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高含水期有效控制方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蒙古石油化工雜志》2015年第四期
1各油層動用差異較大,薄差層動用較差
油田進入高含水后期,各油層間動用是存在差異的,統計2010年92口井同位素測試剖面,吸水層數、吸水砂巖厚度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別為27.5%、35.9%和44.3%。有效厚度大于2m吸水層數、吸水砂巖厚度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別為66.7%、66.4%、65.3%,表外層吸水層數、吸水砂巖厚度分別為20.5%、23.2%,表外層動用程度仍相對較低。從產出剖面資料看,動用較好的油層主要集中在有效厚度大于0.5m的油層,動用比例達89.4%以上。動用較差油層主要集中在薄差層及表外層,動用比例在63.5%以下,是挖潛的主要單元。從北二西新鉆井水淹層解釋資料表明:有效厚度≥2m的油層,高水淹有效厚度比例占76.5%;有效厚度1m-2m的油層,以中水淹為主,中水淹有效厚度比例占54.0%;有效厚度0.5m-1m的油層,以中、低水淹為主,低、未水淹有效厚度比例占44.4%;有效厚度小于0.5m的油層,以低、未水淹為主,低、未水淹有效厚度比例占66.3%,含油飽和度為58.4%;表外儲層全部為低未水淹,含油飽和度達到89.6%,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薄差層及表外儲層內。從新井水淹資料看,各油層動用差異較大,薄差層動用較差。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油層動用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減緩自然遞減,改善特高含水期開發效果,需進一步綜合治理。
2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綜合治理措施及效果
針對含水上升速度迅猛的嚴峻形勢,深入到每口井、每個小層,以精細地質、精細分析為前提,做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從油水井管理雙方面入手,深入分析,首先尋找含水上升的根本原因,并且制定了以控制含水上升為目的的各類措施。
2.1注采系統調整,挖潛剩余油,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由于斷層的遮擋部位是剩余油存在最多的部位之一,2012年通過井震結合重新認識斷層分布結果,因此北二西水驅于2012-2013年實施注采系統調整工作,斷層區采用延續原井網注水方式,通過補鉆新井和轉注部分井點完善注采關系。鉆打新井102口,其中注水井43口,采油井59口。油井轉注12口井,轉采1口井。目前北二西水驅新投水井及轉注井配注4580m3/d,實注3395m3/d。新鉆打油井井口產液2888t/d,井口產油337t/d,含水88.07%,流壓5.21MPa。平均單井井口產液48.1t/d,產油5.6t/d,含水88.36%。注采系統調整受效井192口,目前井口產液6323t/d,井口產油485t/d,含水92.33%,流壓4.41MPa。較注采系統調整前增液151t/d,增油32t/d,含水下降0.33個百分點。注采系統調整對控含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2注采系統調整受效后,合理匹配新老井注水關系,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為進一步挖掘注采系統調整井區的剩余油潛力,2013-2014年北二西在注水方案調整時,重新匹配部分新老井的注水關系,根據精細油藏描述及剩余油研究成果,結合油井動態變化特點,逐步上調低含水潛力方向新井注水量,降低高含水方向老注水井注水量。新井注水強度由7.51m3/d.m.上升到8.70m3/d.m,老井注水強度由10.1m3/d.m下降到8.01m3/d.m。調整后周圍119口油井產液5853.5t/d,產油403.7t/d,綜合含水92.5%,流壓4.07MPa,較調整前產液增加173.5t/d,產油增加28.2t/d,綜合含水下降0.3個百分點,流壓上升0.2MPa。
2.3加大細分及層段高含水控水力度,有效緩解層間矛盾,控制含水上升從2010年到目前共細分118井次,細分后調整層段數352個,調整后增加132個層段,增加日配注550m3,增加日實注898m3。細分調整前對比細分調整后,對比69口井連續吸水剖面資料,吸水層數比例從25.01%增加到35.17%,吸水砂巖厚度比例從32.63%增加到45.96%,吸水有效厚度比例從39.27%增加到53.35%。表外層吸水層數、吸水砂巖厚度比例分別為26.41%、30.86%,較細分前分別增加7.51%、9.2%。周圍9口油井產出剖面,動用砂巖厚度比例增加6.15%,動用有效厚度比例增加7.45%。細分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細分調整井周圍油井與細分前相比,平均單井產液增加1.39t/d,產油增加0.26t/d,綜合含水下降0.3個百分點。2010-2014年共實施高壓、高含水控水方案37口井,共45個高含水層段進行降水。配注減少880m3/d,實注減少550m3/d。周圍63口油井,調整后產液2339t/d,產油207t/d,綜合含水91.15%,較調整前產液下降160t/d,產油增加6.3t/d,綜合含水下降0.31個百分點。
2.4實施淺調剖技術,控制高含水區產液速度注水井淺調剖作為機械細分注水的補充,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有效地緩解注水層段內的層間矛盾,控制低效無效注水。針對含水上升較快區以及停住層恢復注水井,實施淺調剖16口井,86個層段,調剖前后平均單井注水量由88m3穩定到85m3,注水壓力由10.2MPa上升到11.6MPa,視吸水指數由8.62m3/MPa下降到7.32m3/MPa。從調剖前后的同位素吸水剖面看,目的層日注水量由424m3減少到367m3,日減少無效注水57m3,年均累積控制低效注水2.08×104m3。特高含水開發期,應以控水為主要目標,減少低效無效水循環,以各層的水淹狀況、含水級別為標準,對層段合理優化細分,重新確定各級滲透層的注水性質,適當調整長期加強或限層層段的注水方向,改變滲流方向,有利于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水驅開發效果。注采系統調整后做好跟蹤調整,合理匹配新老井注水關系,促進注采系統調整的見效。在特高含水后期開采,層間、層內矛盾突出,動用差異大,利用周期注采、調剖等技術可以緩解層間、層內矛盾,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作者:寧靜單位: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二油礦地質工藝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