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研究與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的提出,制造技術將面臨巨大的提檔升級與更新換代的歷史機遇。增材制造技術是對傳統加工技術的有效補充,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性技術,被認為是“第3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作為增材制造重要一環的“金屬增材制造”,必將在工業制造領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介紹了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的現狀、種類和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金屬3D打印;制造業;加工方法
增材制造技術(又稱3D打印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離散層疊加工技術,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最主要的支撐技術之一。金屬增材制造是增材制造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原材料能夠直接成形為產品的一種技術手段。首先采用三維CAD軟件設計出物體的三維模型,再使用切片軟件把所設計的物體按照預定的加工參數進行切片,最后通過計算機控制每一層和每一片來實現無縫連接,真正實現所謂的無模具、無夾具加工。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現已用于眾多領域,如航空航天、船舶、醫療器械、汽車等高精尖行業領域。金屬增材制造技術主要有電子束選區熔化技術(ElectronBeamSelective,EBSM)、選區激光熔化技術(SelectiveLaserMelting,SLM)、激光近凈成形技術(LaserEngineeredNetShaping,LENS)、電弧絲材3D打印技術、低熔點合金油墨3D打印技術等。
1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現狀
金屬增材制造技術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美國,隨后傳入了日本和歐洲,并于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據統計,2015年全球金屬增材制造同比增長35%,2016年我國金屬增材制造同比增長17%。歐美在金屬增材制造領域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我國還處于跟隨階段。我國現有的多支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究團隊。其中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主要從事SLM技術的研究,清華大學主要從事EBSM技術的研究,而西北工業大學主要從事LENS技術的研究。在金屬增材制造裝備領域,華中科技大學先后提出了2套SLM技術的設備,特別是在張海鷗教授的領導下,研發出了“智能微鍛造”的3D打印機,使增材制造技術邁上一個新臺階,華南理工大學也先后推出了3款自主研發的機型。另外西安鉑力特、湖南華曙高科、廣東漢邦激光等公司也逐漸開發出成熟的SLM設備并完成商業化。
1.1SLM技術選區激光熔化技術(SLM)最早由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在1995年提出,2003年英國MCP公司研制出世界第1臺SLM打印機。該技術是通過鋪粉輥把金屬粉末鋪在粉床上,然后激光通過電腦的控制,按照規劃好的軌跡,選擇性地使金屬粉末熔化凝固成所需物體。SLM成形不受所打印零件的形狀和尺寸的約束,每層金屬銜接好,成品質量高于同等材料的鑄造件,而且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生產制造商的青睞。通過多年的發展,SLM激光束光斑直徑可以聚焦到0.1~0.5mm,致密度接近100%,其性能達到鍛件的程度,尺寸精度達到10~50µm,表面粗糙度達到20~30µm。在國內,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北大學的設備硬件部分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EBSM技術EBSM技術統稱為鋪粉電子束選區熔化技術。與SLM技術相比,主要是熱源不同,它的熱源為電子。不同于激光,電子是一種看不見、跑不快、有質量、有電荷的粒子,而激光中的光子是一種看得見、跑的快、沒質量、沒電荷的粒子,這也就是這兩種技術的區別。因此,EBSM技術具有打印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可以打印難熔金屬等優點。
1.3LENS技術LENS是一種被稱為航空航天修復神器的技術,該技術是以激光為熱源,材料以粉末或絲狀直接送入高熔區進行層疊加工的方法。該技術只能制造毛坯,要想得到更高精度的物體,只能通過后期處理。該技術與SLM技術相比,就在于送料的方式不同,一個是事先鋪好,一個是直接送過去。
1.4新技術目前出現了很多新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比如Arconic公司提出的液體石墨3D打印、大阪鈦業推出的新型金屬3D打印、ORNL開發的強大的永磁性能的3D打印、電弧絲材3D打印、俄羅斯鋁業聯合Sauer開發的新型鋁金屬3D打印等。
2存在的問題
介紹的上述技術,都是材料的熔化凝結過程。因此在此過程中,微觀結構上材料熔化會發生流淌,勢必會對加工精度造成影響,而且材料內部的金相組織是否符合要求,都是金屬增材制造技術所面臨的問題。另外,打印物體表面也無法達到傳統加工粗糙度的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如下。(1)加工物件力學性能不足。3D打印機是將分子等細小顆粒直接形成產品,沒有經過熱處理,所以很難保證其強度、硬度和韌性等性能。(2)打印尺寸的限制。現已知金屬3D打印機的打印范圍,很難滿足在建筑等大型工業生產中的應用。(3)加工材料的限制。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的材料,但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很少。目前以色列object公司可以3D打印的材料最多,包括14種材料和107種混合材料,而且部分還不能用于工業生產。(4)嚴重缺乏專業人才。目前缺乏增材制造專門人才的培養機制與體制,因此市場上增材制造技術的專門人才嚴重缺乏,而同時熟悉模具加工等技術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就更加有限。
3結語
目前,金屬增材制造技術作為世界上先進的制造技術之一,各國都在加大研發力度,均想拔得頭籌或分到第一杯羹。我國應該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不論該技術是作為新的技術革命,還是傳統技術的補充,都應大力支持,攻克難關。在未來應從以下幾方面推進。(1)增材制造技術與傳統的制造技術相融合。現階段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發展迅速,但在與傳統技術的結合上仍有所脫節,沒能實現與傳統工業的良好銜接。(2)高性價比產品的生產。目前的金屬增材制造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產品質量,而且成本較高,生產的產品不能真正得到實際應用。(3)打印產品的尺寸大小問題。增材制造技術成熟之后,生產的產品大小應該不受尺寸的限制,才能實現自由化定制。因此,若能達到上述要求,未來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必定能起到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作者:程俊廷,常天瑞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