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氯化亞砜生產工藝技術特點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氯化亞砜生產工藝技術中,因工藝方法不同,可以分為氯磺酸法、聯產法、二氧化硫氣相法、三氧化硫氣相法。以上技術在原料選擇、反應控制等方面要求各不相同,通過對以上工藝進行比較,選出更優工藝方案。
關鍵詞:氯化亞砜;氯磺酸法;聯產法;二氧化硫氣相法;三氧化硫氣相法
1.概述
氯化亞砜又稱氯氧化硫或亞硫酰氯,其分子式為SOCl2,分子量為118.97,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其相對密度為1.676,熔點為-104.5℃,沸點為78.8℃,遇水容易分解為氯化氫和二氧化硫。氯化亞砜能溶于苯、氯仿和四氯化碳,其能與醇或者酚反應生成氯化物。氯化亞砜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精細化工產品和中間體,用途廣泛,主要應用于醫藥、農藥、顏料、染料、食品添加劑、電鍍、感光材料和電池等行業。目前,國內的氯化亞砜主要應用于醫藥、農藥、染料等行業。在醫藥行業,氯化亞砜的消費比例較大,主要用于布洛芬、腦復新、環丙沙星等藥物的生產。在農藥行業,主要用于甲氰菊酯、水胺硫磷、溴氨菊酯、硫丹、殺鼠劑等的生產。在染料行業,主要作為氯化劑使用,用于活性翠蘭K-GP、K-GL、KM-GB、硫化艷綠,以及其它染料、染料助劑等的生產。在食品行業,氯化亞砜作為三氯蔗糖的主要原料使用。三氯蔗糖是以蔗糖為原料,經過氯代制得,是一種非營養型的甜味劑,極易溶于水,呈白色粉末狀,甜度是蔗糖的600到800倍左右。
與傳統的甜味劑相比,其優點為:甜度高,味道正,物性與蔗糖相似,沒有不愉快的苦后味及其他的怪味;安全性高,無副作用,已使用20余年,未發現不良反應;有非常好的溶解性和穩定性,高溫環境下甜味不會改變,其結晶物在20℃的干燥環境下可儲存4年之久,其水溶液在常溫環境下可儲存至少1年以上;其在人體內幾乎不會被吸收,不會引起肥胖等問題,攝入后也不會影響血糖,在口腔內也不會被微生物代謝、酶解,所以不會引起齲齒,能保護牙齒健康,是肥胖人群、老年人以及心血管病患者非常理想的甜味替代品。在電池行業,氯化亞砜主要應用于高性能電池的生產制造,其與四氯化鋁鋰等配置而成的電解液所制造的電池,存儲溫度高,放電時間長,其與十氯十硼二鋰配置制造的電池,使用性能也非常好。氯化亞砜還可以用于表面活性劑、纖維素、陽離子淀粉的合成;作為溶劑和脫水劑,大量應用于間苯二酰氯和對苯二酰氯的合成,進而用于熱塑性工程塑料等的生產。
2.工藝生產技術路線選擇
根據工藝生產技術路線的不同,主要分為氯磺酸法、聯產法、二氧化硫氣相法、三氧化硫氣相法。(1)氯磺酸法:我國已于較早時間研發了氯磺酸法,過去此方法作為主要生產方法使用。該方法以硫磺粉、氯氣、氯磺酸為主要原料,主要反應步驟為:①將硫磺粉與液氯輸送至合成反應器反應生成二氯化二硫,反應溫度為50℃至80℃;②在催化劑氯化亞鐵或三氯化鐵的作用下,氯氣與二氯化二硫反應生成二氯化硫;③在催化劑三氯化銻的作用下,二氯化硫和氯磺酸反應生成氯化亞砜,生成后的物料經精餾后得到最終產品。優缺點:該方法成本較高,技術較落后,副產物較多,三廢中污染物含量較高,最終產品質量較差(純度≥80%),總收率僅為41%左右,雖然目前國內適用此方法的廠家比例較大,但是該工藝技術方法正逐漸被市場淘汰。(2)聯產法:此方法又稱為五氯化磷法,該方法以三氯化磷、二氧化硫、氯氣為原料,主要反應步驟為:①將三氯化磷與氯氣輸送至合成反應器,反應生成五氯化磷,反應溫度為45℃至60℃,反應時間約為5至6小時;②繼續加入二氧化硫,反應生成氯化亞砜和三氯氧磷,生成后的物料經精餾后,從塔頂得到最終產品,產品純度在95%以上,塔底得到的副產物為三氯氧磷,純度在98.5%以上。
優缺點:該生產技術方法由我國自主研發,并已用于實際生產,此方法工藝較簡單,技術成熟可靠,生成過程容易控制,運行穩定性高,投資較少,收率較高(約85%),并且此方法生產的產品質量好(純度≥95%),污染小,副產物三氯氧磷的價值也較高。因此,使用此生產技術方法對改變國內生產狀況,替代進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適用于中小企業。但因產品中的磷含量較高,使得產品質量欠佳,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氯化氫對環境影響大、腐蝕嚴重。以上因素制約了該生成技術方法的發展。(3)二氧化硫氣相法:二氧化硫氣相法主要以硫磺、二氧化硫、氯氣為原料,反應溫度≥200℃,在催化劑活性炭的作用下,生成氯化亞砜,反應后的物料再經精餾后得到最終產品。
優缺點:該方法原料成本低,產品純度高(≥95%),收率較高(約65%)。但是,此方法投資較大,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才適用。此技術方法實現了氣相連續合成,其中不完全反應的二氧化硫經分離后可以循環使用。該方法技術先進,產品穩定性高,生產的產品無色透明,生產過程基本無“三廢”產生。此工藝方法以拜耳(德國)、朗莎(瑞士)為代表,現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引進了該技術,此技術逐步成為我國氯化亞砜的主要生產工藝方法。(4)三氧化硫氣相法:三氧化硫氣相法主要以三氧化硫、硫磺粉、氯氣為原料,催化劑為SbCl,主要反應步驟為:①由硫磺與氯氣反應生成二氯化二硫;②由二氯化二硫與氯氣反應生成二氯化硫;③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反應生成氯化亞砜,反應溫度約為40℃至60℃,反應后的物料經精餾得最終產品;④反應過程中,控制三氧化硫、氯氣稍微過量,這樣可以使得殘余的二氯化硫減少。
優缺點:該方法工藝生產技術較先進,產品質量好,純度高(≥99.6%),無“三廢”排放,副產的二氧化硫可循環使用,但是生產成本較二氧化硫法高,投資較大,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才適用。原料三氧化硫當溫度超過30℃時有爆炸危險,故三氧化硫的輸送、存儲要求也較高。此生產方法以拜耳(德國)為代表,目前國內暫無此工藝,想要達到大規模生產還不成熟,并且國外對此技術還實行封鎖。
3.綜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⑴氯磺酸法已逐步被淘汰;⑵聯產法的投資最少,投資回收期較其他方法短,比較適用于中小型企業,但是其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產品質量欠佳,環境影響較大;⑶二氧化硫氣相法和三氧化硫氣相法的生成成本相對其他方法較低,所得產品質量好,純度高,但是總投資較高,適用于較大規模的生產,但是三氧化硫法因國外技術封鎖原因,國內暫無使用此工藝生產氯化亞砜的裝置。因此,目前國內生產氯化亞砜的幾種方法中,二氧化硫氣相法優于其他方法,可實現氣相連續合成,不完全反應的二氧化硫可循環使用,基本無“三廢”,轉化率較高,產品品質好,是國內氯化亞砜發展的方向。
作者:婁哲翔 單位:中國化學賽鼎寧波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