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研究范文

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研究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內蒙古工業企業在全區的經濟地位日益突出,但其所產生的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等問題亦亟待解決,通過對2001-2013年期間,內蒙古工業經濟發展及節能減排現狀的動態變化分析,歸納總結了當前其在節能減排工作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為全面提升節能減排效率提出了相應策略,包括對“三高”行業調控、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發展新產業、開發與推廣新技術、加大監督管理以及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等具體對策措施。

[關鍵詞]

工業企業;低碳經濟;節能減排;動態;內蒙古

近年來,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消費、供給及化工生產基地,內蒙古經濟整體呈現出平穩且快速發展的態勢。而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也隨之相應地呈現出較大幅度變化,并逐步趨向于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的趨勢。因此,在當前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背景下,如何構建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體系,是內蒙古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目前公認的、健康的新型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涉及產業、技術、城市、社區、交通、生活、文化及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領域[1-3]。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即三低三高)為基本特征,以通過節能減排的途徑來減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經濟發展形態。總之,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要達到低能耗、高效率、綠色GDP以及充分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而在這其中,節能減排又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所在[4-6]。

目前,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內蒙古的工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整體得到了明顯提升,已具備了較強的生產制造能力。在創造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工業經濟的發展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發展、文明建設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全國整體情況而言,我國工業始終處于“路徑依賴”的窠臼之中,工業產業一直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內蒙古工業發展亦不例外。雖然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都不能逾越工業化的階段,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進不僅是產業技術,還是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內在的必要理念。近些年來,我國工業廢氣排放量總量持續攀升,2013年達669361億立方米(標態),比上一年增加5.3%,內蒙古為31128.44億標立方米。其中內蒙古工業SO2排放量達123.64萬噸,僅低于山東排在全國第二位;工業煙(粉)塵排放量超過68.41萬噸,排在河北、山西兩省之后,居全國第三位[7]。而且內蒙古工業廢氣排放量最大的行業,如電力、熱力的生產、制造業及煤炭業的SO2、NOX及煙(粉)塵排放量均排在全國第一位。由此可見,內蒙古作為我國碳排放的重點地區,高碳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一系列弊端仍然突出。同時,從產業構成來看,全區高耗能、高碳產業占三分之二,且高碳產業所占比重偏高;而從能源結構來看,高碳能源依然占據主體地位,而且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90%以上都是煤炭,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眾所周知,煤炭的排放系數要遠遠大于石油和天然氣[8],從而導致內蒙古煤炭消耗量和碳排放總量呈顯著正相關。

一、工業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動態變化分析

當前,在我國經濟整體持續穩步上升時期,內蒙古依托能源及礦產資源優勢,使得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并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呈現出良好持續發展態勢[9,10]。然而在工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特別是2001年至2013年這十三年期間,內蒙古工業企業的增加值、能耗、“三廢”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等情況也隨之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動態變化趨勢[11]。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2002—2014年《內蒙古統計年鑒》、《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中國環境統計公報》等。

(一)工業企業總能耗動態變化在2001年至2013年這一時期內,內蒙古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迅速,2001年只有541.02億元,而到了2013年即猛增至7944.4億元。由圖1可以看出,其占全區GDP的比重總體呈增長趨勢,由最初的31.57%快速遞增至2013年的67.6%,其中2001年至2011年期間上升較為緩慢,然后在2012年突然出現快速增長,增長17.5%。可見,工業企業在內蒙古GDP構成中的主體地位依然沒有改變。此外,2013年內蒙古工業企業的總能耗為14154.38萬噸標準煤,而在2001年僅為2172.44萬噸標準煤,可見上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由圖1可看出,工業企業總能耗占全區的比重從2002年開始出現大幅上升,在2001年到2004年的三年時間里,其由48.78%迅速增至85.93%,雖然之后又出現了下降態勢,但到2013年仍達68.8%。但就總體變化走勢而言,工業增加值對全區GDP的貢獻率增長了36.03個百分點,而其總能耗占比幾乎與前幾年持平,下降幅度不大。由此可見,工業企業在全區經濟發展中仍然占主體地位,工業企業總能耗大,依然是全區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因此,如何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仍然是當前節能減排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二)工業企業單位產值能耗動態變化從內蒙古工業企業單位GDP能耗動態變化趨勢來看(如圖2所示),其值在2001年為2.3噸標準煤/萬元,到2013年為1.27噸標準煤/萬元,下降趨勢顯著,下降幅度達44.8個百分點,其中2002年至2007年單位GDP能耗相對2001年有小幅度的上升,但自2008年開始一直呈現出下降趨勢,且從2011年起下降幅度更為明顯。整體而言,2001年至2013年時期內,內蒙古工業企業單位GDP能耗呈平緩下降態勢。此外,由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動態變化趨勢可知(如圖2所示),在2001年至2013年這一時期內,單位增加值能耗呈顯著上升—顯著下降—上升—下降的趨勢。其中,2001年其值只有4.02噸標準煤/萬元,而在2002年猛增至7.12噸標準煤/萬元,增加了77.1%,而后又開始下降到2003年的6噸標準煤/萬元,2004年又出現小幅度上升,為6.33噸標準煤/萬元,之后一直呈下降趨勢,在2013年下降至2.62噸標準煤/萬元,相對于2001年,下降幅度達34.8個百分點。總的來看,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在這一時期內呈下降態勢,且降低的幅度較為顯著。工業企業單位GDP能耗及單位增加值能耗總體呈下降趨勢,這主要與全區針對經濟發展中凸現出的高能耗、高排放問題,積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關,如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嚴格落實工程、結構、生產工藝及管理減排措施,促使全區工業能耗呈現出較大幅度下降,同時,2013年全區化學需氧量下降2.21%、氨氮排放量下降2.48%。

(三)工業企業“三廢”排放總量動態變化當前,內蒙古工業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依托能源及資源優勢,工業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工業企業規模持續擴大。2013年工業總產值達24137.53億元,而在2001年僅為1347.9億元,增加了近17倍,全區工業企業增加值也增加了13倍以上。然而隨著工業企業規模不斷地擴張,其“三廢”排放量也隨之不斷增加。如圖3所示,2001年全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20959.93萬噸,到2013年增加至36985.79萬噸,增加了0.76倍;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由4958.92億標立方米增加為31128.44億標立方米,增加了5.3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由2482.52萬噸增加為20080.59萬噸,增加了7倍。雖然工業“三廢”排放量自2001至2013年期間呈現出波浪變化,其中2013年工業廢水和廢氣排放總量較上一年有所上升,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較上一年出現了下降,但總體來看均呈上升趨勢。但與工業企業的擴大規模及速度相比,其“三廢”排放增長速率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緩慢的,都低于工業企業增加值13倍的水平。由此可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全區大力推進綠色GDP、循環經濟及低碳經濟的健康經濟發展模式,在治理污染及保護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工業“三廢”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又表明,如何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工業企業的改造升級,發展清潔能源、推廣清潔技術,推動高能耗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依然是今后關系到節能減排能否取得更大成效的關鍵所在。

(四)工業企業各類廢物排放動態變化如圖4所示,2001年至2013年期間,工業“三廢”排放量變化幅度較大。其中工業SO2排放量及煙(粉)塵排放量的動態變化情況總體亦呈遞增趨勢,而固體廢物傾倒丟棄量總體呈遞減趨勢,但分階段來看,不同時期變化幅度較大。工業SO2排放量從2001年起開始不斷增加,2003年增長幅度較大,為113.78萬噸,之后在2004年排放量雖有所下降,但之后又開始不斷增長,2006年其值達138.36萬噸,2007年又開始出現下降,之后其變化幅度不大,2013年工業SO2排放量為123.64萬噸。總體而言,增加了154.9%,呈顯著上升趨勢。而煙(粉)塵排放量在此時間序列內變化幅度較大,從2001年的24.01萬噸快速增長,至2005年達60.35萬噸,之后又明顯下降,2013年,工業煙(粉)塵排放量為68.41萬噸,總體來看,增加了77.6%,其上升趨勢較為明顯。固體廢物傾倒丟棄量在2001年至2004年期間呈上升趨勢,由40.3萬噸增加至89.36萬噸,增長幅度達50%以上,之后又明顯開始降低,在2008年出現上升態勢,以后又呈明顯下降趨勢,截至2013年工業固體廢物傾倒丟棄量大幅降低,僅為1.37萬噸。總體而言,減少了96.6%,呈顯著下降趨勢。可見,內蒙古工業企業各類廢物的排放,特別是工業企業SO2排放量和煙(粉)塵排放量雖然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均又在后期呈現出明顯降低態勢。

二、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影響

(一)工業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間的二元矛盾依然突出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內蒙古積極大力推進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的改造升級,以發展清潔能源、推廣清潔技術為重點,實施了一大批技改項目,淘汰了一批技術落后、產能過剩行業,積極構建綠色、循環及低碳發展的健康經濟發展模式,這一系列措施在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工業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間的二元矛盾依舊突出。一方面,工業企業單位GDP能耗及單位增加值能耗總體呈下降態勢,這主要與內蒙古積極采取一系列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優化產業布局、控制燃煤污染、淘汰落后產能及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等措施有關。另一方面,工業“三廢”總體仍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較大,這表明如何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工業企業的改造升級,發展清潔能源、推廣清潔技術,推動高能耗行業向綠色循環低碳方向發展等,依然是今后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此外,雖然對固體廢物傾倒丟棄量的控制效果顯著,總體下降趨勢明顯,但工業企業其他各類廢物的排放量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SO2和煙(粉)塵排放量總體仍呈上升趨勢,并且上升幅度較大。由此可見,工業企業在全區經濟發展中仍然占主體地位,工業企業總能耗大,特別是重工業依然是全區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如何在保持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仍然是當前及今后所要面臨的主要難題。

(二)工業產業結構仍處于低級發展階段內蒙古地處我國北部邊疆地區,受到自然條件、區域位置及政策導向等因素的影響,生產力滯后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決定了其社會經濟的相對滯后性。同時,內蒙古經濟增長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較為緩慢,且為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經濟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層次水平較低,仍處于低級發展時期,,工業經濟的增長仍然是粗放式的增長方式,高新科技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偏低。2013年,內蒙古工業總產值份額排在前6位的產業依次是:煤炭開采與洗選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這六大產業所占比重之和達到61.8%。可見,資源對內蒙古經濟發展依然占有主導地位,且重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仍是最大的。工業產業結構失衡,工業生產大部分為粗放式生產,工業設備、工藝及技術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此外,從輕重工業比例看,2013年內蒙古工業總產值中輕重工業所占比重分別為28.8%和71.2%,由此可見,內蒙古工業產業結構仍然專注于重工業的發展。而重工業的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過度擴張,且這些產業的單位產出能耗過高、污染嚴重,更加劇了單位GDP能耗的升高。

(三)經濟發展水平與技術因素對節能減排的制約內蒙古地處我國西部不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節能減排體系建設與目標要求差距較為明顯。當前全區經濟發展仍然主要依賴于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拉動,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調整進展緩慢等問題依然突出,這些都制約著全面而有效地實施節能減排。特別是依靠重工業中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及一些本應淘汰的落后產能企業在市場中仍占有一定份額。技術的進步發展是工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演化轉型的關鍵內在動因之一。然而,內蒙古工業化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相對有限,其現狀與國際慣例間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還是依賴于國內發達地區及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大部分工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關鍵技術自給率低,工業產業生產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

(四)節能減排相關制度體系不夠完善近年來,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到各級地方政府對節能減排都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與政策制度,使得節能減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節能減排任重道遠,這與相關的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有很大的關系。一方面,政府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沒能及時同步出臺,政策法規沒有完全到位,執行力度不夠。同時,一些工業企業沒有按照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的標準,阻礙了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一方面,一些地方一味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不惜犧牲環境資源,大量發展一些經濟效益高、能源消耗高及污染排放高的行業,甚至濫用行政權力對污染企業提供庇護,以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換取短期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一些工業節能環保項目成本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即使國家積極扶持鼓勵,并給予一定的補貼,但在充分調動工業企業的積極性方面成效不顯著。此外,相關政府部門節能減排制度體系不完備,節能減排的管理監督、排放計量、執法力度及評價考核等都有待于進一步的不斷完善。

三、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效率提升對策

(一)加強對“三高”行業的調控在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所占比重較大的行業中,煤炭開采與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冶煉及加工業、化工業等都是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行業(即“三高”行業)。這些行業即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同時它們也是節能減排潛力最大的領域,應對這些行業繼續加大調控力度,節能減排的效果亦會更加顯著。一方面可以通過產業政策引導,加強企業監督管理,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加速落后產能的淘汰、退出。依據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要求,制定行業導向目錄,加大對“三高”行業產品結構調整與行業結構調整,尤其要針對重工業中煤炭業、金屬業、化工業及電力業等行業要改進工藝流程,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從多方面提高其節能減排效率。另一方面應積極進行節能減排標準化建設。節能減排標準是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公眾效益及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的產物,是政府監管的依據,也是企業實施管理的基礎。建立健全標準體系,不僅有助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而且能夠促進政府相關部門對工業企業節能減排進行有效監管,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提升行業準入標準,亦可以阻止一些“三高”工業項目的新建與擴建。

(二)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發展節能減排新產業2014年初,在國務院有關加強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工作部署中,明確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環境污染問題,要進一步加快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尤其是要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長期以來,內蒙古經濟發展一直以來對能源及資源都是高度依賴,尤其是煤炭作為全區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高達85%以上,遠遠高于全國60%的平均水平。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及傳統用煤技術造成的排放,往往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從目前來看,煤炭作為內蒙古能源消費的主體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所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力推廣使用潔凈煤,進一步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是工業企業提升節能減排效率的主要策略之一。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快發展節能減排新產業的步伐。節能減排產業作為十二五規劃重點扶持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產業產值增長很快,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因此,要積極引導工業企業采用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先進技術裝備及工藝流程,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相關產品,以提高其市場占有份額,提升競爭力,不斷挖掘經濟發展潛力。同時,內蒙古豐富的風能及太陽能資源,使其發展清潔能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可以解決目前的能源瓶頸制約問題,又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為全面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提供堅實的新能源資源。

(三)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研發與推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在煤炭、有色、石油石化、電力及鋼鐵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大力開發并推廣新能源替代、能源循環再利用、能源及環境自動檢測與控制等重點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提升基礎能源產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特別是以煤炭為主體能源和工業原料的行業。此外,內蒙古還應積極依托國家各項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計劃,建設技術支撐平臺,積極全面落實節能減排政策,鼓勵并扶持工業企業積極加大技術研發和改革創新,加快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的產業化應用和推廣,全面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首先,應在有色、電力、煤炭、石化及建材等重點行業,進一步推廣先進適用的生產工藝及技術設備,以降低能源及資源消耗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要實現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和無害化,重點要從源頭和全過程預防或減少污染的產生。此外,還應積極倡導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鼓勵人們使用節能減排的環保產品,增強人們的節能環保意識,形成循環經濟發展人人有責的觀念。

(四)加大節能減排監督及管理措施強有力的監督及管理措施是保證節能減排效率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途徑,主要包括節能減排制度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兩大方面。一是構建科學合理、規范適用的節能減排制度體系,建立科學、統一的統計評價體系,如定期檢查節能減排指標達標、監督管理、能源消耗、節能技術改造及項目運行情況等,以量化指標來衡量節能減排效果,讓工業企業及政府能及時準確的了解真實情況,從而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據。二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使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能切實的執行實施,全面提高節能減排效率。三是充分運用價格約束、綠色稅收、環保收費及生態補償等一系列環境經濟措施,對相關工業企業及政府部門進行約束引導和責任追究。此外,還應將節能減排工作成效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中,實行污染減排責任制和問責制,使相關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得以真正有效的發揮。

[參考文獻]

[1]王曉莉,吳林海.論低碳經濟的時代變革———我國工業企業低碳生產轉型探析[J].現代經濟探討,2013,(10):63-67.

[2]畢克新,黃平,馬婧瑤.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低碳技術觀[J].中國科技論壇,2013,(9):107-112.

[3]程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2):94-112.

[4]陳躍,王文濤,范英.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評價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4):14-19.

[5]龔建文.低碳經濟:中國的現實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09,(7):27-33.

[6]劉莉.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科學發展———關于推進節能減排的有關對策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12,(5):77-79.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統計公報[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4.

[8]王平,張秋菊,朱幫助.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中國能源消費分行業碳排放系數因素分解[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2(24):11-20.

[9]何云強,靳大力,李萌萌.經濟—能源—環境動態交互關系的探索性分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1):11-15.

[10]王芳,宋玉祥,王文剛.內蒙古區域經濟差異及其演化研究[J].經濟地理,2012,32(11):20-26.

[11]毛志勇,王巧英,郭文英.內蒙古經濟發展與工業污染關系的動態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14,(4):81-87.

作者:崔秀萍 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久 | 影音先锋5566夜色资源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本道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久久 | 在线成人黄色电影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四月婷婷 | 久久国内精品视频 | 小草影院在线观看 |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成人网 | 水蜜桃网站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 黄色国产在线观看 |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 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看 | 国产日韩欧美网站 | 国产精品九九免费视频 | 免费羞羞网站视频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 亚洲一级影片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app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国产精品 | 人人婷婷色综合五月第四人色阁 | 欧美在线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 小姐电影国语版免费观看 | 国产伊人自拍 |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视屏 |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 一色屋色费精品视频在线看 | 国产满18av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四虎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 免费网站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