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120例行附著齦重建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補牙療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附著齦重建。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牙齦修復效果以及牙齦后期質量與牢固程度,對兩組患者附著齦黏膜寬度增加程度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60例患者重建68顆種植體,術后2周印模結果優異,患者黏膜部位傷口愈合均較理想;4周后修復部位與相鄰牙相互協調。而對照組60例患者的66顆牙齒治療后2周印模結果不甚理想,7例患者術后出現黏膜部位炎癥;4周后仍有4例患者手術部位黏膜處有炎癥反應,且還有5例患者膜齦聯合部位與相鄰牙協調度較差。觀察組患者的修復程度與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3個月,觀察組中37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2~3mm,23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1~2mm,無一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1mm;對照組無一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2~3mm,37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1~2mm,23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1mm;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有效黏膜增加厚度>1mm的幾率為100.00%(60/60),而對照組患者的黏膜增加厚度>1mm的幾率僅為53.33%(32/60),觀察組患者的附著齦寬度增加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附著齦重建術應用在口腔種植修復中有著明顯的效果,操作過程中有著明顯的優點與穩定性,值得在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附著齦重建;口腔種植修復;牙齦缺失
附著齦疾病或者缺失的問題是口腔牙齦較為常見的問題。主要的缺陷體現在缺失或者狹窄。在一定程度上,附著齦的主要作用是對牙周進行有效保護,同時有效抵抗咀嚼帶來的刺激感,可以更好的保護牙齦與牙周,提高牙齒的穩定性與牢固程度[1]。因此,對于附著齦進行有效地修復與種植在臨床治療附著齦疾病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2]。現階段中,傳統的牙齒種植與修復方法在修復后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炎癥或者牙齒不協調等現象,而采用附著齦重建的方法在口腔種植修復工作中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與效果,本文著重探究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更加深入的分析其應用價值[3]。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口腔科在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診的進行附著齦重建術治療的患者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29~63歲,平均年齡(37.4±8.6)歲。兩組患者均為牙齦部分部位缺失的患者,并且無其他牙齦或口腔疾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補牙療法進行治療,主要內容為:對牙齦部位進行傳統的消毒、清理以及各種簡要的治療方法,與此同時進行較為簡單的補牙法。
1.2.2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附著齦重建,對患者的牙齦缺失處進行清理與檢查,提高補牙過程中的牙齒質量,并且對患者的附著情況進行實時的觀察,定時測量患者手術前后的黏膜寬度增加情況[4]。患者的手術過程中進行局部麻醉,有效減少患者的手術疼痛感,對患者牙齦根部種植部位頰側進行梯形方式處理,將切口部位進行有效保留,采用滑動調節的方式明確患者的牙齒前溝部位的方向,最后通過可吸收的縫合線進行固定,將切口處進行縫合,避免出現多余切口現象,對患者的手術部位做消毒處理[5]。手術后對患者進行觀察與后期復診,患者在術后2周應當到醫院科室進行復診,首先要對上一次牙齦部以及補牙處進行觀察與檢驗,同時進行印模處理。4周后進行烤瓷修復,鞏固牙齒的堅硬程度與契合度,提高補牙的質量。3、6個月時醫院將對患者進行復診,檢查患者的牙齦質量,確定牙齦的耐久度與堅硬度,對患者的角化黏膜寬度進行測量,對其牙齦緣外形以及附著點的重建情況進行檢驗,待到患者的全部指標檢查清楚并且保證沒有問題之后進行記錄和統計,分析其結果[6]。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修復程度與治療效果,并且對于兩組患者手術后的黏膜寬度情況進行評級,級別分為3級,Ⅰ級:寬度為0~1mm;Ⅱ級:寬度為1~2mm;Ⅲ級:寬度為2~3mm;并且每個級別中患者的牙齦種植體一級牙齦緣之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7]。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修復程度與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60例患者重建68顆種植體,術后2周印模結果優異,患者黏膜部位傷口愈合均較理想;4周后修復部位與相鄰牙相互協調。而對照組60例患者的66顆牙齒治療后2周印模結果不甚理想,7例患者術后出現黏膜部位炎癥;4周后仍有4例患者手術部位黏膜處有炎癥反應,且還有5例患者膜齦聯合部位與相鄰牙協調度較差。觀察組患者的修復程度與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2.2兩組術后黏膜寬度情況比較
術后3個月,觀察組中37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2~3mm,23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1~2mm,無一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1mm;對照組無一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2~3mm,37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在1~2mm,23例患者黏膜增加寬度<1mm;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有效黏膜增加厚度>1mm的幾率為100.00%(60/60),而對照組患者的黏膜增加厚度>1mm的幾率僅為53.33%(32/60),觀察組患者的附著齦寬度增加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附著齦重建的方法應用在口腔修復工作中有著明顯的效果,與傳統的牙齒修復相比質量、效果都更好。附著齦黏膜寬度增加值主要是研究患者附著齦重建術應用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價值與臨床效果,在對效果與價值判定時需要重點關注患者的附著齦黏膜寬度以及其牙齦外形及附著過程中的附著點與重建狀況[8]。附著齦重建術在口腔修復中的優點[9-11]:①較低的黏膜退縮率,使增生黏膜穩定存在,能夠有效預防黏膜退縮、治療結果不穩定;②增加口腔手術的質量與效果,避免二次手術現象的發生;③操作過程較為簡單,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較為明顯的創傷,對于患者切口縫合以及傷害均較小,并且在手術后患者也未出現炎癥情況,有效的提高了手術質量。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采用附著齦重建術的效果還體現在手術后期,患者在進行重建后的3~6個月階段牙齒協調性較高,并且契合度、堅硬程度等均比傳統方法補牙效果明顯,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牙齒以及面部美感,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有著明顯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孫瑾.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索.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6):1369-1371.
[2]劉鋒波.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醫療美容,2015,5(2):75-77.
[3]陳淑萍,李恩洪,黃麗娜,等.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1):34-35.
[4]楊荃荃,李志勇,茍穎.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索.中外醫療,2015,34(11):40-41.
[5]葛潤.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5,5(3):101-102.
[6]苗永軍.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索.中外醫療,2015,34(28):40-41.
[7]彭沖,項琳怡.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牙齒種植周附著齦寬度、牙齦邊緣外形及美觀度改善中的應用效果.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6,21(4):169-172.
[8]李海霞.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價值研究.中華全科醫學,2016,14(1):44-46.
[9]陳淑萍,李恩洪,黃麗娜,等.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1):34-35.
[10]彭巍,孫曉琳.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究.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5):104-105.
[11]黃志斌.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吉林醫學,2014(16):3489-3490.
作者:王欣 高明軍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