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檢驗在傣醫藥發展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西醫結合使中醫藥理念經體系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傣醫藥理論體系到目前還在延用傳統的望、聞、問、摸方法,隨著現代傣醫藥的發展,急需現代醫學手段的支撐,醫學檢驗是現代醫學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探討了近年來醫學檢驗對傣醫藥發展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醫學檢驗;傣醫;四塔(風火水土);作用
0引言
醫學檢驗近年來發展迅速,也是一門相對成熟的學科,但傣醫藥才剛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要想進一步發展,就離不開現代醫學的支持。醫學檢驗可以幫助進一步完善傣醫的“四塔”(風、土、水、火)理論體系,使之通俗化,讓更多人能夠容易理解、接受[1]。醫學檢驗可以幫助傣醫進一步完善傣醫辨病方法的科學診斷依據,傣醫講未病先治,要完成未病先治,就要在疾病的起步時就及早發現它,但很多疾病在初期都是沒有任何表現及癥狀,只有依靠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現代醫學才能發現。醫學檢驗可以幫助傣藥進一步明確其藥物的療效及毒副作用。傣族傳統醫藥學理論認為,人與自然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風、火、水、土是構成自然界物質的四種基本元素,人體生命的構成也離不開這四種基本物質,即四塔。身體健康無痛,就必須保持風、火、水、土四種物質元素的平衡,即人體內風、火、水、土四種物質的相互平衡關系及人體內的風、火、水、土四種物質與自然界的風、火、水、土四種物質的相對平衡和協調關系[2]。這樣,人就能健康成長,長壽而終;反之人體就會得病,比如因淋雨涉水,受風感寒,或飲食失調,導致人體內風、火、水、土失衡,就會使人患各種疾病。通過傣醫傳統“四塔”辨病與現代檢驗醫學的結合,可以更快更準確地辨病診斷、治療[3]。
1.1塔攏(風、氣)與現代檢驗醫學
傣醫學理論指出,塔攏(風、氣)性善動、游走,無處不到,可以帶來,也可帶走,具有動搖不定的特征[4]。在生理方面指具有支持、資助、孕育生殖,促進新陳代謝、食物的受納及消化吸收、代謝產物的排泄促進生長發育等功能。風塔平衡疾病臨床表現及檢驗項目:(1)塔攏(風、氣)不足,臨床表現為少氣懶言,動則氣喘,形瘦體弱,五臟六腑功能低下。諸如心悸胸悶,語音低微,疲倦乏力,自汗,食欲不振。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大便常規檢查,來了解患者有無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消化不良及消化道寄生蟲感染等,從而進一步準確診斷治療。(2)塔攏(風、氣)過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①風(氣)不行,阻滯內停而可見悶脹疼痛,停滯于胸脅則胸脅痛,留于胃中則胃脹痛,滯于腸腔則腹痛、大便不爽;②風(氣)逆行亂竄,表現為咳喘氣阻,呼吸不暢,呼多吸少。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大便常規、胃蛋白酶、胃幽門螺桿菌、X光及B超檢查,以便了解患者有無胃粘膜損傷、胃幽門螺桿菌及有無消化道梗阻,從而進一步準確診斷治療。
1.2塔菲(火塔)與現代檢驗醫學
傣醫學認為,火是人體內的熱量、熱能,凡是體內具有“促進”、“激發”的功能或以“熱”為特征的表現皆由火所主[5]。辨塔菲(火塔)失衡的病變:(1)塔菲(火塔)不足的臨床表現是見形寒畏冷,四肢欠溫,面色蒼白,口唇發青,肢體倦縮,面色蒼白,腰膝酸軟,不思飲食或食后飽脹不適,或腹痛瀉痢,完谷不化,腰膝冷痛,陽痿,遺精,早泄,精冷無子,未老先衰,脈弱而無力;婦女可見宮寒不孕,月經量少,色黑或閉經;兒童可見五遲癥等檢查,表現出一派火不足衰退之象。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肝功能、甲狀腺功能、電解質、大便常規、性激素、兒童生長激素等檢查,以了解患者有無存在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消化吸收不好、性激素及生長激素分泌異常,從而進一步準確診斷治療。(2)塔菲(火塔)過盛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顏面紅赤,生疔長癤,口舌生瘡,性爆氣粗,口臭涎酸,頭目眩暈,男性性欲亢進,大便干結,小便短赤,女性赤白帶下,月經失調提前;皮膚生瘡癍疹,疥癬病癥。臨床上大多與風相和而發生病變,如“攏沙龍接火”(熱風火毒而致的咽喉腫痛病)、“攏麻想害巴”、“麻想菲”,由于肌體內火毒過盛,復感外界的火熱毒邪,內外相和而發生的皮膚病,如蛇串瘡(帶狀皰疹)、火丹等。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肝功能、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大便常規、性激素、婦科白帶檢查等,以了解患者身體的基本情況,有無肝損傷、糖尿病、婦科感染、高血脂癥、內分泌系統是否存在異常,從而進一步準確診斷治療。
1.3塔喃(水血)與現代檢驗醫學
傣醫學認為,塔喃(水血)是指體內的一切液態有形物質,對應人體的則有膽汁、黏液、膿水、水血、汗水、淚水、唾液、滲出血清、清鼻涕、膿鼻涕、尿液濕性物質[6]。塔喃(水血)失衡的病變:(1)塔喃(水)過盛之表現為水濕不化出現肢體腫大,按之凹陷或周身麻木困重,腹大如鼓(腹水),面色臘黃,顏面浮腫,尿少氣短乏力,心胸悶脹疼痛,心慌心悸,肢體活動不靈,心翻嘔吐,脈弱而無力等。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甲狀腺功能、尿常規檢查,了解患者有無腎功能、心臟功能、甲狀腺功能異常,從而進一步明確是心源性、腎源性還是甲減引起的塔喃(水)過盛,準確診斷治療。(2)“水”不足則會出現面色無華,唇舌干燥,形瘦體弱,睡差,心慌心悸,貧血等病癥。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紅細胞形態分析、葉酸、維生素B12、鐵蛋白、肝功能、血糖、甲狀腺功能檢查,以了解患者身體的基本情況,有無貧血,如有貧血可分清是哪一型貧血,有無糖尿病,有無腎功能異常,從而進一步準確診斷治療。
1.4塔拎(土)與現代檢驗醫學
傣醫學理論認為,塔拎(土)為四塔之本,是四塔中最重要的一個塔,在生理上塔拎(土)對應心、肝、脾、肺、腎、頭發、毫毛(毛囊)、手足指(趾)甲、牙齒、皮膚、肌肉、筋、神經、血管、骨、關節、膈肌、大腸、小腸、舌等20余種內臟或組織器官[7]。塔拎(土)失衡的臨床表現是:(一)塔拎(土)不足,脾胃功能低下,可見胃腔脹滿,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腹痛,肢體軟弱無力,強硬脹腫,心悸心慌,少氣懶言,面色無華,唇舌蒼白,舌淡苔膩,脈弱無力等;(二)塔拎(土)過盛,會出現人體全身或局部僵硬、冰冷,或溫覺消失,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腹痛便秘等癥狀。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我們建議臨床醫生做血常規、肝功能、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電解質、心肌酶、大便常規、尿液常規等檢查,因塔拎(土)不足對應的是多器官功能低下,需要做比較全面的檢查,以了解多器官的功能情況,明確問題根本,以準確診斷治療。
2討論
通過與傣醫藥從業人員交流探討及合作,使傣醫藥與現代檢驗醫學得到了結合,為傣醫的辨證論治提供了現代醫學診斷依據,也提高了醫學檢驗在醫院的地位及話語權[8]。
參考文獻
[1]楊梅,張超,李順英,等.傣醫診斷學[M].第1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17,11:88-90.
[2]段忠玉,鄭進.傣族傳統醫藥研究的回顧和反思[J].醫學與社會,2016,29(8):40-42.
[3]徐晶.論新時期傣醫藥與中醫藥結合的探索[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7):2838-2840.
[4]陳蓉,周紅黎,王仁杰,等.傣醫藥防治心病理論及方藥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10):4582-4584.
[5]潘立文,楊先振,李海艷.傣醫體質學說初探[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5):175-179.
[6]潘立文,王曉明,楊先振.談傣醫學對風濕類疾病的認識[J].中醫藥導報,2017(21):104-107.
[7]潘立文,王曉明,楊先振,等.名老傣醫林艷芳教授診治類風濕關節炎經驗探討[J].中醫藥導報,2016(21):92-94.
[8]李燁.傣西醫結合治療接腰(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38):75-75.
作者:曹會強 單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醫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