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采礦專業就業現狀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露天采礦技術》2017年第12期
摘要:針對煤炭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局面持續,進口量快速增加,全國社會煤炭庫存急劇增長的問題而導致的煤炭價格持續下滑,企業經營困難,煤炭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直接給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帶來巨大挑戰。在闡述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基礎上,具體以宜賓學院采礦專業為例,分析了采礦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實問題,并從五個層面提出應對措施,對高考填志愿、改善采礦專業的就業問題以及采礦專業未來發展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采礦專業;就業率;就業現狀;滿意度
2012年5月以來,受國際經濟總體低迷,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形勢轉入新常態的影響,煤炭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尖銳,庫存量增大,導致價格大幅下跌,煤炭企業經營困難,虧損擴大。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38.7億噸,同比下降2.5%,這是2000年后首次出現下降;全年煤炭出口574萬噸,同比下降2.5%;全年國內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2.9%;全社會煤炭庫存居高不下,持續在3億以上;全年煤炭價格指數由年初的161.8點降至137.8點,累計下降24點;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減少1101.4億元,同比下降46.2%。因此部分煤炭企業出現裁員減薪現象。
1采礦專業(采煤方向)就業現狀分析
1)就業率高,滿意度偏低:麥可思研究院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1.7%,與2014屆的92.1%和2013屆的91.4%基本持平。對比我校,2013屆采礦專業就業率90%,在本專業領域及相關領域就業55%(含三個專升本),與本專業不相關的就業率35%;2014屆(專科)12人就業率90%,在本專業領域及相關領域就業50%(含三個升本),與本專業不相關的就業率40%;2015屆就業率91%,在本專業領域及相關領域就業36.5%(含3個升本,7個考取研究生),與本專業不相關的就業率53%,2016屆就業率62%,專業領域及相關領域就業16%(升本2人,4人考取研究生),與本專業不相關的就業率46%。就業率總體較高,是因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先就業后發展是首選,這是生存需要的權宜,但是畢竟很多同學學非所用,如有少部分學生改學IT相關內容,時間耗費和高培訓費加重學生負擔。對就業滿意的同學主要是考取研究生、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大型國企的同學,只占20%~50%,一般的占40%~70%,不滿意的占5%~10%。滿意度偏低,原因有三:①專業不對口,畢業轉學其它專業成本偏高,這個現象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占比達到22.22%;②工資偏低,我校這個專業是新辦專業,從2013屆到2016屆,畢業生工資情況來看,低于2500元,占3%,2500~3500元,占75%,3500~5000元占17%,5000元以上占5%;③發展前景的擔憂:煤炭盡管在能源結構的主體地位長時間不會改變,但是比例會逐步下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將下降到58%左右,很多煤礦企業尤其是小礦的關停并轉,將導致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就業形勢是一片寒冬。
2)所學非用,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就業率偏低:煤炭行業屬于“去產能”行業,2013年以來,尤其是2017年,中國的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面臨一場“去產能”的艱苦戰役,政策壓縮產能,減員不可避免,這必然導致煤企職工面臨下崗轉崗以及新增相關大學畢業就業困難。我校采礦專業是新專業,再加上近年經濟發展位于谷底,以及礦業尤其是四川煤礦的關停并轉,本專業就業機會偏少,就業率偏低,僅2013屆畢業生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就業率達到55%,2014、2015、2016三屆畢業生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就業率僅為20%~50%,這些就業率中還包括了部分專升本及考研人數,如果剔除這部分學生人數,本專業就業率僅為5%~30%。
3)研究生錄取率高,參考比例不高:2015屆畢業生9人參加研究生考試,錄取率78%,985、211大學占33.3%,年級考研比例僅17.3%;2016屆7人參加研究生考試,錄取率71.4%,985大學、211大學占42.9%,年級考研比例13.7%。
4)女生就業難,主要是非專業方向就業:由于未限制女生比例,我院專科生女生比例偏高,這是2010級、2011級、2012級、2013級、2014級采煤技術專業轉專業學生多的原因之一,2015級、2016級限制轉專業。畢業女生有3名考取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外,沒有1名女同學到礦上工作,僅有1名女生從事與專業有關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工作,大多數采礦專業畢業生轉入其它行業。
2改善就業狀況措施
1)宏觀層面的政策措施。①扶持應用型專業:高校不能簡單地通過看專業的熱和冷來決定是否辦學,國家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要從宏觀上進行調控,根據整體的國家人才需求和經濟發展需求來考量,有些學科盡管目前就業不樂觀,但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只需要科學控制規模與適當轉型,平衡好現實與未來的需要,盲目“停辦”或“停招”是不可取的。2015年10月,教育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地方普通高校與中職、專科層次高職有機銜接。我校采礦專業應針對就業難的問題,控制招生人數,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專業的實用性探索,讓大學生更容易找到對口的工作。②從企業、學生、高校三維度扶持艱苦專業:由于大環境經濟形勢正在谷底運行,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特別是采礦專業,從2014年至今由于小煤礦的關停并轉,就業崗位偏少,四川尤為突出。但是作為工業龍頭的礦業,主體能源的煤炭行業的后繼人才培養,國家不但要從入口對艱苦專業的學生減免學費,同時可以對招聘應屆大學生的采礦企業予以補貼,這是對于學生就業,企業人才儲備、降低煤炭行業安全風險形成三盈的給力措施。高校師生要認清國家政策對行業的導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必須貫穿于“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重大項目,煤炭高效開采、綠色開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減少煤礦開采死亡率等是采礦專業采煤方向創新之方向所在。
2)高校招收層面。適應產業政策,適當壓縮招生人數,根據“十三五”規劃,預計我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6.5%以上,而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左右,增速明顯放緩政策,適當壓縮招生人數。結合區域產業政策,調節區域招收人數:根據煤炭行業“十三五”規劃,四川屬于煤炭資源零星分布,開采條件差,礦井規模小,瓦斯災害嚴重,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加快煤礦關閉退出的區域;內蒙古、陜西、新疆為重點建設省(區),新開工規模約占全國的80%。針對四川94.3%~100%以上的生源占比,山西生源占比0%~6%,必須作出區域招生調整,減少四川招生,增加山西招生、新增內蒙、新疆、陜西等地的招生名額。針對艱苦專業,減少女生招生比例:這不是男女平等問題,而是節約有限的教育資源,讓愿意學采礦的來學,不是僅以分數確定招收那些人。針對采礦的特殊性,縮小女生招收比例,減少轉專業人數,還可效化解采礦專業女生就業難的問題。
3)課程設置層面。探索大采礦(增強通識性),小方向(增強就業企業針對性的課程設置)的課程改革探索,例如對煤礦、金屬礦、非金屬礦、測繪、礦山機械、安全評價、環境評價等不同的企業與就業需求,針對性的開設課程,便于學生自主選擇,利于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擴展就業面。
4)學生層面。充分認識選擇的專業,選擇專業時,擅長為優,愛好次之,專業發展前途,經濟效益等不得不考慮,但是不可能兼顧,結合自身各方面條件做好選擇。中國“入世”到2012年,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供不應求,采礦專業得到較為快速的發展,而從2013年到現在以來及未來一段時間,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低潮再現,這個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應屆畢業生遭遇職業磨挫,學生應建立符合當前形勢與自身實際的專業觀、學習觀、就業觀。充分認識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大學生,用人單位除對大學生專業技能看重外,對大學生合作精神,敬業精神、動手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都很重視。采礦畢業生要有沉下去的勇氣,其一,想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學生,可以優先選擇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業項目如“預征入伍”、“部隊士官招聘”、“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三支一扶”等,另外,個別立志創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國家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形勢,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其二,邊遠地區、中小城市、艱苦行業的基層一線中小型單位,這些地區和單位人才奇缺,大學畢業生應抓住這些磨礪自己的機會。近三年,對于每年1000萬求職大軍,大學生如果不放下身段,執意要追求好地方、好單位,好薪資(三好就業觀)的應往屆大學畢業生,必然碰一鼻子灰。
5)企業層面。切合企業技術及管理實際,不能過于追求高文憑高學歷,如果形成錯誤的人才消費觀,不但導致企業成本提高,而且對人才資源也是浪費,更是形成不良導向,人為制造就業難。企業應給剛就業大學生歸屬感,一些企業施行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聘的用人模式,是部分大學生畢業后頻繁變換工作單位的重要原因,導致大學生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更談不上成就感。
3結束語
采礦專業大學生就業,不僅關乎學生切身利益,更與采礦專業及礦業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是關乎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及民生工程的大事,學生、學校、教師、企業、政策都應不斷探索與努力。對于學生自身而言,要不斷地優化專業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或者可以調整就業觀,實現多方位就業,,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態度;對于學校而言,應當組織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等多方力量參與到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多渠道推薦畢業生就業。同時,整合采礦工程專業校友資源,通過他們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采礦工程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就業信息等。
作者:羅自力;王鵬;畢遠霞 單位:宜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