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節能設備產品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們對室內環境質量的要求在提高。為滿足這種要求,建筑中增設了多種建筑設備系統。因此而帶來了建筑耗能的增加。國際上在經歷數次能源危機以及對礦物能能源資源的不可回復性和溫室效應對自下而上環境的負面影響的認識越來越清楚之后,提出了控制礦物能源用量的增長,提高用能效率,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的目標。作為耗能大戶的建筑節能受到極大的關注。在我國建筑節能,重點的城市住宅建筑節能,也提到了工作日程。人們在思考和實踐,尋求實現建筑節能的有效途徑。
建筑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策劃、實施及取得持續實效的長期過程中涉及規劃、設計、施工、調試、運行、維修等諸多環節。在實施中涉及諸多技術與產品。而這引起技術與產品又涉及諸多專業及產業,縱橫交錯,相互推動和制約。在價值觀上又涉及一次投資、運行費、維修費、改造費等眼前與長遠利益、產品增值效益等諸多利益的權衡取舍。在提高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減少冷熱負荷的同時應對建筑節能設備與產品的發展服給予足夠重視。
一、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現狀及其發展潛力
(一)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現狀。我國建筑不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單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國家高出2-3倍。僅以建筑供暖為例,北京市在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前,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為30.1瓦/平方米,執行節能標準后,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氣候條件的瑞典、丹麥、芬蘭等國家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僅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僅北方采暖地區每年就多耗標準煤18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70億元。我國現階段大力推進建筑節能處在關鍵時機。2001年,世界銀行在《中國促進建筑節能的契機》的報告中提出,從2000-2015年是中國民用建筑發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預測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據建設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國新增的300億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中,城市新增130億平方米。如果這些建筑全部在現有基礎上實現50%的節能,則每年大約可節省1.6億噸標準煤。在400多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總面積約為138億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著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和氣密性差供熱空調系統效率低下等問題,節能潛力巨大。以占我國城市建筑總面積約60%的住宅建筑為例,采暖地區城鎮住宅面積約有40億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約為25公斤標煤/平方米,如果在現有基礎上實現50%的節能,則每年大約可節省0.5億噸標煤??照{是住宅能耗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我國住宅空調總量年增加約1100萬臺,空調電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據預測,今后10年我國城鎮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為每年8億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裝空調或采暖設備,則10年增加的用電設備負荷將超過1億千瓦,約為我國2000年發電能力的1/3。如果我國大部分新建建筑按節能標準建造并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則可使空調負荷降低40%-70%,有些地區甚至不裝空調也可保證夏季基本處于舒適范圍。
(二)我國建筑節能發展潛力。公共建筑節能潛力也很大。目前全國公共建筑面積大約為45億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調的大型商廈、辦公樓、賓館為5億到6億平方米。如果按節能50%的標準進行改造,總的節能潛力約為1.35億噸標準煤。如果國家從現在起就下決心抓緊建筑節能工作,對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并對既有建筑有步驟地推行節能改造,則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可減少3.5億噸標準煤,空調高峰負荷可減少約8000萬千瓦(約相當于4.5個三峽電站的滿負荷出力,減少電力投資6000億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末的水平,則節能效果將更為巨大。
二、建筑節能發展緩慢的原因
多年來,我國開展了相當規模的建筑節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難、先城市后農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從北向南逐步推進的策略。但是到目前為止,建筑節能仍然停留在試點、示范的層面上,尚未擴大到整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建筑節能開發建設成本高(按新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測算,大體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成本要增加100元);(2)開發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資換取最大的空間利益;(3)建筑設計從圍護的結構、設計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計算達到的系數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復雜;(4)政府考慮的是GDP在全國所占的位置,對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5)建筑節能的建筑材料、工藝技術還沒有形成體系;(6)國家對建筑節能的規范還沒有列入強制執行的范疇;(7)國家及地方缺乏對建筑節能的實質性經濟鼓勵政策,建筑節能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
三、解決我國建筑節能的對策
(一)充分注意地區差異的觀念。我國幅員遼闊,地區氣候、人文、經濟水平均有較大差異。不可能用一種類型設備通行全國。對于引進國外產品應分析其產生和應用的背景與我國的異同,擇其善者而用之。
(二)建立壽命周期成本觀念。一般應按建筑壽命五十年內發生的各項費用,取其總和較低者作為選取決策的依據,不應只考慮一次投資最低者。
(三)外墻應采用復合結構的觀念。在推進墻體材料革新時一定要考慮、分析原有傳統墻材構成的墻體的諸功能的新墻體中均能得到落實,而且能有效結合,形成整體工作。國內外實踐均表明應走復合結構之路。
(四)重視綜合設計過程這個新觀念。在方案之初即讓相關專業工種介入,統籌考慮相互影響,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不留下遺憾的“硬傷”。
(五)正確對待門窗功能的觀念。窗這種透明的圍護結構在當代建筑的外圍護結構中所占比例特點在陽面正在發生變化,給予關注。
(六)組建建筑節能、設計研究領導機構。加快對建筑節能研究、設計、建設的步伐是城市決策者、規劃者、設計者與建設者的共同職責和明智選擇。政府應將節能工作放在能源戰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動建筑節能的運作擺上議事日程,把建筑節能作為城市生態環保的一項措施來抓。建議各地應以建設局、房管局為主組建市建筑節能領導小組,負責當地建筑節能的研究、設計、建設、規劃制訂實施推廣建筑節能的目標措施、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設立當地建筑節能的辦事機構建筑節能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當地建筑節能的研究、設計、建設的組織實施和相關的管理工作。只有組織機構落實了,才能使建筑節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四、結束語
以上從建筑節能的重要性、發展現狀及其發展緩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并從建筑節能的檢測分析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論述和多角度的思考,認為建筑節能直接關系到國家資源戰略、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建筑業一項重要、緊迫而又艱苦的任務,值得全社會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