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處理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在分析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來源、分類、危害以及處理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做好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的具體處理措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實驗室廢水;環境監測;處理
引言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環境監測網絡2800多個環境監測站,6萬多人的環境監測隊伍。根據環境保護的現實需要,每年環境監測站都會開展對大氣、廢水、地表水、土壤等項目進行監測分析,數量龐大的環境監測機構在開展實驗時會產生“三廢”,其中廢水雖然量少,但成分復雜,實驗室工作頻次不規律、區域分散,以及外部監督渠道較少等因素,如果管理處置不當極易成為新的污染源。
1實驗室廢水來源、分類及危害
1.1來源。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排放周期不定,根據實驗室工作流程,容易產生的廢水的環節主要包括:(1)樣品分析環節。實驗室開展項目監測時常常需要對采集的樣品進行分析,以準確掌握樣品的成分,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溶液、分析儀器設備的清洗等都是廢水的重要來源。(2)樣品分析后的階段。在樣品進行分析監測之后,常常會剩余一些樣品,這些樣品常常含有許多污染物成分,例如濃度較高的電鍍廢水、有機廢水、酸堿廢水等等,這些也是實驗室廢水的來源之一。(3)過期溶液。在樣品分析過程中常常需要添加一定的試劑,以及配置高濃度的標準溶液,這些溶液有保存期限要求,過期的標準溶液便會成為新的污染源,且有的過期溶液還具有一定的毒害性、易揮發和易氧化等特點,處置難度較大。
1.2分類。實驗室廢水的種類較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別。例如,根據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質,實驗室廢水主要分為無機廢水和有機廢水,其中,無機廢水主要是含有重金屬以及鹵素離子等廢水;有機廢水主要是各種有機溶劑,如醚類、酚類和石油類等。根據來源來分,主要包括殘留液、剩余樣品以及過期溶液。根據化學成分,又可以分為強堿廢水和強酸廢水,以及重金屬廢水等。
1.3危害。盡管實驗室廢水量小,但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處置不當就會成為新的污染源,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以水質分析中常開展的COD項目分析(重鉻酸鉀)為例,在分析樣品中的含高濃度氯離子時,按規范需要加入一定量(0.4g)的硫酸汞,以排除氯離子的干擾,按照0.4g硫酸汞導致的總汞污染需要5.4立方米的清水稀釋達標計算的話,一個縣級監測站一年的硫酸汞就會消耗掉200g計算。此外,還有其他項目監測分析時也會產生諸多污染物。廢水中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處置不當直接排放到水體會通過食物鏈等,威脅人類健康。
2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處理特點、處理方法及現狀
2.1處理特點。(1)處理難度大。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來源渠道多,樣品來自不同領域,成分復雜,使得實驗室廢水后期處理難度較大。(2)處理數量少。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主要來自樣品分析操作環節,以及過期的樣品和各種試劑,其中有不少廢液具有較強的揮發性,由于處理數量較少,容易被人們忽視。(3)危害大。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雖然量少,但危害性同樣較大。例如,分析重金屬項目時,常常會產生許多殘留液體,以及剩余樣品,造成重金屬污染。
2.2處理方法。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的處理方法較多,根據不同廢水所含成分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對含重金屬離子較多的無機溶液可采用絮凝沉淀法,對含有六價鉻或還原性有毒物質可選擇氧化還原中和沉淀法,對含有多種沉降特性的金屬廢水時,可以采用螯合劑與殼聚糖沉淀法,對含汞、鎘、鉛等重金屬較多的廢水可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對濃度高的有機溶劑可選擇焚燒法等等。
2.3處理現狀。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數量少,常常不為人們所重視,使得實驗室廢水得不到有效的處理。目前,大多數環境監測機構都能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監測操作,但由于對廢水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隨意丟棄監測廢水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甚至將各種試測物存放于同一個殘夜缸中,即便是分開放置,也沒有認真處理好后續的廢液。
3環境監測實驗室廢水污染處置措施
3.1源頭控制。盡量將實驗室廢水的產生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做好源頭控制。為此,實驗室監測人員在滿足監測需要的基礎上,盡量減少藥品的使用量,避免浪費,做到物盡其用,積極應用新的監測技術和新的監測工藝,盡量用無替代有,積極推廣無廢、低廢實驗室清潔生產活動。革新監測分析設備,即便對于必要要使用到的有毒有害藥品的,也可以嘗試采用多媒體仿真手段完成分析。大力推行綠色實驗室建設,努力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廢水的產生。
3.2分類收集。環境監測站監測的樣品較多,分析的項目也眾多,各個實驗室所從事的實驗項目不盡相同,因此,由此所產生的廢水性質差異很大。為了便于后期的處理,應將實驗室廢水進行分類收集,并用特定的收集裝置密閉貯存,嚴禁將不明性質的廢液混合存放,貯存后安排專人管理,并盡快處理,不宜放置過久。
3.3合理處置。實驗室廢水的處置要根據不同性質的廢水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對廢水的水質、水量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在現有實驗室處理技術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實際測定和分析等方法,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在具體處理時應堅持分類收集,就地、及時處理的原則,并盡可能的做好廢物回收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參考文獻
[1]顏翠平,王成端,張明星.實驗室廢水處理研究進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7):116-118
[2]梁穎紅.淺談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環境污染與防治[J]廣州化工,2010(7):174-175
作者:李麗 單位:荊門市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