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由于工業設計教學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素養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現階段我國高等學院工業設計教學內容較為滯后,因此,應該加強教學創新與改革。文章分析了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期望為未來的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探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
早期的工業設計專業在教學目標與內容方面都屬于美術的范圍,1982年的時候,湖南大學設立了工業造型設計專業,并且在1985年的時候,設立了工業設計系,在2001年的時候,具備工業設計專業的高等學校已經有了300所,到2012年的時候,有了500多所。但是我國工業設計專業依然處在不斷發展時期,其專業定位較為模糊,并且缺少專業方面的特色。基于此,本文對我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的改革進行探究。
一、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意見分歧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師主要是由藝術與理工兩大類組成的,工業設計專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能夠表明,藝術教師在工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性位置,但是藝術教師所重視的是藝術表達,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偏差情況。我國“十二五規劃”表明,應該推動設計領域的研發與發展,將工業設計由外觀轉變成服務。某些藝術教師很少參與科學研究項目,他們認為工業設計教學經過改革升級之后,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會下降,進而對工業設計教學的改革存在抵觸心理。如若藝術類教師沒有辦法改變自身的觀念,便會制約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的改革,對其轉型升級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學生素養有待提升我國教育依然是應試教育,而經過應試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常常缺少創造能力,這樣的大學生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學習中,只能依靠在校學習時間,提升專業技能與素養,此種情況下,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確實較為困難。而對于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而言,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接受文化與藝術等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會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教學體制的束縛在高等學校中,各個專業之間的界限非常清晰,此特征和企業之間并不一樣,企業中為了對產品進行研發,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可能開會進行研究與探討,即使分工不一樣,但是也需要共同研究與合作。而工業設計專業主要是綜合型學科,其覆蓋面非常廣泛,并且在課程安排方面應該做到全面,這是高等學校學分以及學時制約中不可能實現的,如若工業設計專業對某個行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也會和專業之間產生沖突,最后造成高等學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流于形式,學生一方面不懂技術、經濟等,另一方面對功能以及外觀的設計進行空談,與實際生活相脫離。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就學校方面而言,工業設計專業的規模并不大,并且在教學上的投入比較少,因此,大部分高等學校的工業設計教學缺少設施設備,難以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分析。就企業而言,某些企業沒有對工業設計工作給予重視,此方面的需求不大。除此之外,高等學校對學生進行培養無法實現企業的具體需求,造成畢業生無法進行對口就業。就國家方面而言,雖然現階段我國對工業設計專業越來越重視,并且還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對工業設計的健康穩定發展進行扶持,但是依然能夠發現其主要對象是企業,而不是高等學校。企業中可能存有先進技術與設施設備,但高等學校的教育滯后于企業的實際需求。
二、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策略
現階段,我國高等學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雖然存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但是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具備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發揮自身的正能量展開工業設計教學,推動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其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針對區域經濟發展,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向在我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當中,主要是對工業設計優秀人才進行培養,主要是提升工業設計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素養,對他們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我國社會在工業設計教學方面的期望越來越高,這是對工業設計重要性的一種肯定,表明對高素養人次進行培養,不能夠只依賴一個專業力量。“工業”是個有豐富含義的詞語,其覆蓋面非常寬廣,因此,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工業設計發展的方向,對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盡量貼近當地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與經濟水平,根據資源與專業方面的優勢找尋著手點,展開人機工程、交互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做好相應的宣傳與服務。
(二)加強素質教育,建設開放型課程體系高等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建設具備自身特色的工業設計課程體系,這也是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工業設計專業應該安排在機械學院中,根據培養人才的方向以及辦學的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和機電專業等進行有效合作,使用模塊化手段展開課程教學,讓學生依照自身的喜好對模塊進行自由抉擇,并且在安排課程過程中,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嚴格遵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存的原則,對學時進行分配以及調整,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依照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特征,經過研究對某些課程進行集中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因為學分以及學時等方面的制約,把學生的藝術水平與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拓展到課余時間,經過競賽與講座等辦法,對學生展開循序漸進的鍛煉。
(三)找到切入點,展開專業外延服務在我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建立之后,機械化教學和其他專業之間形成了十分顯著的鴻溝。在工業設計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找尋其切入點,期望可以和其他專業之間形成比較好的合作關系,進而展開專業的外延服務,高等學校也可以派駐工業設計相關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培訓以及學習,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
(四)重視專業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團隊協作能力我國高等學校可以和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產學研基地,吸收國外優秀的校企合作經驗,引進企業的具體工業設計項目展開輔助性教學活動,并且聘請具備經驗的工業設計師,讓他們參與到工業設計教學過程中,推動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之間的全面結合,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競爭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進行培養。
三、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工業設計在不斷轉型,高等學校教師在工業設計教學當中應該具備非常強烈的責任感,轉變思想,在科學發展觀念的引導之下,進行自我學習以及完善,進而推動我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宓勝杰,宋紅毅,趙慶.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思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7(11):78-79.
[2]鐘莉.工業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大學,2016(4):10-11.
[3]張筠梓.從服務社會的角度看待高職高專工業設計實踐教學[J].戲劇之家,2016(5):23-24.
[4]張瑞杰,張佳賀,闞鳳巖,等.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改革之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8):12-13.
作者:趙飛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