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逐漸成為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時代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將是我國較長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推動鄉村振興必須把握住農村生態治理這個重點任務,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構筑系統完善的環保堡壘,逐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擴大農民的生態環境治理參與力度,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隨著我國農村經濟不斷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農村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景象,但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依然是困擾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問題。當前,我國農村農業生產污染、工業生產污染以及生活污染交叉滲透,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善,監管力度缺失、執法能力不足、公眾參與不夠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治理。立足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堅持科學思想的引領,制定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專門性法律,逐步提高各部門執法能力,加強公眾參與力度,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一、新時代要堅持科學思想的引領,建設美麗鄉村農村
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任務,需要堅持科學思想的引領。新時代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依法治國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繼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2020年6月8日至10日,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文化旅游業,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鄉親們持續獲益。”立足新時代,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著力解決好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尤其是要解決好農村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三大污染問題,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搞好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處理問題,緩解農村生態問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各級村委會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制定嚴格的污染排放標準和農藥、化肥使用標準,監督企業的污染排放,嚴格農村環境保護到戶到人,促使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自覺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二)樹立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切發展行動都是由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五年后黨的五中全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要解決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就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尤其要解決企業帶來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制定企業污染排放新標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同時,要根據各地農村特點,積極創新農村產業形式,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如山東省壽光市打造的綠色無公害、營養價值較高的壽光“品牌蔬菜”。
(三)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推動農村綠色發展
新時代要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問題,必須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樹立“生命共同體”的創新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正確解決農民與農業生產、農村環境的關系問題,引導農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農民自覺參與農村環境治理,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村環境。立足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各地村委會應該起好帶頭作用,積極主辦各類環保教育活動,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同時,要制定合適的村規民約,監督村民遵守實施。
二、新時代要構筑系統完善的環保堡壘,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任務,我們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和科技創新投入,建立專門的農村環保法,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強化環境治理隊伍建設,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不斷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
(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農村環保資金和科技投入
目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基本是農業生產污染、工業生產污染以及生活污染交叉滲透,這是我國農村生態問題的共性。首先,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根據不同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加大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好農村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相關設施,打好“農村廁所革命”,建設美麗鄉村。同時,要加大農村科技投入,高效處理農村污染物,重點創新農村污水的處理技術,研發污水處理技術或者引進國外高效污水處理技術,凈化污水,形成“生活污水——凈化水——農業生產”的循環利用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綠色發展。其次,要引進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解決好農村垃圾的放置問題,制定農村垃圾相關規章制度,實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努力構建農村特有的高效垃圾處理模式。最后,要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推行大規模農業生產和特色品牌化農產品,改進農業的生產技術,引進機械化生產,促使農業轉型升級,加快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產量,形成品牌化農產品,從而提高農民的農業效益。
(二)堅持以法治為保障,完善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相關立法
新時代是綠色發展的時代,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我國應盡快制定一部專門的《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法》。要堅持以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推進的立法原則,尊重和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嚴格劃分法律責任,對違反行為作出明確的責任規定,嚴格監督執行力度,加大對農村污染企業的監管,對違反法律規章制度的企業實行重罰,并及時督促企業轉型升級。同時,政府要倡導各個村委會結合本村特點,制定合適的規章制度,嚴格監管執行,鼓勵村民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對遇到的環境污染問題要及時提醒并制止,并通知村委會,嚴格懲罰制度。
(三)堅持以國內外治理經驗為參照,強化環境治理隊伍建設
新時代我國要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不僅要優化自身的治理能力,更要借鑒國內外的生態環境治理經驗,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我國治理效率,強化我國環境治理隊伍建設。首先,可以借鑒竹溪市關于公眾參與農村污染治理的理念,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污染防治,邀請村民參與農村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建設,尊重農民的環境訴求,引導農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自覺參與農村環境治理,自覺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其次,可以借鑒發達國家關于農村環境保護的立法經驗,確立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標準,確立農村污染物的排放標準,確立城市污染物向鄉村轉移的限定標準,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最后,可以借鑒國外關于農村環保的研究項目和環保人才的培養方案,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加大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人才的培養,強化我國環境治理隊伍建設,加快我國農村的環境治理進程。
(四)堅持以新聞媒體為載體,加大環境治理的監督力度
現代社會是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為了更高效地推進環境治理,我們必須重視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加大環境治理的監督力度,實事求是、真實客觀地反映農村環境問題,合力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如針對我國農村一些小企業仍然存在違法違規排放的現象,就需要通過新聞媒體披露,對此類現象定期予以曝光,強制要求企業限期整改;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中存在的貪污腐敗問題,也要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加大對環境違法的曝光力度。同時,新聞媒體可以通過采訪農村村民,了解他們對農村環境問題的訴求,向社會傳遞農民的生態環境訴求,從而督促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開展積極的環境治理工作,致力于為廣大農民建立生態宜居的農村環境,滿足農民的公眾環保利益訴求。
三、新時代要依靠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環境治理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環保專題教育活動,建立良好的公眾環保參與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活動,擴大農民的參與度,逐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自覺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開展環保專題教育活動,增強農民環保意識
新時代要解決好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主要還是依靠農民,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擴大農民的環保參與度。當前,我國農村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而且受到一些傳統舊觀念的影響,對環保知識的了解不全面,需要政府或者一些民間環保團體來對農民進行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農民了解污染物的產生、危害以及解決措施,在學習交流中逐步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使農民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同時,村干部也要做好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如每兩周召開一次村民大會,普及村民的環保知識,讓村民自由發言,講解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的生態環境利益訴求;也可以每年邀請一次大學生志愿者下鄉開展環保實踐活動,讓村民在與大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加深環保意識的樹立,積極參與農村的生態環境治理,引導村民自覺搞好自家環境衛生,共同搞好農村的環境衛生,共同構建美麗新農村。
(二)結合農村特點,建立良好的公眾環保參與機制
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問題是當今社會長時間面臨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立生態環保理念、生態環保法律和生態環保組織機制三者相結合的公眾環保參與機制。首先,要樹立綠色的生態環保理念。政府要了解農民環保參與理念的樹立情況,尊重農民的環保利益訴求,著力提升農民的環保公眾利益,使農民在共同提升生態環境整體福利和共同參與環境治理中加深環保理念的樹立,從而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其次,要建立生態環保法律。政府要建立專門的農村法律制度體系和農村法律服務相關體系,鼓勵村民積極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結合各個農村實際特點,在鄉鎮一級設立法律援助中心,配備專門的法律人員,并開展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的宣傳活動,對基層干部和普通農民實行專門的環保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擴大農民的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最后,要建立生態環保組織機制。政府要加深與社會各個環保組織的合作,適度向社會公眾組織下放權力,形成專業的生態環保組織機制系統。農村要積極邀請社會環保組織前來傳授經驗,通過交流合作,提升農村生態環保治理效率。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活動,鼓勵農民積極參與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是建設美麗新農村的緊迫問題,新時代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還需要依靠農民,激發農民的參與熱情。村委會等基層組織要改變傳統對村民的強制性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精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鼓勵農民積極參與。例如,每年開展關于“世界環境日”的農村主題活動、農村道路清潔活動、農村下水道清潔、農村環保廣告標語張貼等活動,鼓勵農民積極參與。村委會每年可以根據村民的環保參與度,按照積分制原則,根據積分的高低,評選“優秀環保標兵”,并給予他們適當的獎勵。同時,村委會要成立村民清潔小組,定期檢查村落衛生,對表現優異的給予獎勵,表現不好的適當懲罰,通過任命環保小隊長,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監督村民錯誤的行為并提出指正,在這種賞罰分明的制度規定下,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自覺維護農村環境。
作者:李欣 單位: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