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動車道路交通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種類與原因分析
1.1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圖1示出2006—2012年刮撞行人死亡人數比例。從圖1可以看出,2006—2012年,因機動車駕駛人超速行駛以及未按規定讓行違法比例高,平均每年分別導致0.98萬人和0.82萬人死亡,分別占機動車事故死亡人數的13.85%和10.07%;因無證駕駛、逆向行駛、違法占道行駛及酒后駕駛等違法行為導致的死亡人數分別占7.59%,5.03%,3.87%,3.70%。從變化趨勢看,因酒后駕駛、疲勞駕駛、違法會車及違法占道行駛肇事導致死亡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
1.2各種形態碰撞特征從事故形態看,2006—2012年,中國正面碰撞、側面碰撞、尾隨相撞和刮撞行人多發,分別致死人數所占比例,如圖2所示。 圖3示出2006—2012年中國道路交通事故形態變化趨勢圖。從變化趨勢看,側面碰撞和尾隨相撞致死人數呈下降趨勢,而正面碰撞和刮撞行人致死人數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刮撞行人致死人數從2006年的5972人上升至2012年的12155人,增加了103.53%,年均增長14.79%;所占比例從2006年的6.68%上升至2012年的20.26%,提高了13.58百分點。
2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特點分析
2.1高速公路尾隨相撞與撞固定物事故多發圖4示出2007—2012年中國道路交通事故形態分布圖。從事故形態看,2007—2012年合計的中國高速公路事故,尾隨相撞占總事故比例的40.81%,與同時期中國道路交通形態相比,高速公路尾隨相撞致人死亡比例高出2倍多。另外,高速公路撞固定物事故多發,高速撞固定物事故比例占16.55%,在道路事故中撞固定物事故比例僅占2.71%。
2.2低駕齡駕駛人肇事比例呈上升趨勢圖5示出2006—2012年造成死亡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駕駛人駕齡分布圖。從駕駛人駕齡看,2006—2012年,中國因3年及以下駕齡駕駛人肇事導致的人員死亡占機動車事故死亡人數的31.04%。其中,因1年以下、2年及3年駕齡駕駛人肇事致人死亡所占比例分別為12.40%,9.66%,8.98%。中國因3年及以下駕齡駕駛人肇事致人死亡所占比例呈波動上升的趨勢。3.3青少年死亡人員比例較大老齡人口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圖6示出2006—2012年交通事故造成死亡年齡分布圖。從死亡人員年齡看,2006—2012年,青少年占死亡人員比例較大,死亡人員主體由21~55歲人員組成。其中,20歲以下、36~40歲、41~45歲及65歲以上死亡人員比例較高,分別占11.45%,11.56%,11.59%,10.94%。值得關注的是56歲以上死亡人數從2009年的15505人上升到2012年的16768人,增長了8.1%。這說明隨著機動車的全面普及,老年道路參與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及時救助應得到重視。
3結論
2006—2012年,盡管中國總體交通事故的發生呈下降趨勢,但統計數據仍然令人擔憂,需要對道路運輸達到或接近零死亡目標投入更多關注。世界衛生組織也強調,雖然在過去的15年內中國死亡率已經下降,道路交通傷害仍然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一個重要因素。按預碰撞、碰撞和碰撞后時序模式提供對策,并考慮人-車-環境交互的系統方法被認為是解決這個困難和具有挑戰性問題的有效途徑。汽車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費者需求和政府監管雙重力量驅動的。近幾年,為增強汽車安全性能,主被動汽車安全系統得到發展,被動安全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汽車的防撞性能。主動安全系統以相似的、并行的趨勢進行設計,20世紀90年代的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剎車輔助、21世紀的自適應巡航、盲點監測和車道偏離檢測,在道路運輸安全改進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者:張大偉賀錦鵬孫立志周大永劉衛國馮擎峰單位: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汽車安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