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老年患者自我管理中微信的應用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微信隨訪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的價值。方法此研究挑選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來自于本科室,由電腦隨機分組,兩組各40例,常規組應用健康宣教,干預組基于此聯合微信隨訪,對比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定期復發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組患者情緒、用藥和生活等管理行為評分以及自我管理總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而定期復查率和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微信隨訪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的價值較高,能引導患者出院后定期到醫院復查,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能力,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可推廣應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
關鍵詞:微信隨訪;老年;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
引言
冠心病是老年人高發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發病后通常伴隨著心絞痛、胸悶等臨床癥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們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不斷改變,冠心病發病率表現出逐年增高現象,為了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促進預后康復,其關鍵在于加強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健康宣教方式提高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但效果一般,而微信隨訪是近幾年臨床較常用的一種手段,能通過微信全面了解患者用藥情況、病情和生活等[1]。該課題選取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探討微信隨訪在其自我管理行為中的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此研究挑選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是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納入,由電腦隨機分組,兩組各40例,常規組和干預組患者病情檢查符合老年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在62-83歲,平均(67.98±4.29)歲;其中女35例、男45例。兩組患者在病程、癥狀表現等臨床資料上無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采取健康宣教,即告知患者定期復查、生活注意事項、按時按量用藥等,干預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取微信隨訪,具體內容:①成立隨訪小組:成員包括專業水平高、經驗豐富的醫生、責任護理人員等,隨訪前需共同接受與微信隨訪相關的培訓,只有通過考核患者才可以上崗;②構建微信隨訪群和檔案:構建一個微信群,名稱為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隨訪平臺,所有患者出院當天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群,小組成員可通過微信群告知患者隨訪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如何使用微信,并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基本信息,比如年齡、姓名、性別、家庭地址、職業、聯系方式等,隨訪時患者和護理人員可在微信群進行溝通交流,強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③隨訪內容:小組成員可采用語音短信、視頻、圖片、文字等方式為患者發送隨訪信息,其中包括康復訓練視頻、日常生活行為指導等,出院后第一個月,隨訪1次/周,引導老年患者養成高效、基本的自我管理習慣和行為,出院后第2個月—半年,隨訪1次/月,小組成員針對微信群內容,需耐心解答患者問題和疑惑,患者可通過微信群進行咨詢,必要情況下課由主管醫生進行解答,另外小組成員可通過微信群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
1.3評價標準。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CSMS)評估兩組患者出院1年后的自我管理行為和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情緒管理、用藥管理、生活管理等,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自我管理能力越高[3],另外需要統計兩組患者定期復查率和護理滿意程度,護理滿意程度可采用自制問卷表進行調查,滿意度總分為100分,標準:非常滿意:評分>90分;基本滿意:70分≤評分≤90分;不滿意:評分<7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患者總例數×100.00%。
1.4統計學處理。
行SPSS20.0軟件對兩組自我管理行為、定期復查率和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定數資料用(%)表述,檢驗行,統計學差異成立(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對比。
由下表1得知,干預組患者情緒管理、用藥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2.2兩組患者定期復查率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干預組患者定期復查率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見疾病之一,多發于老年人,但由于老年患者出院后難以接受正確健康指導、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冠心病知識缺乏等,導致預后康復效果較差,臨床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系統化、連續性的教育指導和隨訪,最大限度的加強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為,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健康指導方式,指導患者定期復查、定量定時用藥,但指導效果和隨訪結果并不理想[4],而微信隨訪是近幾年出院患者常用隨訪方法之一,可通過建立微信群,利用視頻、圖片、文字和語音短信等方式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解答患者問題和疑惑,有效避免了傳統郵寄信件、門診等隨訪方式的缺陷,且更加靈活、簡便,可實現實時互動和反饋,患者也可通過微信群隨時進行咨詢,引導患者定期復查,為患者自我管理、用藥和醫護工作帶來更大的便利,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用藥行為、運動習慣、飲食習慣等,已經被廣泛應用老年患者院外病情監控和健康教育中,且能夠引導患者、相關醫護人員實時溝通交流,進一步強化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為[5]。實驗顯示,干預組患者情緒管理、用藥管理、生活管理、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定期復查率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比常規組高(P<0.05)。總之,微信隨訪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具有較高的價值,能有效強化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有助于預后康復,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值得推廣應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中。
參考文獻
[1]王艷,孟凡嫣,WANGYan,等.微信網絡平臺干預對社區卒中后康復期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606-608.
[2]閔永華,駱祥榮.微信隨訪在宮頸癌高危患者預防保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709-4711.
[3]戈永華,平.微信平臺在宮頸癌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行動力和健康知識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7,23(34):172-174.
[4]沈志云,陳利群.社區老年穩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6,22(2):121-123.
[5]許玉榮,郭健,冉梅.基于微信平臺的自我管理模式對冠心病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6):2263-2266.
作者:郭胭脂 徐翎 單位:武漢市第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