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效果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血壓是發病率最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關鍵危險因素[1]。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者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當前社區高血壓管理多采用三級管理模式,雖在降低并發癥、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該模式屬于單一管理,患者參與度不高,如何利用社區資源,實現高血壓患者管理模式的創新是高血壓社區護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以勞動街所轄社區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了自我管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勞動街所轄社區324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訂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175例,女149例,患者年齡35~74歲,平均(66.2±9.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161例中,男87例,女74例,年齡35~73歲,平均(65.9±9.4)歲。研究組163例中,男88例,女75例,年齡36~74歲,平均(66.8±9.7)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入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管理方法對照組實高血壓常規三級管理模式,由社區醫生和護理人員組成管理隊伍,深入社區高血壓患者家中,掌握詳細患者資料,根據患者血壓指標進行評估和分級,建立社區檔案。根據分級情況進行差異化治療和管理,對危險層級高的患者實施重點管理,對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進行必要的藥物調整。研究組在常規三級管理模式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
1.2.1健康教育每周對研究組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一次高血壓自我管理講座,內容包括高血壓疾病知識、自我管理的作用、自我管理目標設定、如何進行情緒控制、血壓正確測量方法、按時按量服藥重要性等內容。向所有入組患者發放《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指南》,并指導患者按要求做好自我管理記錄[3]。社區醫生和護理人員通過回訪和座談等形式不定期對患者自我管理問題進行指導,及時處理患者提出的問題。
1.2.2生活干預根據患者興趣愛好,組織社區高血壓患者成立廣場舞、太極拳等運動協會,引導患者每天堅持鍛煉。指導患者科學飲食,注意控制鹽攝取和脂肪攝取,改善患者飲食結構,勸導患者戒煙戒酒,定期組織患者聯誼和交流活動,疏導患者不良情緒,保持患者積極的治療心態。
1.3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收縮壓降低(mmHg)、舒張壓降低(mmHg)、自我效能改善等3項主要指標。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6個月干預后,研究組血壓和自我效能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實施高血壓群體治療已經成為共識。采用社區群體治療的模式可充分發揮患者間相互鼓勵和督促的作用,對提升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在實施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過程中,通過組建運動協會,每天進行定期體育鍛煉活動,對于改善患者生活習慣、持久檢查運動計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周的健康宣教中,均對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關鍵點反復向患者進行宣貫,使患者清晰的認識到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患者參與的主動性,是自我管理模式更富吸引力。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平均收縮壓降低(4.73±1.65)mmHg,舒張壓降低(2.54±1.98)mmHg,明顯優于對照組的(0.43±1.02)mmHg和(0.35±0.96)(P<0.05);研究組自我效能改善(1.98±0.05)分,高于對照組的(1.29±0.0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WHO已將高血壓列為與生活方面不夠健康具有密切相關性的疾病,通過社區化自我管理可有效改變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血壓控制率,可在社區進行推廣。
作者:潘曉英 單位:武漢市江岸區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