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工藝改造的廢水處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廢水處理改造工藝設計MBR工藝是利用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在生物反應器內與基質(廢水中的可降解有機物等)充分接觸,通過氧化分解作用進行新陳代謝以維持自身生長、繁殖,同時使有機污染物降解。膜組件通過機械篩分、截留等作用對廢水和污泥混合液進行固液分離。大分子物質等被濃縮后返回生物反應器,從而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該工藝及其組合工藝在含高氨氮廢水處理中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如利用A/O+MBR工藝處理合成氨廢水[1]、養豬沼液[2]、高氨氮生活廢水[3]以及利用改良MBR工藝[4]或者UASB+PACT+A/O+MBR工藝處理高氨氮化工廢水[5]等。同時該工藝具有負荷變化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系統啟動速度快等優點。因此在該廢水處理項目改造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廢水處理構筑物,通過在主體工藝增加MBR裝置,以達到處理出水達標的目的。
1.2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經技術改造后的廢水處理工藝為水解酸化+厭氧/好氧+MBR工藝,其工藝流程見圖1。該工藝具有以下特點:(1)增加缺氧池至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回流,回流量為0~300%,提高水解酸化池的水解效率,使大部分乙二胺等物質在水解酸化階段進行水解;(2)更換原水解酸化池和缺氧池的攪拌系統,采用Ф325的潛水攪拌機,混合效果較好,極大提高水解酸化池和缺氧池的處理效率;(3)好氧池改部分為MBR池。MBR系統具有A/O系統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該工藝形成了A/O系統和MBR系統的互補,既保證了出水水質,又合理調整了運行費用;(4)增加MBR池和好氧池的回流,保證好氧池的污泥濃度;(5)原二沉池改為清水池,方便清水回用,而不需新建設施。
1.3建后新增構筑物及設備水解酸化池、厭氧池潛水攪拌機更換: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廢水混合均勻程度,增加污泥和廢水的混合效率,提高廢水處理效果。增加的主要設備有:在水解酸化池增加潛水攪拌機12臺,Ф320,2.2kW。在厭氧池增加潛水攪拌機8臺,Ф320,2.2kW。缺氧池至水解酸化池回流系統:主要目的是使水解后沒有分解成無機氮的有機氮分解成無機氮,增大缺氧池除去氨氮的效率。增加的主要設備有:回流泵4臺(2備2用),100WQ100-15-7.5,Q=100m3/h,H=15m;電磁流量計2臺,DN100。MBR反應器:MBR反應器2座,尺寸10.0m×5.0m×4.0m,有效水深3.5m,設計溫度15~32℃,處理流量2400m3/d,膜材質為PVDF,膜孔徑0.4μm。主要設備:膜組件5組,PVDF。自吸泵3臺(2用1備),50m3/h,5.5kW。風機2臺(1用1備),53.23m3/min,40kPa。膜池污泥回流泵3臺(2用1備),80WQ50-10-3。清水泵1臺,24m3/h,30m。清水罐1個,φ1320mm×1855mm。逆通液注藥泵1臺,1L/min,3Bar。靜態混合器1臺,De110,7~15m3/h。NaClO(主要作用是清洗膜組件)罐1臺,φ1320mm×1855mm。NaClO注藥泵1臺,250L/h,3Bar。檸檬酸罐1臺,φ1060mm×1375mm。檸檬酸注藥泵1臺,0.25m3/h,3Bar。過濾器1臺,孔徑1mm。MBR系統附帶MBR池至好氧池的污泥回流系統原二沉池改為清水回用池:將現有二沉池改為清水池,作為回用水池。
2廢水處理效果及效益分析
2.1廢水處理工藝運行效果分析改造后的廢水處理工藝在調試運行期間的進出水COD及COD去除率變化見圖2,進出水NH3-N及NH3-N去除率變化見圖3。調試結果表明,在工藝調試前期,出水COD為130mg/L,出水NH3-N質量濃度為30mg/L左右,工藝連續運行約25d后,出水COD降低到100mg/L以下,NH3-N質量濃度降低到15mg/L以下,出水水質達到了設計的排放要求。系統穩定后,出水水質穩定。
2.2經濟效益分析該項目土建投資3.5萬元,設備投資232.27萬元,其他費用包括安裝、設計等,合計328.65萬元。該廢水處理工藝運行成本主要包括電費、人工費和藥劑費等。其中電費0.64元/t,人工費0.45元/t,藥劑費0.25元/t,合計運行費用為1.34元/t。
3結論
廢水處理站出水能夠達標排放,對水體的污染程度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地表水體及其下游水體流域的生態環境。經過深度處理后的廢水可作為回用二次利用,可大大節約寶貴的水資源。該公司廢水處理站改建后能真正起到廢水處理、保護環境的作用,其建設減少了企業污染物的排放量,減少受納水體的污染,建設該工程對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擴大企業的發展空間進而實現企業與環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胡紅偉王艷王現麗吳俊峰單位:河南城建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河南省平頂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