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療衛生航空知識課程實踐方案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提出貼近實戰的航空航天知識課程綜合實踐實施方案,從而為航空航天事業培養專業的航衛保障醫療工作者。方法:完成航空航天知識理論課程學習后,組織全體學員到飛行訓練場地進行觀摩見習。基于航空航天飛行的特殊作業環境,建設模擬飛行實踐平臺,通過模擬飛行任務加深學員對飛行人員特殊作業環境的理解,為學習航空航天醫學其他課程奠定理論基礎。結果:教學考核結果表明,學員的實踐課程成績優于理論課程成績,學員不僅掌握了基礎的飛行理論和操作要領,而且較好地體會了飛行人員面對特殊作業環境時的生理、心理狀態。結論:航空航天知識課程綜合實踐方案的實施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航空航天保障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做好了實踐準備。
[關鍵詞]航空航天醫學;航空航天知識;綜合實踐;模擬飛行;航衛保障
引言
醫療衛生保障是航空航天飛行保障工作的重要環節。作為航衛工作的實施者,航空軍醫不僅需要掌握高超的醫療技術,還需要了解航空航天飛行特殊作業環境,從而更好地進行醫療衛生保障[1-3]。學習飛行理論知識和掌握飛行駕駛技巧已經成為歐美國家航空軍醫的必備技能:美國設立了飛行員兼職醫生的職位,該類航空軍醫必須具備至少3a飛行和1a航空軍醫的經驗;俄羅斯的航空軍醫在進入工作崗位前需要進行飛行體驗,了解飛行員的工作環境[4-6]。與歐美發達國家的航空軍醫培養模式相比,我國航空軍醫在掌握飛行基礎知識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空軍軍醫大學為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開設了航空航天知識課程。航空航天知識作為航空航天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與航空航天飛行保障關系密切的綜合性課程[1]。該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各類航空航天飛行器理論知識以及參與模擬飛行器的實踐訓練,使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掌握飛行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熟悉飛行作業面對的特殊環境,從而理解這種特殊作業環境對航空航天飛行人員帶來的醫學問題,準確掌握飛行人員的生理心理狀況,在未來的航衛保障工作中,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航空航天知識這門課程較為特殊,課程涉及數學、物理等理工學科的知識,但是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對于該類課程的基礎薄弱。傳統授課方式主要采用課堂講述飛行器和飛行環境等相關理論知識的方式。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基礎較差的學員難以理解、掌握,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偏低等現象,無法實現開設這門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迫切需要變換授課模式,增添不同形式的實踐課程,使學員在實踐中感受航空航天作業環境的特殊性,掌握基礎的航空航天知識,也為其他航空航天醫學課程的開展打好基礎[7-9]。我院根據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的培養目標,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對該課程的授課模式進行了優化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方位提高學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確保學員畢業后更專業地從事航衛保障工作,為國家和軍隊建設特別是航空航天事業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兼顧航空航天醫學其他專業課程的開展,空軍軍醫大學將航空航天知識課程設置在大學第四學年的春季學期,學習對象為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課程共設25學時,其中實踐課程15學時。實踐課程采用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方案,主要包括飛行訓練場地觀摩見習和實驗室模擬飛行實踐與考核。
1.1觀摩見習教學方案設計
完成航空航天知識理論課程學習后,根據現有資源組織全體學員赴某空軍外場實訓基地進行觀摩見習,并由該外場飛行專業地勤教員進行授課講解。授課的主要流程如下:首先對航空飛行后勤保障環境進行詳細介紹;然后對國內外多種型號戰斗機的性能特點以及飛行人員在飛行過程中面對的特殊作業環境進行全面介紹;最后對不同類型的飛機發動機進行簡要科普。觀摩見習主要目的是通過參觀真實航空飛機,并由教員從工程等實訓角度對飛行特點進行全面講授,使學員鞏固加深課堂學習的航空航天知識理論課程,有助于解答學員學習理論課程產生的疑惑,同時提升學員對航空航天知識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有利于下一步模擬飛行實踐訓練課程的開展。
1.2模擬飛行實踐平臺建設
通過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和飛行訓練場地觀摩見習,學員對航空航天知識積累了大量理論基礎,但是作為未來航空航天保障的醫療衛生工作者,還需對航空航天飛行人員實際面對的作業環境具備專業知識儲備,因此,基于實驗室現有條件,建立了模擬飛行實踐平臺。該平臺主要由計算機模擬仿真飛行系統和初教六型模擬飛行系統2個部分組成。
1.2.1計算機模擬仿真飛行系統計算機模擬仿真飛行系統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模擬飛行軟件配合相關操作設備實現,主要由搭配Windows7系統的計算機、飛行操作搖桿和模擬飛行軟件構成,如圖1所示。仿真飛行系統采用的軟件是MicrosoftFlightSimulatorX,其配套操作設備型號為羅技GSaitekX52pro型飛行控制器。實踐課程中設置計算機模擬仿真飛行系統[10-11]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簡單的飛行任務練習,使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了解飛行人員在面對不同機種和飛行環境中的生理心理感受,未來能夠更出色地完成不同類型航空航天衛生保障工作。計算機模擬仿真飛行系統實踐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案如下:(1)系統共設置5個飛行任務,任務難度由淺入深,任務名稱與訓練目的見表1。(2)為了讓學員更快地融入系統,飛行實踐前由教員對該系統進行簡要介紹,并對操作要點進行詳細講解,同時在講解的基礎上由教員進行飛行操作演練,使學員對該系統具備更加直觀的了解。(3)教員講解時長不超過30min,講解結束后,學員兩人一組,分配一臺模擬飛行系統,輪流進行操作練習,練習過程中可以相互討論,借鑒對方的操作優點,指出對方的操作不足。在學員練習過程中,實驗室內有3~4名模擬飛行熟練的教員能夠隨時解決學員遇到的問題,糾正學員的錯誤飛行動作,以提高飛行訓練的效率。
1.2.2初教六型模擬飛行系統初教六型飛機是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架用于飛行訓練教學的初級教練機,被譽為“培養飛行員的搖籃”。初教六型飛機因其良好的操控性和卓越的安全性廣受國內外飛行訓練機構好評。初教六型模擬飛行系統是按照初教六型飛機原型設計的半實物且具備反饋作用的模擬飛行器,其具體結構包括3臺液晶顯示屏,半實物模擬座艙,腳舵、操縱桿、油門剎車等控制器,操控反饋結構,涵蓋飛機姿態、高度、速度、方向等信息的虛擬飛行儀表[12-13]。該模擬飛行系統設置了飛機起落航線、特技飛行、編隊飛行和特情處置等訓練教學科目,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還擴展了綜合練習和多人聯機網絡編隊模擬飛行科目。模擬器訓練科目種類多,任務難度等級多樣。對于沒有任何飛行基礎的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既能夠滿足基礎的試飛練習,又可以感受部分高難度飛行對生理、心理的影響。初教六型模擬飛行系統教學方案的實施流程:首先由教員對飛行器的結構以及操作控制要領逐一進行介紹;然后由教員在模擬器上進行起落航線五邊飛行操作演練,加深學員對模擬飛行操作要領的掌握;最后每兩名學員共同使用一臺模擬器,輪換進行飛行練習。練習過程中有多名模擬飛行經驗豐富的教員進行指導答疑。
1.2.3實踐課程組織形式模擬飛行實踐課程采用小班教學模式:2019年度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共60名,學員分為3組,每組20人;課程共設置8學時,分3次完成,前兩次課共6學時進行飛行練習,第三次課2學時完成考核測評,考核項目為計算機仿真飛行系統的起飛著落任務和初教六型模擬飛行系統的起落航線五邊飛行任務。
2課程考核評價
2.1考核評價方法
為了檢驗學員的飛行訓練效果,督促學員在模擬實踐過程中具備真實飛行的緊張體驗,最終采用的考核評價任務是:(1)在PC端進行起飛著落任務;(2)在初教六型模擬飛行系統某模擬飛行場地完成起落航線五邊飛行任務。考核評價指標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滑行起飛階段、空中飛行階段和下滑著陸階段。具體的量化指標主要有:起飛航向控制、襟翼與起落架控制(收起和放下)、平飛高度控制、飛行操縱柔和度、飛行轉彎時機、飛行過程軌跡圖、下滑過程速度控制、著陸地點、著陸完成度。每個指標采用10分制,共100分。考核評分小組由5名模擬飛行熟練的教員組成。
2.2實踐平臺教學效果評價
目前,模擬飛行實踐平臺累積完成教學200多課時,培養訓練醫學專業學員400余人。整套實訓系統結構完善,能夠用于加深學員對航空航天知識的理解以及對特殊作業環境下飛行人員生理、心理變化情況的了解,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學員通過訓練平臺進行實踐課程的學習,普遍認識到航空航天飛行任務的特殊性,為未來的航衛保障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表2列出了近3a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航空航天知識課程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成績,分析該表發現學員的模擬飛行實踐課程成績無論是優秀率還是平均成績均明顯優于理論課程成績,可以認為模擬飛行實踐平臺能更好地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改善航空航天知識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模擬飛行實踐平臺的專項練習,學員獲得了專業的航空航天知識:(1)學員通過在該平臺上的練習,熟練掌握了飛行器中各類儀表參數的意義,為接下來航空航天醫學其他課程的開展做好了準備;(2)學員在該平臺上進行了模擬飛行實踐訓練和任務考核,較好地體會了飛行人員面對特殊作業環境時的生理、心理狀態,在未來的航衛保障工作中,能夠更加專業地對飛行人員的生理狀況進行評測以及對飛行人員特殊心理狀況進行疏導。模擬飛行實踐平臺為未來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航空航天保障做好了實踐準備,確保航空醫學工作者更加專業地處理航空航天飛行任務帶來的醫學挑戰。
3結語
航空航天知識綜合實踐方案的實施對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意義重大。作為未來國家航衛保障力量的主體,學員通過模擬飛行實踐課程的開展,掌握了專業的飛行基礎知識,熟悉了飛行人員面對的特殊作業環境。本課程開展的同時,學員還需要進行其他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例如航空航天動力學、航空航天生理學、航空航天臨床醫學、航空航天衛生學等,這些課程都以航空航天這一特殊作業環境為基礎,因此開展模擬飛行實踐課程還有助于學員更快、更好地進入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目前基于模擬飛行實踐平臺的綜合實踐方案主要存在的問題:(1)模擬飛行器型號老舊,無法使學員感受到新型飛行器的作業特點;(2)實踐課時較短,學員無法完全從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體會飛行的特殊性。針對該方案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申請更換新型模擬飛行設備,增加學員對新型戰機的飛行體驗;另一方面開設選修課程增加學員模擬飛行實踐練習,使學員熟練掌握模擬飛行技巧,增加學員對航空航天特殊作業環境的訓練體驗。模擬飛行實踐教學對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學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在教學方式、授課內容和實踐體驗等方面不斷改進,爭取培養更多出色的航衛保障醫療衛生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1]羅正學,余志斌.航空航天醫學全書[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8.
[2]王軍,汪東軍,李潔,等.軍事飛行員航空醫學訓練醫療衛生保障的探討[J].人民軍醫,2016(7):670-671.
[3]郭慶軍,周萬里.高性能戰斗機航衛保障特點及應對措施[J].空軍醫學雜志,2013(3):173.
[6]國洪章,樊樹桐.俄羅斯航空醫學發展概況[J].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03,14(4):251-254.
[7]楊長斌,羅正學,張舒,等.軍事航空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6(11):49-50,71.
[8]余志斌.航空航天醫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J].基礎醫學教育,2014(11):918-920.
[12]范瑋.初教六型飛機仿真中的數據采集處理及控制系統[D].長春:吉林大學,2006.
[13]張兵強,林洪文,方偉.航空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構建及教學實施[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2):146-149.
作者:王春晨 文治洪 曹新生 余明 王航 楊琳 代靜 吳太虎 單位:空軍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