孩設定過高目標導致壓力大,或者溺愛使他們形成孤僻封閉、意志消沉的不良人格。三是家庭社會交往程度不高,這無疑會影響家庭成員人際溝通的方式和態度。
(二)學校教育的缺位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在關心他人、認識社會、處理各種關系表現出較低情商是與學校教育的滯后性有一定關聯的。第一,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出大量“高智商、低情商”的大學生。很多高校缺乏情商教育理念,沒有把情商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之中。第二,單一的學校人才培養模式造成專業口徑窄、缺乏綜合交叉知識優勢,忽視大學生個體差異與情商培養。第三,學校軟、硬件相對滯后,缺乏心理情景實驗、校園文化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大學生情商養成。
(三)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的情商必然要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國處于改革開放關鍵時期,利益主體多樣化、社會價值多元化都不可避免地對大學生的情商產生影響。房屋價格、教育費用、醫療開支、就業壓力以及社會部分貪腐陰暗現象不斷沖擊大學生核心社會價值觀,導致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滋生。這無疑對大學生情商的形成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四)自我心理調適乏力“心理適應通常是指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系統做出能動反應,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從而使主體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過程?!贝髮W生自我調控能力差主因在于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承受挫壓的心理準備不足,由此向往獨立的自我極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惑,致使大學生的情緒不佳。
二、加強社會實踐,促進情商教育
在大學思政課程里,除了要培養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治精神外,還應該加強大學生情商教育。筆者認為,思政課程社會實踐除有助于大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認識自我及他人情緒的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通過社會實踐,還可以加深大學生對艱苦創業精神的理解,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增強社會責任感。
(一)建立科學的社會實踐活動機制1.成立社會實踐指導委員會根據課程性質和社會實踐內容,學校及相關學院、教學單位應該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指導委員會,通過專門的課程、講座等形式宣傳社會實踐的理念及重要性,對大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各階段指導。2.完善社會實踐形式根據實踐教學安排,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各項校園文化活動、勤工助學活動、社會兼職、社會調研與考察、大學生志愿服務、暑期“三下鄉”活動等。3.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開展項目化運作形式,尋求各種實踐合作機會,拓展一批比較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并保持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使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情商培養、專業技能、擇業就業相結合。4.建立社會實踐保障與評價機制從政府職能部門、學校、教學單位或相關贊助單位籌集活動經費,以保證人力、物力、財力充足,免除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后顧之憂。社會實踐是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標準是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情商管理水平,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大學生提前社會化,更趨成熟。
(二)開展“三下鄉”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三下鄉”活動與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紅色之旅”學習參觀等有機結合是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豐富載體,既能發揮大學生人才智力優勢,又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磨煉意志、培養情商。在“三下鄉”等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深入農村,挖掘農村美好的一面,努力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新道德規范的實踐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先行者。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狈e極主動地深入到真實的社會實踐,可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能力,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斷提高情商管理水平。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校內社會實踐機制1.積極參與校園建設活動高校開展諸如“文明校園”、“十佳學生”、“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等活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克制、自我激勵的能力,間接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促進大學生情商管理水平提高的途徑之一。2.盡力參與社團及公益組織通過學生社團及公益組織這種途徑既可以滿足大學生思想活躍、展現自我的渴求,更能為情商培養做出貢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情商水平提高。比如,很多大學生參加由聯勸基金會組織的“一個雞蛋的暴走”創意籌款活動。類似社會實踐既能鍛煉身體、磨煉意志、奉獻愛心,對培養情商大有裨益。3.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學術、科技創新活動指導大學生寫作學術論文、進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既是大學學習基本要求,又能培養大學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促進大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坦然理性面對挫折、壓力等。同時,通過學術交流、科研創新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也可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者:陳建鋒單位: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