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園林道路交通景觀中植物配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園林道路交通景觀是園林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具有美化環境、綠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小面積區域溫度與濕度、減少熱輻射、隔除部分噪聲以及引導游客視線和道路交通輔助等作用。以交通系統為骨干附著在周邊的景觀綠地系統既可以為游人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優雅衛生的空間環境,還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對于城市交通系統的綠地規劃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本文利用文獻研究、理論分析和調查研究的方法,根據不同類型園林中道路交通綠地的特點,為成都市交通系統的綠地規劃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道路交通景觀;綠地;城市交通系統
所謂的園林道路交通系統,即為指導和引導游人不斷向前而貫穿整個園林景觀的道路體系,其包含主路、支路和小徑。其中,主路是骨骼,支路是動脈,小徑即為“毛細血管”[1]。以道路交通系統為主干附著的最主要的景觀要素是植物,植物配置方式往往影響整個道路系統的生機與活力,因為在整個園林景觀中真正富有生命的要素只有植物,因此植物配置成為園林道路交通景觀規劃中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一、園林道路交通系統的植物配置現狀
(一)現代園林景觀道路交通系統的植物配置現代園林多采用廣闊的地域面積,來滿足周邊大多數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其自身的道路系統往往具有復雜性和有序性,多數大型園林甚至采取車人同行的道路交通系統,因此其人車分流功能往往十分重要,這樣的功能往往會導致道路交通系統周邊的植物配置富有差異性[2]。以成都市錦城湖公園為例,對該公園的入口人車分流的道路交通樞紐處的植物配置情況進行分析。錦城湖公園是成都市“198”區域的綠化示范區。公園位于成都市益州大道的錦悅西路口,東邊與環球中心相鄰,南邊緊鄰繞城高速。公園占地160.00hm2,其中水面66.67hm2、綠地和園區建筑93.33hm2,是成都市環市區6個濕地公園之一。因此,從公園的整體功能出發,植物種類的選取及配置方式的應用都摻雜有廣泛性的特點,整個公園作為成都市生態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部的植物具有很強的生態保護及環境修復功能,其中人車入口處道路周邊的植物配置具有較高的應用性。
(二)古典園林景觀道路交通系統的植物配置古典園林受地域因素、民族風俗因素及當時造園手法的局限,其道路交通系統與現代園林相比往往較為簡單,因此造園工匠往往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植物配置上[3]。因此,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手法具有豐富性,植物的功能也因此而變得更具層次性,尤其是部分古典園林具有的獨特的詩畫意境,使得園林內部的植物配置變得更加具有游覽性和觀賞性[4]。1.成都市罨畫池成都市罨畫池現存建筑群多為清朝重建,全園由罨畫池、陸游祠和州文廟三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約34000m2,其中水面14600m2、建筑面積5946m2,園林道路體系簡單,各個建筑聯系緊密,全園格局及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國少數幾處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園林之一。罨畫池因具有濃厚的川蜀地域特色和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罨畫池在道路設置方面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道路交通系統,以環狀道路貫穿園林內部的多個建筑物景點,于交接點處以古代詩歌作為媒介營造相應的植物景觀氛圍。因此,罨畫池的植物配置手法往往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然而,這也成為罨畫池的局限性,為了保護部分原有植物,其內部的植物景觀營造多采用高大的喬木植物,所以植物種類略顯單一,地被植物的選取較為隨意,導致很多地塊裸露而破壞了整體的美觀性。2.成都市二環路高架橋下部空間高架橋作為城市道路交通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其自身的功能不僅可以疏導交通,更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城規水準,因此,立交及高架橋周邊的植物配置成為體現城市文化積淀及彰顯城市生態水準的一大標志[5]。成都市二環路高架橋下部空間綠化主要以雙向車道隔離帶的形式存在,全環綠化隔離帶寬度約為6m,以開放式草坪和爬藤植物綠化為主,在重要的交通島呈現綠化斑塊的形式,并且栽植有防護喬木、草坪地被植物及美化功能花卉等。通過了解高架橋下部空間的環境狀況,尤其是溫度、濕度、空氣污染及噪聲等因素,結合周邊環境進一步得出:由于橋體的遮擋,其下部空間往往缺乏光照,尤其是難以接受直射光照,光照形式多為散射光;溫度較低,且濕度較大,由于遮蔽因素導致其溫度往往比周邊路面溫度低約3℃,通風較差及光照因素導致環境濕度差較大;高架橋下部空間噪聲主要來源于周邊行車,空氣污染在1年周期內,以車輛排氣為主,冬季成都市霧霾問題較為嚴重,也是空氣污染的一大因素;降雨因素及周邊行人的影響也是影響高架橋下部空間的主要因素。綜合上述統計資料可以得出,成都市的道路交通系統景觀局部缺乏特色,本土植物應用匱乏且養護管理不到位,特有文化因素難以融合,生態保護及環境修復功能略顯不足,美觀性以及與周邊歷史性特色建筑物的融合性較差。這樣往往導致交通系統景觀單一枯燥,不僅難以實現現代化城市的建設目標,而且對于行車及過往行人都會造成一種壓抑的心理暗示。
二、成都市園林道路交通系統景觀規劃的可用性及建議
(一)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的可用性根據對罨畫池中道路交通體系的植物配置情況的分析,作為典型的古典園林,其內部的道路交通系統及周邊的植物配置均遵循保護原有古植的原則,其中多數植物尤其是許多高大、具有時間積淀的大喬木均有游覽標牌指示。并且無論是道路主路還是次級小路均穿插著與歷史名人相關的詩歌,從而以詩歌為主題反襯植物種類。植物的配置多采用具有宗教或者歷史意義的中型或大型喬木,營造出典雅悠然的氛圍,依附道路附近多茶點竹椅,為多數游人提供了休息喝茶娛樂的場所,主動迎合成都市本地居民的娛樂生活習慣[6]。植物種類的應用也與水面區域相互映襯,結合詩歌意境,從而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二)現代園林植物配置的可用性對于成都市錦城湖公園,由于其地理位置及周邊城市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公園面積較大的原因,導致其內部的道路交通系統相對復雜,植物配置方式略顯單一,植物種類相對繁雜。由于道路及公園的復雜性,園內有許多道路周邊建筑廢棄,從而導致植物無人養護,因此公園內部除了人車主道周邊的植物景觀之外,其余植物景觀基本處于半自然狀態。公園承載的游客量較大,但是用于集散游人的大型場所并未設置太多,并且可供游人親身參與的綠化設置也是零零星星,大面積地被植物的應用也并不適合游客玩耍休息。公園內部的座椅數量設置并不豐富,加之主路人車合流,導致游人對公園周邊植物的觀賞速度加快。但是,公園入口處尤其是車輛出入道路周邊的植物設置富有可采納的特點,道路分為雙向道路,中部設置條狀交通島,道路兩邊的植物應用高大的喬木及大面積的地被植物,點綴少量中型觀賞性喬木,結合微地形而供行人參與游玩。中部交通島采用較高的地形,利用多種多色的喬木及灌木營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不僅具有觀賞性,而且隔離雙向道路,指引車輛行駛,在視覺上為使用者提供了很好的引導[7]。植物種類的應用多采用本土植物,便于養護管理,所需投入不多。
(三)成都市園林道路交通體系植物配置建議成都市兼具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于一身,其道路交通系統容納了較多的車輛及行人,整體面向對象多為成都市本地居民及外來游客,主要道路的設置方式往往為雙向道路,以交通島隔離行人與車輛。因此,道路周邊的植物配置重點即在交通島,并且其形態多為條狀。地被植物的種類選擇十分重要,不僅要具有生態功能及修復功能,其養護手法要簡單,其成型周期一定要短,特殊地區如高架橋下應選取耐陰耐濕的植物,綜合采取應用本土植物[8]。對于喬木類植物而言,由于道路交通系統周邊環境問題以及車輛對于交通視野的要求,周邊的植物應采用常綠植物,避免出現季節更替造成植物落葉難以清掃等問題。而且喬木的生長周期相對要長一些,以防止根系破壞道路或者路邊基礎設施;樹木高度不宜太高,以免影響日后的減枝養護[9]。灌木類植物作為道路交通系統植物配置中調節空間層次的主要手段,其種類一定要豐富,灌木的色彩一定要富有變化性及季節性,從而在視覺上消除道路交通系統的僵化性。各種植物不僅要有多樣的色彩,而且要注意植物的果實、花朵的防過敏以及良好的生態循環性。有色花卉的選取應聚集于大型公園廣場與道路系統的交界處,可以適當遠離主要道路,從而增強花卉的觀賞性,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保護花卉免遭行人的破壞[10]。
作者:李尚儒 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