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山區公路環保難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望謨縣概況
望謨縣位于省境西部,自治州南部,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論文百事通面積3005.5平方公里,人口23.7萬,有布依、苗、漢等民族,以布依族為多,少數民族人口占78.2%。轄8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地處黔西南山原丘陵東部,黔南山地西部,北高南低。年均溫度19℃,年均降水量1250.6毫米。境內有貴(陽)—望(謨)、望(謨)—冊(亨)、望(謨)—羅(甸)等公路。目前,望謨縣申報道路建設項目42條近500公里,已完成6條通鄉油路的外業設計,落實縣城至打劫坳至桑郎的油路建設項目和縣城至樂元、馬嶺崗至昂武打樂油路建設工程。
近年來,望謨縣緊緊圍繞“三個服務”,抓住國家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歷史機遇,通過爭取農村公路通達項目、通縣瀝青路、以獎代補等項目,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著力改善農村公路狀況。2008年,望謨縣共新改建農村公路通達工程304.7公里,完成投資1803.7萬元。2009年,望謨縣計劃完成通村公路建設300公里以上,通村公路率達85%以上,徹底解決全縣斷頭路、回頭路的交通“瓶頸”制約。
如今,望謨縣境內的公路比10年前好多了,全部成了柏油路;景觀得到改善,在每一處彎道上,還設置了警戒牌,提醒司機謹慎駕駛,讓人感到一種濃濃的暖意。由于當地居民多數使用煤氣和液化氣,燒柴的比過去少了很多,公路沿途的植被生長茂盛,讓人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交通的發展,大大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要,更方便了南來北往的游客。不但村與村之間修起了鄉村公路,而且周邊的冊亨、貞豐、羅甸、紫云等縣市均有公路與望謨縣城相連,來往十分方便。但是,公路環保、景觀的科學設置和管理還有待加強和改善。
二、縣境公路綠化現狀
1.山區公路傳統綠化觀賞性差。山區綠化囿于傳統的經濟型,長期以楊樹、梧桐樹等雜樹為主,道路兩側行道樹品種單
一、形式呆板,缺少明顯的層次感與藝術感,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公路“綠、美、舒”的要求。
2.山區一般都自然條件差、冬季較長、覆土淺薄,而且具有干旱缺水的特點,山區公路所特有的地域氣候不適應多數植物的自然生長。
3.山區公路兩側綠化范圍不具備植物生長的必需環境。具有滲水功能的材質在保護路基不受水分侵蝕的同時也不利于植物生長水分的保持。土質淺薄、綠化母地資源少,缺乏理想的植物生長土地環境。
三、山區公路綠化的主要方面
1.創新模式,要處理好三個結合
(1)本土植物與引進品種的結合實踐證明,本土植物經科學篩選、合理引導后投入公路綠化可收到更為經濟、明顯的效果。引進植物品種與本土植物相搭配可以實現公路綠化“多樣、活潑、美觀”。在貴(陽)—望(謨)公路綠化中,引進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抗旱、耐瘠、適應性好,長成后具有觀賞性的樹品,與當地樹種植相映成趣,具有明顯的視覺效果,以適應旅游觀光發展的需要。
(2)經濟型和觀賞型的結合,目前應大量栽植的觀賞性、經濟型等樹種,因其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與實用價值,成為公路部門綠化的主要樹種,美中不足的是,大量栽植這些樹種,山區綠化品種單調、形式呆板的狀況就不能得到改觀,不能適應現代公路綠化發展的需求。近年來松柏、百日紅、紫葉李、碧桃等觀賞性樹種被逐漸引入到公路綠化中,與楊樹等搭配種植,實現“花園式景觀公路”,從而提升公路綠化檔次。
(3)平面化和立體化的結合山區公路起伏跌宕,高坡、低谷較多。在實施公路綠化時,要本著“見縫插綠”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將公路綠化分為“上、中、下”三層。一般路段以公路邊坡腳種植喬木為好;路肩及綠化平臺、邊坡種植紫穗槐、刺槐等灌木;在灌木層與路肩之間點綴草花則。挖方路段則在邊坡腳栽植攀延莖類植物,如爬山虎,實現路塹邊坡綠色覆蓋,邊坡腳綠化平臺點種草花或其他適宜植物。借勢造綠、平縱結合,實現綠化長廊式生態環保公路。
2.苗木栽植管護實用方法
(1)優化母地。以積肥沃土、保栽保活為目的,對綠化母地進行土質改良。在實踐中采用冬季規劃、備坑、換填新土并沃化的方法,效果顯著。對春季開展綠化的地段提前備坑,樹坑要盡量大于苗木實際占位,并對出坑土進行換填。對客土進行增施肥料、沃化,是保證植物生長的需要。新晨
(2)優選苗木。苗木規格要相應大一些,一般喬木胸徑5-8厘米以上,不僅栽植效果即栽即現,而且對山區環境適應性較強。苗木裸根要選根系完好的,以保證根系功能。對于不能及時入土栽植的苗木,要保持水分供應,裸根植物可在栽植前用清水浸泡,使苗木充分吸足水分,浸泡時間在3-5天之間,以保持植株水分,提高成活率。
(3)合理澆灌。新栽植的路樹,應在定植后的半月內澆2-3遍水,使原有根系逐步恢復生理機能,并發展新根,保證成活。春初土壤解凍,樹木發芽前,澆一次“解凍水”,避免出現“梢條”現象,保證樹木發育需要。澆水后要用土封培,呈虛松狀態,對新株基部起到良好作用,并保證植株根部呼吸。
(4)施肥、防蟲。新植期,在行道樹根系伸及范圍內,適時、適量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加速樹木的生長,還可以提高其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施肥時應注意與澆水結合進行。
對于苗木病蟲害防治,除每年春秋兩季在樹干距地面1-1.5米處涂刷稀石灰漿、石灰硫磺漿或粘土硫磺漿,以防菌染腐爛,增加路樹美觀外,對于常青類灌木,還應根據當地氣候及栽植品種,掌握其易發蟲病害周期并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消滅越冬蟲卵、蛹,燒毀落葉蟲嬰、蟲繭,及時消除衰弱木、病蟲木,防止病害蔓延。
四、結語
貴(陽)—望(謨)、望(謨)—冊(亨)、望(謨)—羅(甸)公路應選擇楊樹、檜柏、紫葉李、百日紅、碧桃、紫穗槐、刺槐等幾種樹種搭配,分段分層次栽植,在自然植被和適時草花映襯下,達到了“外喬、中灌、內花草”的立體化、景觀化的良好效果,從而形成適宜的山區公路綠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