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內涵與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是“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雙體系”)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對有關安全生產的基本概念、內涵進行了解讀,闡述了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方法、實施過程,以期為企業的“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
1前言
企業做好安全生產風險的分級和管控工作,是響應國家政策要求,建設“雙體系”工作的重要保障。安全生產方面的風險分級和管控即在“管風險”中,一方面通過全面辨識危險源,解決“想不到”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管控責任劃分,解決“管不到”的問題,從而為有效開展“雙機制”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安全生產風險管控的內涵理解
2.1危險源
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1]。按照能量意外釋放理論來說,危險源可分為以下兩類:(1)第一類危險源:生產過程中本來存在的能量,此能量可能發生意外釋放,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能量源、有能量的載體或危險物質。(2)第二類危險源:為導致能量、危險物質的約束或者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廣義上指人的失誤、物的故障、環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2.2安全生產風險
指發生危險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與隨之引發的人身傷害、健康損害或財產損失的嚴重性的組合[2]。通過以上兩類危險源的釋義得知,第一類危險源是物質本身客觀固有的,危險源風險的大小取決于物質的能級、量級等;第二類危險源是在對第一類危險源采取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以后,其余的安全風險。在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中,可以將第一類危險源稱為“固有風險”,第二類危險源稱為“現實風險”。
2.3隱患
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3]。
2.4隱患和危險源的聯系
筆者認為從危險源的分類可以判斷出,第二類危險源即指的隱患,第一類危險源不是隱患,隱患是一種危險源。隱患和危險源有內在的聯系,但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危險源是一種常態存在,隱患是這種常態存在的不正常狀態,是引發事故的直接原因。隱患可以是一種狀態或行為或缺陷。在日常的生活生產中,導致事故產生的隱患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良的環境。
3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的應用方法
3.1制定風險辨識清單
3.1.1劃分單元,確定風險點安全風險辨識可以把單位內生產經營活動及設施,從裝置工藝功能、區域布置的相對獨立性、工藝條件三方面進行單元的劃分,再按照設施、部位、場所、區域、操作及作業活動幾方面內容進行風險點的確定,以保證生產經營各項活動風險辨識的全覆蓋。以糧食倉儲管理為例,首先對糧庫進行風險單元劃分,將糧庫劃分為生產作業區、辦公生活區、公用工程及其他共四項主單元,每項主單元再劃分子單元、風險點,如下圖所示。
3.1.2危險源辨識如上圖所示,當分單元不能再細分為子單元或子單元不可進一步劃分風險點的,直接基于分單元、子單元進行危險源辨識,根據分級標準確定風險點等級,并確定管控措施。對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源辨識,可以用安全檢查表法等方法;對作業活動進行危險源辨識,可以用作業風險分析法等方法;對復雜的工藝進行危險源辨識,可以用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法或事件樹、事故樹分析法等方法。危險源的分類可以分為危險物質、設備安全、設施安全、作業環境、交通安全、危險作業、人員管理、安全管理等八個類別,以便進行危險源分析。
3.1.3進行風險評價,制定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出來以后,要對危險源所伴隨的風險進行定性或者定量上的評價,以確定危險源的風險等級。評價方法可以用風險矩陣分析法、作業危險性分析法(LEC法)、危險指數方法等評價方法。確定危險源等級后,將風險點中存在的危險源的風險最高級別,做為所屬風險點的風險級別,級別按顏色可劃分為紅色(紅色最高)、橙色、黃色和藍色風險四個風險等級。對辨識出來的一般、較大、重大風險,按照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實用性的原則,采取工程技術、管理、教育培訓三方面措施進行管控;對重大風險,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安全投入、文件管理、應急處置、安全文化、環境保護等方面上的控制措施進行管控。
3.2進行風險的分級管控
3.2.1風險分級管控監管要求在制定完風險辨識清單后,要對辨識出來的各項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在落實管控責任、措施、要求時,要按照風險級別越高,與之相應管控的級別越高;上級人員、部門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人員、部門必須負責管控,風險管控的具體措施應逐級落實。風險監管層級如下圖所示:
3.2.2風險分級管控流程要求對安全生產風險的有效分級和管控工作,要以“PDCA”管理循環為基礎,堅持動態管理與持續改進相結合原則,對各類風險點持續管控,以不斷使其風險降低。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的實施主要在“計劃階段”和“處理階段”,風險管控的實施主要在“執行階段”和“檢查階段”。可將危險源辨識、評價,制定管控措施、重大風險管控方案等工作視為“計劃階段”;將安全責任劃分、安全制度體系制定、安全培訓教育實施、隱患排查治理、應急管理、安全風險目視化管理等工作視為“執行階段”;將風險的監控、預警、檢查評估、隱患督辦整改、事故反思等工作視為“檢查階段”;通過“檢查階段”發現問題,再重新進行“計劃”,即為“處理階段”。
3.2.3制定重大風險管控標準根據辨識出來的重大風險,制定重大風險管控標準,以確保對重大風險的有效管控。管控標準可以從編制目的、適用范圍、編制依據、術語定義、基本情況、管控要求、評審與修訂、其他共八個方面進行編制。管控標準中要詳細說明重大風險的安全技術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例如糧庫的火災、爆炸重大風險,安全技術要求包括建筑防火等級要求、消防系統布置和設計要求、粉塵防爆設計及設備選型等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包括火源管理、動火作業管理、防爆管理、消防設施設備管理、安全培訓要求、安全檢查/隱患排查要求、目視化管理、應急管理等要求。
4結語
本文通過對危險源、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概念的解讀,闡述了危險源與隱患的關系、兩類安全生產風險的區別等內涵,探討了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的主要流程,使風險分級管控的落實工作更具現實意義,為“雙體系”建設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S],2012.
[2]GB/T33000-2016,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S],2016.
[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8-01-12(003).
作者:郭飛 單位:中國糧食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