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公路建設經驗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縣幅員面積2083平方公里,轄4鎮3鄉98個行政村、10個農林牧場,農業人口21萬,占全縣總人口的75%;有鄉級道路18條465公里,現已全部實現硬化;有村級道理123條652公里,硬化率1%。2005年,我縣交通在建項目6項總投資5123萬元,為歷史之最。其中:克昌公路建設工程順利啟動;南北大街拓寬改造全面竣工;新客運站投入使用;克通公路全線通車。“十一五”期間,我縣農村公路建設計劃470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目標。年初,165公里通村公路建設任務下達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高標準做好建設工作,為“十一五”期間公路建設開好頭、布好局作為檢驗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任務,迅速成立了領導組織,明確了“解放思想搞建設,廣辟財源抓投入,千方百計抓落實”的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思路,舉全縣之力抓建設。目前2790萬元農村道路地方配套資金全部到位,原材料儲備充足,標段劃分、招投標等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我們的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抓住機遇促發展
***縣由于縣型小、底子薄,縣財政保工資尚且難以維繼,搞基礎設施建設更是難上加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環境和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縣委、縣政府首先從解放思想入手,一改以往“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保守思想,堅定了五年工程三年竣工,三年債務五年還清的信心,通過實地調研、組織座談、召開會議等多種形式,在全縣上下統一了思想,極大的鼓舞了全縣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干勁,凝聚了人心,打破了貧困縣建設難、發展更難的思想桎梏。
二、廣辟財源籌措資金強保障
資金短缺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瓶頸。對此,縣委、縣政府運用創新思維,縣、鄉、村及社會各界四輪聯動,匯涓成流,積水成淵,解決了資金短缺難題。一是縣級財政投一點。設立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專戶,按照每公里農村公路縣級投入6萬元的標準,將每年新增財政收入的5%列入了財政預算,今年首期300萬元建設資金已經撥付到位;按照工農產品每噸2元的征收標準,加大銷售環節地方養路費征收力度,擴充了資金來源渠道。二是受益村屯籌一點。積極調動受益村屯農民群眾積極性,通過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一事一議”,采取出工出勞、以資代勞等方式,解決了受益村屯每公里11萬元缺口資金問題。三是動員社會捐一點。采取給外地的***人寫一封信,打一個電話和為捐資助路的企業或個人樹碑立傳、實行公路貫名制等辦法,鼓勵受益企業或回鄉人員及社會各界人事捐資助路。目前,收益企業北疆集團采取一次性供貨分期收款的辦法,提供了工程建設急需的5萬噸水泥。四是協調銀行貸一點。在今年乃至“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中,將建立探索商品路、貸款責任路建設模式作為解決資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積極吸納信貸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
三、統籌全局制定政策給扶持
工程未動,政策先行。年初,縣政府在廣泛征求各界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多方商榷,出臺了《***縣“十一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意見》,從政策、制度、管理各個方面明確了農村公路建設保障措施。一是明確了工程造價、建設標準和縣、鄉、村三級投入額度。二是明確了村屯對涉建道路先行改建,報交通部門備案,政府最終審批的路基儲備制度。三是明確了受益村屯無償提供水、電、原料場地和免除環評、規劃設計、土地、工商費等一切相關稅費的優惠政策。通過“三個明確”,為“十一五”期間公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四、落實責任強化措施重推進
通村公路建設要求標準高,時間長,難度大,如果沒有完善的責任落實體系和獎優罰劣的明確態度,就無法高標準抓好工作落實。在組織領導上,我縣成立了縣、鄉、村“三級”領導小組,確立了縣長、鄉長、村長“三長”負責制;在質量監管上,交通部門、涉建鄉鎮和村屯各派一名專管人員,簽訂質量管理責任狀,建立了“三級”聯合監管網絡;在效績評價上,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了鄉鎮目標考核內容,工程結束后開展綜合評比,將評出1個先進鄉鎮,獎金2萬元;評出3個先進村,獎金分別為1萬元;對驗收不合格的村2年內不列通村項目,三年后再議。
各位領導、同志們,雖然我縣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做了一些工作,但這些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縣人民的企盼還有一定距離,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領會精神,借鑒經驗,舉全縣之力打一場通村公路建設攻堅戰,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十一五”通村公路建設計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