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方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業工程專業以培養既懂工程技術又熟悉生產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所以我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3]:第1種是以強化學生工程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對學生工程能力,包括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工業工程最早應用于制造業,所以這里所說的工程能力主要是機械工程。該培養模式下,主要將專業設置在機械院系,機械工程方面的課程在整個課程設置中占有較大比例,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其典型代表是上海交通大學和重慶大學。第2種是以天津大學為代表的管理類四年制本科,其主要是依托在管理學院,學生在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管理知識與原理的基礎上,掌握工程專業的基礎,了解一門工程學科(主要是機械工程為主)的知識內容,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工業工程首先在制造業中產生和應用開始,至今一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了,其應用領域逐步擴大到制造業以外的其他領域[4],所以我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又形成了第3種以專業工程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等以電子、冶金、化工及其它產業類型的工業工程四年本科,這些院校的專業模式即體現了很強的專業工程基礎,又體現了專業特色。經調研,目前全國170多所開設工業工程專業的高校,其專業分別設置在機械與自動化學院、電子機械系、機電與動力學院、工程技術學院、航空港工程系、海洋學院、采礦工程系、車輛工程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資源與材料工程系、機械汽車工程學院、安全工程系等。涉及機械、電氣、冶金、采礦、制藥、汽車、食品加工等行業。各個學校的辦學歷史、優勢學科、行業背景等各不相同,其專業培養模式呈現多樣化,所以如何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合理確定學科定位,探索一條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專業培養模式是至關重要的。
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是一所地方性民辦普通高校,以培養適應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明確專業定位和服務面向定位,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理念和“精化基礎理論、優化專業知識、強化實踐能力、深化素質教育、突出專業特色”的原則,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1專業定位
專業定位的合理與否對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專業定位合理、特色突出、培養的人才社會需求量大,才能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促進專業發展建設,形成“出口暢、進口旺”的良性循環。為建設好工業工程專業和科學定位,專業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在深入研究國家專業指導目錄的基礎上,調查社會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參考省內外多所高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特色和優勢,進行專業定位。國家專業目錄對本專業的要求是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5]。主干學科是管理學和一門工程技術學科,如機械工程或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由前面的調研可知,雖然開設本專業的各高校對于工程學科的選擇不盡相同,但機械工程所占比例最大,而以電氣工程為工程學科的高校并不多。目前我國電子行業發展快速,像富士康等電子制造企業對于具有電氣工程背景的工業工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是一所以商科為特色的地方高校,管理、金融和會計等各學科專業優勢明顯,可以對專業主干學科中的管理學科進行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專業設在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其中電子信息工程、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已開設多年,實驗資源齊備,師資力量雄厚,可以對電氣工程學科進行很好的支撐。綜合上述分析情況,學院把專業定位在研究電子電氣產品生產制造流程,研究應用電子電氣技術進行產品流程改善上,把電氣工程作為工程學科。由于專業定位準確,社會需求量大,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長。
2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指高等院校培養什么樣知識素質的人才,它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首要問題,專業的知識體系、能力結構、教學單元以及課程體系都是圍繞培養目標展開的。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具有基礎理論夠用,專業知識適用,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工商企業、事業及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工業管理、技術開發及教學等實際工作。
3人才培養規格
根據科學的質量觀和人才培養多樣化的思想,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及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術,培養工業生產管理系統開發與設計的基本能力,具備工業工程管理的初步能力;掌握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術,受到應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設計、計算、制圖、實驗、規劃等基本技能;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現代工業工程理論的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實現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1“3+1”人才培養方式
為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提出了"3+1"人才培養方式。前3年主要是夯實學生基礎,開設通識的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程及部分專業方向課,同時開設公共選修課。后1年開設若干個專業選修課模塊,學生完成一定的學分,并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專業實習及完成畢業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2構建優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單元,根據培養目標、業務規格的要求,構建優化的課程體系,打破學科課程間的壁壘,尤其要處理好管理課程和工程技術課程之間的關系。整合課程門類,淘汰內容陳舊的課程,避免課程內容交叉重復,擴大知識容量,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在確保學科基礎課程基礎上,對部分專業課進行優化整合,體現文理滲透、學科交融,專業方向課要突出適應社會需求,增強學生就業的適應性。把握基礎理論“必需、夠用”,專業知識“實用、適用”的尺度,基礎教育力求寬而牢,專業教育力求精而實,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文化修養、外語和計算機類應用課程。為適應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結構設計成相應的4個教育平臺包含10個課程模塊,課程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3加強教材建設,優化教學內容
工業工程在我國的發展歷史還不長,是一門新專業,專業教材還不夠豐富,在現有的專業教材中也多數是以機械工程為背景,而以電氣工程為研究對象的專業教材則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融入IE基本思想的工程技術專業基礎教材也不多見[6],這就導致在教學內容上工程技術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相互孤立,對學生來說只是2類課程知識的簡單疊加,而不能融合2方面的知識,達不到人才培養的目標。因些,專業教師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正著手編寫一套符合專業定位、實用性強、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學習的專業教材。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首先,確保實踐教學學時,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為72學分,與理論教學學分比例達到4:6。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并把學生的第二課堂作為能力培養的重要補充,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設立創新學分,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最后,深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使實踐內容從驗證性逐漸向設計性和綜合性過渡,加強校企合作,開發以企業生產實際為背景的教學案例、實驗和實訓內容,形成產業對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使學生有機會走進企業、把生產車間作為學校的第二課堂,在實習中學習,在訓練中提高。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師資是關鍵。但由于工業工程專業在我國高校開設時間較短,相應的教師資源也比較短缺,現有高校的專業教師多數是機械、電子或管理等相關專業出身,即使是專業出身的教師也多是從高校畢業后即從事專業的教學工作,缺乏相應專業實踐,及對行業領域的了解。因此,應結合專業建設與發展實際,加強在職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培訓工作。為建設一支職稱、學歷、年齡和學緣結構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主要采取了以下2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在職教師走出去,選派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知名的高校進修,提高任課教師學歷結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具有高學歷并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聘請名校名師來校任教,增加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
6深化考試改革
評估制度也就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是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環節。有針對性的、適宜的、合理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更確切地反映出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傳統的主要考核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理解掌握情況的、以期末通過試卷統一考試的考核形式,已經不再適合民辦普通高校學生培養的需要。民辦高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應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的重點也應該是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考核的形式也應該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而靈活制定。工業工程專業是管理與技術相交叉的學科,在所開設的專業課程中既有管理類課程,又有電氣技術類課程。其中,電氣技術類課程考試改革可以通過系統設計和實驗的形式,管理類課程考試改革可以通過論文和專題報告的形式,把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
結語
經過5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探索,在對專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的基礎上,確立了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并從人才培養方式、構建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建設、實踐教學環節、師資建設和考試改革等方面實現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效果,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等方面均有了明顯提高。(本文作者:姚健、王知強、吳越單位: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