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航空民品規劃戰略及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開放30年來,歷經多次變革和組織結構調整,航空工業始終緊跟時代潮流發展非航空民品(指民用飛機和航空轉包以外的民品),以主動創新精神取得了非凡的成績。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始終堅持以軍民結合理念為指導,以市場和經濟效益為中心,努力做強做大非航空民品產業;堅持體制、機制、管理協同變革,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自籌和資本市場相結合,加大研發和市場投入。經過各民品生產企業的艱苦努力,航空工業非航空民品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態勢,體現了軍民結合發展模式的優勢。
航空工業發展非航空民品的歷史沿革
我國航空工業的非航空民品多元經營格局是在“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等政策指引下,在航空工業“軍轉民”的實踐中形成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于上世紀80年航空工業發展非航空民品的回顧與展望代初明確提出國防工業要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16字方針。從這時起,軍工企業開始了大規模發展民用產業的步伐,開始承擔起努力提高國防科技水平,研制發展新的武器裝備,為提高我軍戰斗力服務和面向經濟建設,大力開發民用產品,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雙重任務。航空工業非航空民品30年的“軍轉民”實踐,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取得了突出成績。
第一階段是1978年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是我國“短缺經濟”時期,民用產品的有效供給極度不足。國家明確提出“軍民結合”政策。航空企業開始利用軍品剩余生產能力,結合自身工藝特點“大轉、快轉、全面轉”,以較少的投入開發了幾百種民品,如自行車、洗衣機、電風扇、摩托車等投放市場。“軍轉民”有了良好的起步。民品產值由占工業總產值的6.1%上升到1985年的31%。
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非航空民品繼續快速發展,但軍民混線生產的弊端也逐步顯現。航空企業開始實施軍民分線生產,并開始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開展合資合作、技術引進,加強技術改造。此間共投入技改資金18.4億元,引進了摩托車、制冷產品、大客車、微型轎車、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等15種產品的技術,形成了摩托車、大客車、汽車零部件、空調壓縮機、紡織機械等一批支柱產品,組建了西沃、金城鈴木、金城有限、華昌電器、維德風力發電等一批合資公司。1995年民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71%,較1985年提高40個百分點。
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1999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快結構調整,促進合資合作,形成多元資本,起動“走出去”的發展戰略,成為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西飛國際、力源液壓等公司的股票成功上市,沈飛日野合資組建客車公司,金城摩托車在南美、南亞組建合資企業是標志性成果。這個階段航空工業繼續加大非航空產品的技改投入,共投入22億元,為重點非航空產品在以后的競爭中形成規模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1999年非航空民品產值占整個工業總產值的69%。
第四階段是1999年集團公司成立后至2006年。1999年,航空工業改組為兩個集團公司,但非航空民品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這一時期,哈飛汽車、昌河汽車、金城摩托、慶安壓縮機、西沃客車、貴航汽零等一大批產品發展成為航空工業的非航空支柱產品。
面對環境的變化,航空工業提出“大集團戰略”、提出“精化分立、分業經營”等一系列措施,目的就是加快結構調整,使企業的組織結構、經營理念、管理水平等適應市場的要求,并使非航空支柱民品做大做強,培育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競爭實力。
航空工業非航空民品“軍民結合”成績突出
航空工業歷來重視發揮航空技術優勢,大力將航空先進技術向民用領域推廣,開發出一批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近年來在加大對傳統民品產業進行改造的同時,以航空技術為基礎開發的能源、電子、材料、環保、先進機械裝備產品發展迅速。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航空工業形成了汽車類產品、家電制冷類產品、機械裝備類產品、材料及材料制品類產品、電子信息類產品等幾大類非航空民品。
汽車類產品規模日益擴大
通過推進國際合作與自主開發相結合,航空工業的汽車產品取得了長足進展,形成了包括轎車、大中型客車、專用車、摩托車、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相關產品如模具、測功機、保養設備等完整的汽車產品系列。產品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的優勢產品。除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外,摩托車產業也成為航空工業的支柱民品。金城摩托已經形成年產銷100萬輛的能力。金城摩托年出口50多萬輛,連續多年成為摩托車行業出口數量最多的企業。機電類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提升目前,航空工業民品“小、散、弱”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利用國家國債技改項目、軍轉民技術開發項目和集團公司對民品項目支持的牽引,集中力量對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能替代進口,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產品給予重點扶持,形成了一批具有航空技術特點和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優勢民品。
對發展非航空產品的思考與展望
世界航空工業發展的啟示
目前世界航空工業整體步入產業發展成熟期。航空工業的主要國家長期以來保持著持續、穩定、小幅增長的趨勢。從1980~2001年,世界航空工業界居于領先位置的美國和歐洲,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9%和3.8%。為保證發展速度,擴大規模優勢,各主要航空企業基本采用了多元化的發展戰略。
為了獲得更快的增長速度,在航空產品國際化發展的同時,諸多航空工業企業選擇了軍民協同發展的發展模式,部分資金實力雄厚、管控能力強的企業選擇了超越航空航天領域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航空與非航空業務的協同發展。業務領域不僅涉足多個軍用領域而且充分利用軍用技術向民用技術轉移,發展相關民品。
多元化經營與多元化戰略
企業集團在擴張過程中,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問題。在發展初期易盲目投資,形成投資風險。在主業突出、行業地位穩固時,又常常被多元化發展問題所困擾,因為此時的多元化戰略不僅需要的投資更大,而且在組織結構、企業資源配置等方面也需進行全面調整。在這種情況下,若企業進行真正的多元化戰略,需進行全面的戰略考慮,特別要避免通過“一業為主,多業為輔”的戰略思路來實現。
多元化戰略與組織結構調整
美國著名的企業管理學家錢德勒在分析了美國企業近百年的經營戰略變化和組織結構變化過程后,提出了“戰略決定組織結構”的著名論斷。從控股公司的類型來看,之前航空工業兩個集團公司基本屬于操作型控股公司。這是企業在多元化的初期通常采取的組織體制,此時主業由母公司經營,多元化的業務由子公司經營。這種組織體制的優勢是主業發展會受到整個公司的充分重視,劣勢是沒有太多時間考慮其他多元化業務的發展。
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根據外部環境和現有資源,從整個公司的角度制定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加快從操作性控股公司模式向戰略性控股公司轉變。確立戰略性控股公司要有明確的產業選擇,要有核心企業,在區分戰略單位的前提下,追求戰略資源的優化配置。集團公司通過掌握子公司股份,利用控股權,影響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決策和經營活動。做到決策和執行分開,產權經營和產品經營分開。
分類管理與分業經營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以財務為中心的軍民品統一管理的體制已經不適應現實的需要,因為軍品和民品面對不同的市場,采用不同的管理和運作體制,在“人、財、物、產、供、銷”等諸方面有著不同的規律和作法,難以實現真正的“結合”。
中國一航2003年提出“精化分立,分業經營”的方針,這是集團實行結構調整的正確舉措,是解決航空工業深層次問題的關鍵,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改變“軍民混和”型的企業形態,完善民品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三項制度改革,改變民品企業是企業母公司附屬的狀況,使子公司按照“公司法”行使權利和義務,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利益主體,成為真正的法人實體。
從效果來看,“精化分立,分業經營”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于經營非航空產品企業的整合,實施多元資本重組、股份制改造,促進非航空產品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加快促進產業升級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對“分業經營”這一政策的認識不夠全面,很多企業的非航空產品業務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徹底。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從集團公司整體戰略角度對非航空產品發展進行進一步梳理。
(五)發展非航空民品要有突破性
的戰略舉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實現“五化萬億、富國強軍”的目標,非航空民品的責任會更加重大。按照以往的發展模式,依靠民品企業自身積累和各單位有限的投入,很難達到非航空民品的發展目標,發展非航空民品必須要有突破性的戰略舉措。
非航空民品的快速發展的前提是選準和支持市場前景廣闊,能夠形成規模的產業。那些涉及制造業的著名跨國公司的產業選擇或者是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圍繞著這個產業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群,如松下、日立等的制冷產業;或者是在具有極大購買力的市場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奔馳、通用的汽車制造業。隨著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的轉型,一定要站在集團的高度上重新審視非航空民品的發展戰略,舉全集團之力形成幾個真正的支柱產業。我們的市場目標不僅僅是國內市場,而是全球市場。產業目標不僅僅是在每個產業實現幾十億元或者上百億元的銷售收入,而是在全球市場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實力。
在航空工業正在進行深刻變革的今天,非航空民品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今后若干年,航空工業非航空民品要重點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謀求在國防科技工業中的領先地位。要重點進入機床制造、通用機械、工程機械、電子等領域。要建立裝備制造業的研發基地,形成研制、生產、經營的一體化模式,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對內整合、對外并購擴張的良性互動,爭取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新興骨干力量。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這對加快國防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是黨和國家對國防工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航空工業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只有真正實現這種融合,才能實現形成國防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航空技術向民用領域的轉化速度,航空工業的非航空民品產業一定會譜寫出更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