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再定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如何在農林背景下發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當前農林院校面臨的一個挑戰.該文首先分析了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形勢及其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要求,其次總結了地方農林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目標進行了再定位.認為基于農林背景、適應國土資源管理新常態、走管理學與工程學并重的道路是地方農林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農林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培養目標;再定位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最早于1956年創辦于東北農學院,目前全國將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設置了該專業[1].盡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辦學背景十分復雜,但綜合來看,各院校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主要由下列相關專業所形成[2G3]:(1)農林院校:是在原土壤學和土壤農化分析等專業基礎上成立的,它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誕生背景非常相似;(2)師范院校:是在原地理學專業的基礎上成立的;(3)理工院校:在原來測繪學專業的基礎上成立的;(4)綜合類院校:多數是在原有的人文社科相關學科背景基礎上成立的.近年來,隨著國土精細化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土地管理新政策的不斷出臺,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形勢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管理人才培養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后,我國國土資源管理呈現3種新常態:首先是適應經濟規律,國土資源管理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死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其次是要適應自然規律,堅持最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制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益”的要求促進城市轉型發展,發揮用途管制對城鎮發展空間和建設用地邊界的管控作用,真正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助推城鎮化;再次是適應社會規律,堅持最人性化的資源民生制度,維護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新常態下,國土資源管理對專業人才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技術實踐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1)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征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宅基地改革、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等土地新政,要求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如耕地保護、土地征收、土地生態保護、土地法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2)國土資源管理要求日益精細化,對專業人才的技術與實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隨著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大調查,“金土工程”、“一張圖工程”等項目的展開,對數據庫技術、空間信息技術、工程管理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2地方農林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地方農林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道路不同,各具特色,但面臨的主要問題基本相似,以江西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目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2.1學科定位不夠明確,導致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和大多數農林院校一樣,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在原有土壤農化分析、土壤學等學科的基礎上成立的,創建于1987年,屬江西省第一個創建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自1998年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調整以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一直歸屬公共管理一級學科,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也是如此.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有4個二級學科,即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4].考慮到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對工程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部規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可以授予管理學或工學學位.這就說明土地資源管理并非純管理學學科,而是兼有工學學科的性質[5G6].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大部分的師資是從原來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學、土壤農化分析等)轉過來的,受學科背景、師資條件等限制,學校學科定位沒有跟上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形勢,近幾年來的培養方案修訂出現了培養目標定位是屬管理人才還是工程技術人才的搖擺狀態,導致人才培養方案修改頻繁.并且也受到近年來高校重基礎研究、輕技術實踐的大環境影響,師資力量出現了文科化的傾向,即主要是從行政管理和公共經濟管理的角度來研究土地問題,和其他綜合類院校一樣,走公共管理的道路,導致專業發展方向偏離農林背景的正常軌道,專業特色越來越不明顯.
2.2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越來越嚴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訂單式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由于農林院校近年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科定位不夠明確,導致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越來越嚴重.目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行政事業單位、企業或中介單位、研究部門.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2008年前,學生就業主要是行政事業單位,大約占52%,其次是企業或中介單位,大約占30%.在研究部門(含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在18%左右;2009年后,就業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集中表現在企業或中介單位就業比率上升,大約在50%左右,而行政事業單位的就業比率下降到30%左右,在研究部門(含考慮研究生)的比率變化不大,在20%左右.為進一步調查就業結構,筆者走訪了江西省25個縣(市、區)的國土資源管理局和下設事業單位,發現由于受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影響與國土資源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引進的人才有測繪、地理信息、法規、城市規劃、土地資源管理、地理學等,專業呈多樣化趨勢,而引進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比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原因主要有:培養的人才不適應國土資源管理新形勢要求,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實踐技能等.筆者調查了企業或中介單位的就業情況,發現大部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都集中在土地規劃、土地評估等傳統方向,而在信息與工程等新興專業方向的就業很少,主要反饋的問題是學生技術老舊,缺乏必要的信息與工程類知識,缺乏必要的實踐技能等.信息與工程類技術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用人需求,構成了就業的瓶頸.因為研究部門以基礎研究為主,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目前以應用為主,這可能是多年來本專業在研究部門就業一直不高,且變化不大的主要原因.綜合以上調查信息認為:現階段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常態和新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集中表現在理論知識不夠全面,對信息科學、工程類知識的缺乏,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嚴重.
3國土資源管理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再定位的思考
如何在國土資源管理新形勢下,發展農林背景下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3.1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進行科學定位在進行專業定位時,首先,在知識體系上還是應該保持農林院校的專業背景,突出與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背景的結合,重點解決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次,要結合國土資源管理新常態的要求,拓寬知識面,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不動產登記、宅基地轉讓、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等,在相關的課程中應該加入新元素,滿足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對理論知識的要求[7G8].
3.2走“管理學與工程學”并重的道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既可以授予管理學學位,也可授予工學學位,這就表明該學科具有2個學科的特征.教學與培養過程中,應該借鑒工程類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將工程類學科的精華吸收到管理類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工管結合,培養既掌握管理類學科的理論,又掌握工程類學科的技能,既能從事管理工作,又可從事技術業務的高級應用型人才[9G10].工程類的課程包括測繪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應用、土地信息系統、土地復墾學、水土保持學、土地整治工程學、土地建筑工程概論等.在工程技術中,要突出農林院校的農林背景,走生物技術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道路,設置農村土地整治、農村土地生態環境修復(如礦山復墾)、山地水土保持技術等相關工程技術方向,以適應未來國土資源精細化管理的要求[11G12].
3.3構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要求要有更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更熟練的操作技術與更強的實踐技能.可以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組建為技術技能類(3S技術、工程設計與管理技術)、理論基礎類(耕地與保護、土地法規、土地景觀生態)、實踐類(土地利用規劃、土地評估評價、不動產登記、土地整治、土地復墾工程等)等3個課程群,教學日歷按照模塊組織,集中教師資源、實驗和實踐資源,對學生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集中訓練,提高學生實踐技能,3個課程群的關系如圖1所示.實踐這個課程群的培養模式,才能實現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既能從事管理工作,又可從事技術業務的培養目標。
4結語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最早誕生于農林院校,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近年來隨著我國的深入進行,國土資源管理面臨的新形勢,迫切需要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農林院校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多起源于與之相關的土壤學、土壤農化分析專業.農林院校如何在農林的背景下發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通過調查分析后認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能脫離地方農林院校的專業背景,但同時必須符合國土資源管理的新常態,體現國土資源精細化管理的新要求,走“管理學與工程學”并重的道路,綜合理論與實踐知識,構建科學研究與實踐技能培養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農林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代富強,李斌.財經類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37G138.
[2]劉昱,蔣瑤.當前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現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3):86G89.
[3]舒幫榮.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2(27):300G302.
[4]路振華.我國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概述[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4):133G135.
[5]文楓.基于工程實踐能力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研究[J].科教園地,2014,25(2):171G173.
[6]田毅,師學義,袁春,等.土地資源管理“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探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3(4):55G58.
[7]蔡太義,黃會娟.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人才培養改革,2013(10):33G34,68.
[8]張勇,韓志才.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以池州學院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3(5):33G37.
[9]王承武,王志強,趙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3(6):49G50,63.
[10]趙中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37G38.
[11]沈非.高等師范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3(1):78G82.
[12]楊偉,謝德體,李曉華,等.基于素能本位的高職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3):1G5.
作者:陳文波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 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