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通運輸企業智能化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推進智能化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從智能交通的發展階段來看,目前全國智能交通的發展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與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交通”還有很大的差距。從全國范圍來看,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的智能交通發展較迅速,政府推動和企業運作相結合,充分調動交通運輸企業應用智能化的技術設備及管理系統來實現運輸服務智能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以陜西省為代表的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的智能化水平相對較低,由于發展理念、經濟基礎、技術條件等原因,交通運輸企業在推廣應用智能化技術設備時面臨很多阻力,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智能交通規劃和推進機制相對缺失由于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智能交通在我國起步較晚,尤其部分落后地區對智能交通的定位不清晰,認為智能交通就是所謂的交通信息化,對智能交通缺乏系統的戰略和思路,沒有建立起政府引導與企業運作相結合的推進機制,缺少標準規范,企業推進智能化缺乏政策支持。
2.智能化設施建設滯后、資金投入不足我國的交通運輸發展基礎薄弱,交通運輸行業總體務水平還有待改進和提升,現有的交通運輸服務信息系統、GPS監控系統等智能化設施相對于規模龐大的交通運輸基礎線網及運營車輛明顯不足,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智能化應用依然滯后,而且智能交通的資金投入遠遠不足。
3.智能交通相關業務協同與信息共享程度低交通運輸行業包括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多個子行業,國家層面雖然已將鐵路、民航納入交通運輸部實行統一“大部門”管理,但各地的現行管理體制仍是各種運輸方式獨立運行、分散管理,缺乏統籌協調,應用系統間沒有實現互聯互通,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的有效性沒有得到及時、充分的發揮;缺乏服務全行業的綜合信息平臺,數據資源難以互通共享,業務協同難度較大。
4.智能交通相關的科技人才比較匱乏智能交通需要通信、控制等高新技術支撐,需要研發關鍵技術和應用系統,需要既熟悉計算機、系統工程等技術,又了解交通運輸行業的全方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目前,交通運輸系統的人員結構有待改進,從事宏觀戰略管理和具體業務經營的專業性人才較多;但既懂得交通運輸專業,又精通信息控制、車路協同等智能技術,且善于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比較缺乏,難以支撐企業智能交通的推進實施。
二、推進智能化需要關注的領域和任務
縱觀交通運輸的各個領域和各類交通運輸企業,需要在如下幾方面重點推進智能化。
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是與老百姓接觸最為密切、最為廣泛的交通運輸服務領域,要想使老百姓的公共出行更加便捷,公交、出租、軌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運輸企業必須加快應用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來改進和提升服務。一是通過建立公交電子站牌和公交信息服務系統,實時滾動和播報公交線路、站點布局、到站時間間隔、車輛運行狀態和換乘等信息,為乘客提供智能化公交出行引導。二是通過推廣應用“智能一卡通”,實現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車等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間的互通、共享和刷卡支付。三是通過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監控指揮調度中心,實現對公交車輛、出租車和軌道交通的智能化指揮調度。
2.公眾出行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是公益性的服務行業,主要是為廣大乘客、普通百姓、經營個體和駕駛員等提供服務,如何為乘客提供更加準確、實時的交通出行信息,則成為企業要研究探索的主要工作。一是高速公路經營企業聯合移動通信、交警、氣象等部門,利用移動通信網絡、交通廣播等為駕駛員和出行者提供實時路況信息和交通事故、施工等阻斷信息。二是高速公路經營企業聯合交通傳媒、旅游、移動通信等部門,利用移動網絡和智能手機為出行者提供公路沿線旅游景點、餐飲娛樂等信息,同時提供公路沿線收費站、加油站、服務區、樞紐立交、出省通道等有關信息的查詢服務。三是道路運輸企業聯合民航、鐵路、城市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經營企業,利用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實時查詢、訂制公交線路、出租汽車客運、長途班線客運、機場航班、鐵路運行和高速公路收費等信息。四是貨運物流企業及客運企業聯合公路部門,通過應用智能軟件為出行者提供交通出行線路的輔助選擇、交通換乘和路徑誘導;同時利用移動網絡和智能手機登陸客運和物流信息平臺,動態查詢客運物流信息。
3.客貨運輸運營監督旅客和貨物運輸是交通運輸行業的核心業務,客貨運輸站場和樞紐是運輸服務交易的關鍵節點和服務場所。客貨運輸和站場經營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通過安裝GPS和北斗衛星導航等先進的智能化設備實現對營運車輛和船舶的實時定位跟蹤和調度指揮,增強客貨運輸服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是運輸企業通過為車輛、船舶安裝自動報警及視頻監控設備,實現突發異常情況下的自動報警,并同時向救援中心及有關部門發出求救信息。二是港站樞紐經營企業通過應用智能化管理軟件實現站內車流的高效組織和調度;通過開發聯網售票系統實現旅客跨區域、跨車站購票,推廣網上購票、電子客票,方便旅客購票,并逐步推廣使用智能手機刷卡進站乘車;探索應用紅外探測、射頻識別等智能化安檢技術和設備實現旅客進站自動快速安檢、車輛和乘客身份識別統計。三是貨運企業可應用RFID和GIS等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實現貨物運輸途中的動態跟蹤和運輸服務查詢;通過建立出租汽車電召服務中心,實現智能化的調度指揮和預約服務。
三、推進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的對策建議
1.緊跟行業發展形勢,研究國家相關政策在當前國家提倡通過科技引領、創新驅動來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企業除了要加強內部管理以應對市場需求外,搜尋行業發展信息、了解國家政策方針和形勢也至關重要。因此,各交通運輸企業要盡快轉變傳統的以提供基礎服務為主的發展理念,在交通運輸的智能化方面多研究、多探索,尤其對于從事城市公交、地鐵等公益性行業的企業,應加快推進智能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2.提升裝備技術水平,拓展智能化服務智能交通服務需要依托大量的技術和設備,交通運輸企業作為智能交通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重要載體,應當在聯網售票、電子支付、運輸服務、車輛組織及運營調度方面拓展一些服務項目,盡快投入智能化的車輛和設備,加快推廣應用,讓廣大人民群眾和出行者盡可能地享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捷和舒適。
3.強化企業員工培訓,引進智能化人才智能交通涉及到大量的專業技術,需要懂技術、精業務的專業人才作支撐。因此,企業要聯合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同時建立企業內部研究或技術支持部門,不斷培養建立企業的智能化人才隊伍。
4.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爭取各方面支持智能交通的發展需要依托大量的技術和設備,需要投入的資金非常多。各類交通運輸企業要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爭取國家和省市對智能交通的試點項目,爭取資金支持,同時采取多元化的模式籌措資金,加大投資力度,為企業推進智能化服務和管理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作者:習江鵬單位:陜西省交通運輸廳交通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