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紡織工程專業學科競賽的實踐與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新疆大學紡織工程專業參與“紅綠藍”杯全國大學生紡織品設計大賽為例,從賽前動員、競賽選手選拔、專業知識培訓和參賽和團隊管理等方面,闡述紡織工程專業學科競賽的實踐過程,并分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和以賽促改等創新性活動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紡織工程;學科競賽;實踐
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是提升學生專業熱情,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促進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為了貫徹國家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學院積極參加行業紡織品設計及紗線面料設計大賽。實踐證明,大賽大大推動了學生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由于“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的內容與本科教學緊密結合、競賽形式公平,并且紡織品設計大賽是集美學設計、工藝設計和功能設計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而越來越受到廣大任課教師的重視以及學生的普遍歡迎。結合本院參加“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的實踐,對大學生專業競賽活動的相關內容和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旨在尋找合適的以選拔、訓練、參賽及競賽與教學良好結合等內容為主的模式,最終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1競賽指導工作的組織與實施
1.1賽前動員
每年接到大賽通知,學院就利用學院網站、微信群、QQ群、班主任會以及主題班會,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多角度對比賽進行宣傳,給學生營造一種參與競爭、自主學習的濃厚參賽氛圍。緊扣大賽主題,重點召集大三、大四以及研一的學生進行比賽章程的仔細解讀,深入剖析比賽的分組及要求,針對“織物結構設計與小樣試織、紡織品花形紋樣設計與應用效果、纖維藝術與材料再造”以及基于“希賽爾”溶劑法生態環保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織物設計等大賽內容,認真做好準備工作。邀請往年獲獎同學分享參賽經驗,最后由學生根據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一組參賽。
1.2競賽選手選拔
“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的參賽隊伍可以由1~3名指導老師和1~3名學生組成。對于指導教師的確定,我院實行教師申請的辦法,申請指導競賽的老師必須愛崗敬業,對大賽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鼓勵有參賽經驗的老師搭配參賽新人,老師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長自由組合。對于參賽學生的選拔,整個過程分為初始選拔和最終選拔兩部分。初始選拔比較簡單,一般在每年5~6月進行,先由紡織工程、服裝設計以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自由組隊,確定各自的參賽分組及作品主題。之后與指導老師面談,學生簡單闡述擬做作品的文化內涵、實現手段以及組內分工,老師根據報名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中的表現(即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專業知識儲備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綜合考量,初步篩選出參賽學生。最終選拔是在初始選拔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表現及作品情況,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從若干同類平行組中選出優秀的組,一般在暑假末或者開學初舉行。
1.3專業知識培訓
“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分組較多,涉及的專業知識也較多。根據我院的實驗條件,主要涉及機織、染整和設計3個方向的專業知識。一般多鼓勵大三及以上年級的學生參加,是因為他們已經上完了《紡紗學》《織造學》《紡織CAD》《紡織化學》《織物組織與結構》以及《染整概論》的課程學習,儲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上手容易。但是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在完成參賽選手的初選以后,還要組織學生分成機織、染整和設計3個組,分別由不同的老師安排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補充及實驗設備操作的訓練。
1.4團隊管理
學生都各有所長,因此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參賽,每支參賽隊伍由2~3名學生組成,選出一名責任心強的做隊長,負責給隊員分工,組織隊員商討設計思路、制作方式,團結協作,以隊為基本單位完成紡織產品設計開發任務。學生在賽前準備中要通過分析歷屆獲獎作品、市場調研、收集網絡、書籍和文獻等信息來尋找設計靈感,確定作品主題,選擇材料,最后完成樣品制作、樣品后整理和應用效果模擬等步驟。每個團隊配有專業教師,負責督促學生并解決學生完成作品過程中的專業問題,每個組每周給指導老師集中匯報一次作品完成的進程和遇到的問題,直至作品最終完成。
2對實踐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促進作用
“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對目前進行的實踐教學和課程建設的促進作用也日漸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以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本校已經連續6年參加“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此,紡織工程、服裝設計和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本院是藝工結合的學院,參加此類競賽正好將3個專業的學生組成不同的團隊,相互學習,也促進了本院的學風建設。針對此種情況,探索了以競賽為契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思路。專門組織教師每年進行宣傳活動和競賽講座,使學生明白專業知識用在哪、怎么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做到以賽促學。近幾年的授課發現,學生學習《織造學》《紡織CAD》和《織物組織與結構》等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在織物染色及小樣試織等實踐課程中表現優異,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2.2以競賽促進實踐教學改革
“紅綠藍”杯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提倡使用新技術、新方法,而且這些都是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是行業最大的需求點,甚至是課本知識落后于實際技術的內容。因此,要求教師在授課和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真正做到以競賽促進教學,同時促進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競賽項目結合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驗、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同屬實踐教學,嘗試將競賽項目與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結合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為提高。指導教師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設置時,要精心準備,根據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現有設備,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任務和競賽項目完美結合,以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3結語
大學生學科競賽是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縱觀本院紡織工程專業從競賽選手選拔、競賽訓練、參加競賽和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實踐過程,要深入探索和實踐基于競賽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等與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的活動,以期提高競賽成績、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栗洪彬,孫穎,孫丹,等.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基于紡織品設計大賽的功能效應[J].黑龍江紡織,2017(1):19-21.
[2]張艷明.基于紡織品設計大賽的創新能力培養和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輕工科技,2015(7):191-193.
[3]劉慧娟,蘇玉恒.論基于學科競賽平臺的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1):92-94.
[4]汪烈軍,賈振紅,地里木拉提•吐爾遜.機器人設計大賽促進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9):110-112.
作者:肖遠淑 劉金蓮 單位:新疆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