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鉛鋅多金屬礦點成礦條件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沂源縣河東泉村鉛鋅多金屬礦點是在開展“山東省1:5萬沂源幅、燕崖幅礦產地質調查”項目中新發現的礦點,本文通過工作中進行的地質、物探、化探等方法,對該礦點的成礦地質特征、物化探特征、工程驗證情況的進行了詳細分析及介紹。
關鍵詞:鉛鋅多金屬礦點;中低溫熱液;碳酸鹽巖地層;化探異常特征
1區域地質背景
礦點處于魯中地區煤-Fe-Al-Au-Pb、Zn-稀土、建材、非金屬成礦亞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華北板塊魯西隆起區魯中隆起的馬牧池凸起。地層屬于華北地層區魯西地層分區的淄博-新泰地層小區,地層發育較全,出露較好,分布受區域構造控制,多呈北西-南東向展布,巖石地層單位自下而上有新太古代泰山巖群,早古生代長清群、九龍群、馬家溝群,晚古生代月門溝群,中生代淄博群、萊陽群、青山群,新生代新近系官莊群等[1]。侵入巖比較發育,形成時代從新太古代-中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新太古代侵入巖為主,呈巖基、巖株、巖脈狀產出,巖性以中酸性-酸性為主。區域構造格架具北西、東西、北東三個方向交叉的特征,構造格局復雜[2]。
2成礦條件分析
2.1礦點位置
礦點位于沂源縣河東泉村南500m,1:5萬礦調工作河東泉村重點工作區,處于1:5萬水系沉積物異常HS44甲2金、銅異常內。
2.2投入工作量
該重點工作區在前期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及1:5萬路線地質調查的基礎上,投入工作量有:1:1萬地質草測4.00km2,1:1萬地化綜合剖面2.7km,施工探槽89.2m3。
2.3地質特征
地層發育寒武紀長清群饅頭組,九龍群張夏組、崮山組,傾向北-北西,傾角8°~25°;斷層較發育,主要為北東向及北西向正斷層,斷層規模較小,出露長約1000m,一般寬2m~5m,斷層面清晰,對區內成礦物質的運移、儲存提供了通道、場所;巖漿巖不發育,以方解石細脈為主(詳見成礦區地質情況簡圖)。
2.4化探異常特征
礦點位于HS44甲2金、銅異常區內,異常以Cu、Au為主元素,其余元素為Ag、Pb、Hg、Bi、Mn、Co、Cr等。異常總體呈不規則的近等軸狀展布,元素間的套合關系較好。異常區內主元素Cu異常由3個呈不規則狀、長軸狀展布的單元素異常組成,異常值集中在50.2×10-6~84.3×10-6間,峰值223.7×10-6,平均值80.43×10-6,異常面積約3.97km2,異常襯度1.61,異常規模6.39,異常局部較為富集,具三級濃度分帶;主元素Au異常由2個呈不規則長軸狀、“Y”狀展布的單元素異常組成,異常值集中在3.2×10-9~15.6×10-9間,峰值100×10-9,平均值12.63×10-9,異常面積約2.44km2,異常襯度3.95,異常規模9.63,異常局部較為富集,具三級濃度分帶;Ag異常由2個呈不規則等軸狀展布的單元素異常組成,異常值集中在141.1×10-9~322.6×10-9間,峰值3000×10-9,平均值936.80×10-9,異常面積約0.91km2,異常襯度9.37,異常規模8.51,異常局部較為富集,具三級濃度分帶[3]。1:1萬地化綜合剖面測量工作TP15、TP16,Ag、Cu相關性較好,異常高值點位于饅頭組灰紫色粉砂質泥巖、泥質白云巖的斷層破碎帶附近,泥質白云巖裂隙褐鐵礦化發育,破碎帶內可見孔雀石化,藍銅礦化,斷層傾向南西,傾角80°,是尋找銀銅鉛鋅多金屬礦的有利部位[4,5]。
2.5物探異常特征
該區布格重力異常表現為平緩的重力低異常,異常值在-30.2×10-5m/s2~-29.4×10-5m/s2之間,區內等值線未形成圈閉異常;磁場以平穩的負值磁異常為主,△T化極異常值在-100nT~0nT之間,異常總體走向北東。
2.6礦點特征
礦點賦存于北西向斷層破碎帶中,斷層角礫發育,多見方解石細脈侵入充填,斷層寬2m~5m,斷層性質為正斷層,斷層產狀:232°∠84°,圍巖為泥質白云巖。礦點由TC22、TC23、TC24控制,寬約2m,長約100m,破碎強烈,沿裂隙見螢石晶簇及方鉛礦,晶形較好,局部藍銅礦化、孔雀石化發育。
2.7工程驗證情況
在地化綜合剖面異常值較高,地表礦化蝕變線索明顯的部位,施工探槽4條,自TC22至TC25,控制一條北西向的孔雀石化蝕變破碎帶,經探槽連續取樣分析,TC22-H2、TC22-H44兩件樣品銀、銅品位較高,達到最低工業品位,伴生鉛鋅,TC22-H2(Ag:99.2×10-6,Cu:0.78%,Pb:0.12%),TC22-H4(Ag:111.6×10-6,Cu:1.32%,Pb:0.14%);TC23-H2、TC23-H4兩件樣品鉛、鋅品位較高,達到最低工業品位,TC23-H2(Pb:2.48%,Zn:1.28%)。
3礦床類型及找礦標志分析
該礦點成礦類型為中低溫熱液型多金屬礦點。北西向斷層破碎帶、褐鐵礦化蝕變帶是該區域尋找該類型礦床的有利部位;寒武紀碳酸鹽地層是該類型礦床的有利圍巖;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巖的活動礦液的遷移和成礦元素的沉淀聚集提供了提供了熱力條件。
參考文獻
[1]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省1:5萬沂源幅、燕崖幅礦產地質調查報告,2018.
[2]山東省地質礦產局.山東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1.
[3]于學峰,李洪奎,唐好生.魯西下寒武統層狀金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地質調查與研究,2002(4).
[4]田京祥,李秀章,宋志勇.魯西中生代金礦形成時代、物質來源及問題討論[J].地質學報,2015(8).
[5]馮啟偉.山東省沂源縣裕華金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模式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8(13).
作者:田同亮 李揚 程龍 霍東明 孫建峰 康桂玲 單位: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