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復雜金融系統工程的風險管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金融系統的研究價值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總體趨勢、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中國在改革開放方面的不斷創新,應該用整體的觀點而非片面的觀點去對待中國金融系統的發展變化模式,要更多地從金融經濟領域全局方面來把握金融改革創新方向,以便加強我國金融業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全面促進金融行業的長遠進步,為打造國際規范化的金融總體秩序做出貢獻。所以,從科學系統上去研究全球金融危機和金融體系,還有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系統的動態發展和風險預測方法、金融監管創新等基礎問題是極具現實和理論意義的。因此,對于系統工程發展的分析,可以有效防止我國在金融業發展方向上走彎路,還能夠使我國的金融業實現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并且,在極大程度上能更好地預測將來會出現的金融危機等多種負面的金融問題。
2金融系統工程的主要特點
2.1復雜特點復雜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大規模、高契合度、低透明度和開放的動態性,最本質的特點則是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性與自身的適應性。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性說明了有聯系的事物之間不是單純的影響,而是共同的影響、互相制衡與依存的。金融系統復雜性則主要體現在較大規模的虛擬資本、動態發展的開放系統和多元層次的內部系統間的相互影響,還包括人類決策行為的不確定性因素。整個系統由于各因素之間的影響會出現隨機的不穩定性,但由于系統自身原因,內部結構也會隨之產生一定的有序性。
2.2高風險特點金融系統工程的高風險特點是由于自身的復雜性和不穩性所決定的,眾所周知,虛擬資本原本就具有內在不穩定性,價格也難以控制,而金融市場的大規模交易和多種交易品種更是增加了其復雜程度;還因為大眾對市場環境變化的把握不到位,缺乏良好的預測預期收益的方法,經常會造成決策上的失誤。
2.3周期特點金融系統的變化整體上呈周期發展的特點,一般周期的過程是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泡沫發酵、貨幣信用開始膨脹、各種資產價格上漲、樂觀情緒擴散、股價房產價格火速升高、外部干擾使得經濟泡沫破滅、金融指標急劇降低、實際金融資產大量拋售、經濟呈現減緩甚至是負增長的狀況。但是,此類周期表并不是重復的單次循環,而是螺旋狀增長的。現階段我國金融系統風險現狀主要是集中在銀行的系統內部。銀行內部系統潛在的風險主要來源于高達90%以上的銀行異常信貸生態,積壓多時的逾期貸款數額度增長迅速。雖然近年來的幾次經濟和金融危機推動我國政府強化了對金融系統的防范手法和調整力度,銀行也不斷在改善信貸環境,甚至政府有時候會直接收購一些大型銀行中的不良資產,但由于不合理的制度等原因,我國的國有銀行金融系統仍稱不上健康完善,與國外金融強者的水準還相差甚遠。
3金融系統主要的風險來源和問題
前文提到過,我國金融系統主要風險有一部分是來自銀行系統,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則涉及了很少被人們關注重視的其他方面——弱勢群體問題。該類問題在國有企業與農村中屬于普遍問題,例如退休職工和農民工的收入保障、福利社保等問題在由計劃經濟朝著市場經濟過渡上面臨著很多不穩定因素,所以有關管理部門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措施來規避該類風險。近幾年來,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減少風險因素的管理措施,比如在城市規劃中實行多重保障路線,來達到居民獲得最低生活保障的目的。尤其是面向城鄉居民建設基本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障制度是最為關鍵的部分,但是在現階段看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基本體系建設還不夠成熟,仍然需加強改革完善,確實保障社會弱勢群體享有應有權益。
而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欠缺有效系統的風險管理機制,在控制和規避風險時,我國金融行業所做的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具體來說就是風險管理的覆蓋面不廣,或者說是只是基于表面的業務管理層面而沒有深入到金融管理的各個方面和全體流程中去,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導致無法實現全面監督規避風險管理的目標。除此之外,針對個別性的監測和預警體系也沒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的數據庫也沒有十分完善。二是缺少足夠的風險管理意識,對于風險管理范疇的不清楚使得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比較薄弱,造成的破壞性也較大;在金融體系的內部沒有形成一種專業的企業文化,員工們的風險規避意識較弱,在開展業務和拓寬市場時往往沒有注意或者只注意到某一方面,對整體的風險管理意識重視度不夠。三是缺少在風險管理方面的人才。人才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是管理最重要的一環,要全面依靠所有職工的共同努力來促進制度的改革完善,并形成整體的企業文化。而現階段我國金融業這方面的人才極為稀少,也直接影響了風險管理進程發展的速度。
4復雜金融系統工程風險管理研究動態和模型構造
迄今為止發現金融系統涵蓋的外延已不是單一的經濟范圍,而是出現多種學科和學科交叉發展的特征,有專門研究金融系統復雜性的系統理論,也有研究金融系統空間性的結構理論,多種假說如投資者非理性行為、不同的投資者對信息的敏感度的差異性、投資者會以持續方式對不同階段的信息做出不同應對等都是要求從復雜性角度來綜合研究復雜金融系統工程。另一個流行的研究方法就是基于風險價值模型的金融系統工程的風險管理方法。風險價值模型法是現今世界范圍內金融機構預防金融風險主要措施,實踐證明風險價值模型法作為一種科學的統計和風險度量技術,能夠有效地管理大量金融工具交易而帶來的風險。風險價值模型法包括數據收集、投資組合和風險測量三方面。數據收集主要關注歷史數據和當前市場有效的金融信息,通過分析工具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投資組合則是對收集的數據按科學方法進行邏輯性的加工;風險測量是從宏觀層面上分析風險性質,從微觀層面上計算風險大小,有機結合定性與定量的分析。
金融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不是完全消除風險,而是衡量風險選擇后實現收益最大化,所以風險管理系統的模型構造應該由風險影響因素著手,科學計算負債或資產價值,并依據組合投資原理把資產和負債當作一個整體來組建最理想的風險結構。由于流動與信用風險等原因,很難通過數學模型對其具體描述,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風險優化結果靈活調整,讓它更具合理性和適用性。還有進行綜合風險度量時要統一好計量單位,有利于對不同風險的數據在整體的框架中進行比較計算。
世界金融危機在某些方面顯示出我國在金融體系理念、技術革新和金融體制監管構建方面上的缺陷,也讓我們認識到加強與世界特別是金融系統健全的西方發達國家間的合作來加速促進我國金融管理體系改善的迫切性。從金融屬性方面來說,只有不斷增強金融理論和技術革新,積極與國外金融管理前沿的國家學習交流,創造良好的國際大環境,才能加速建設我國成熟、完整且健全的金融系統,為把我國建設成金融強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柳沙衍單位: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