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堿化土地資源研究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堿化土地的開發利用
白城地區的鹽堿化土地類型,多半是不同地貌條件下不同程度的鹽堿化土壤的復區組成。在復區中為鹽堿化、輕鹽堿化土壤中分布著一定比例的重堿斑(光板地或稱堿疤垃)。據調查鹽堿化耕地林地中,堿斑面積占5%~15%;在堿化草地面積占15%~70%以上。全區1276743hm2堿化土地面積中,已有重度和極重度堿化土地(堿斑面積擴大到30%~70%以上)為610041.93hm2,占堿化土地面積的42.37%,其中有165931.59hm2堿化草地,堿斑面積已發展70%以上。占堿化草地面積的13.90%已成為難利用地。以上說明堿化的耕、林草地均已達到百改不利的程度。
2使改良土地堿化的惡性循環逆轉的主要措施
從全區各地對鹽堿土利用的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的正反兩方面的教訓看,就其自然條件以及往各地改土開發的經驗,通過綜合措施,使土地堿化的惡性循環逆轉應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2.1按土地堿化程度確定合理的利用方向在堿化草地中堿斑面積<15%的應作為人工種草、草原更新的重點草地,恢復草原大有希望,通榆縣新華牛場1974年以來對草原嚴格管理,禁止濫牧,找到了種草養蓄的新途徑,合理劃分放牧區,派專人看護;堅持四季合理放牧,大抓草原建設,建設草庫倫;科學養畜,實行半舍餌半放牧,搞好飼料加工,使草場退化堿化得到了控制,利于草原復蘇,提高產草量促進了牧業發展。
2.2以水改堿,開發農田在土質肥沃、地下水礦化度不大的各種類型的鹽堿化草甸土,要充分利用江河淡水、湖泡水、地下水資源大力開發水稻,這是對鹽堿良利用相結合的方法,近幾年來各市縣在這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對白城市青山鄉、林海鄉、鎮賚建平鄉等鹽堿化草地開發水田后多點定位監測,土壤全鹽重由0.12%~0.20%下降至0.06%~0.10%;土壤pH值由8.5~9.5下降至8~9,堿解氮速效磷均有所增加。田塊中堿面積縮小,有的現已不明顯了。
2.3治沙治堿同步進行,就地取材,壓沙改堿作用是改善土壤物理性,增強通透性,利于洗堿排鹽作用,從而起到保苗,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用。如通榆新華鄉大有村西力不可屯,十幾年以沙壓堿共改良133.33hm2鹽堿地,耕地里基本消除了不抓苗-堿斑,每667m2產均達到250kg以上。
2.4植樹造林,生物排堿營造農田防護林和牧防林,不僅調節田間小氣候,還可降低地下水位,增強土壤淋溶作用,前郭紅光農場農防林早已見成效,地下水降至1.0m以下。造牧防林較困難,應因地制宜選擇堿化程度輕,沙性強的地方先進行,不一定要求像農防林那樣整齊,還可與生物囤欄相結合,選擇抗鹽耐堿樹種,輕堿地可選擇楊、柳、榆,重堿地可栽枸杞、檉柳等。
2.5抓改灶、辦沼氣、注意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這樣可以減輕草場負荷,進行草原復蘇,農田秸稈還田解決燃料、肥料、飼料相爭的矛盾,都利于鹽堿土的改良。綜上所述,沙堿化土地的改良利用途徑,是控制自然力的破壞作用,恢復和建立理想的生態環境的過程,必須因地制宜地采取綜合措施,沙堿化土地才能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
作者:潘立新單位:吉林省畜牧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