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碳排放權不同交易目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企業碳排放權的持有目的企業取得碳排放權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日常經營需要。第二,用于市場交易獲得投資收益。碳排放權的不同持有目的為企業的會計核算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由于持有目的的不同,形成的會計交易或事項也不相同,致使產生不同的會計處理;同時,不同的會計交易實質會確認為不同的資產類別。其次,企業的持有目的可能會因為管理層的意圖或者企業的未來的發展規劃而發生變化。鑒于企業可能因為自身的經營情況頻繁改變碳排放權的持有目的,這導致企業很難對其進行簡單核算,企業擁有碳排放權的實際情況也比較復雜。
2.企業碳排放權的形成途徑根據企業不同的碳排放權交易目的,目前市場上企業取碳排放權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由政府無償分配。在現行條件下,對于碳排放權的分配主要采用的就是無償分配的形式,企業作為政府補助處理。(2)有償取得。主要涉及以下四種情況:①政府競拍。②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購買。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共同開展CDM項目。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節能減排所需的資金和先進技術,賺取項目所產生的碳排放權;④企業互相交易,通過JT項目購買對方的經核準的碳排放權。(3)由企業自身創造。
二、碳排放交易目的與會計計量屬性的內在聯系
1.碳排放權交易的計量屬性特點分析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主要在購置或形成碳排放權時進行初始計量。由于我國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處于探索階段,采用歷史成本進行核算可以避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會計處理的復雜性和不可靠性。但是,歷史成本忽略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的價值是會波動的,這樣有可能會低估或高估資產負債表中各項目的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能更加公允的反映財務報表經濟利益的流入流出,較好地反映企業無償取得的碳排放權或是支付對價很少取得的碳排放權的價值。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兩者處在不同的時態。在一定程度上,公允價值相比歷史成本更能反映可交易的碳排放權的經濟實質。但是,我國目前還處在碳減排量交易的初級階段,未形成一個大規模的交易市場,有時碳排放權的公允價值難以計量,企業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核算。
2.不同碳排權交易目的的會計計量屬性選擇不同交易目的的碳排放權會計計量屬性選擇如表1所示。由于企業的持有目的可能會因為管理層的意圖或者企業的發展趨勢而發生變化,企業應該應該采用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相結合的多重計量屬性以減少碳排放權交易估值的不確定性。
三、不同碳排放權形成途徑的會計計量方法
1.企業碳排放權的初始計量企業取得政府機構無償分配的碳排放權,應當按照公平市場價格確認無形資產和遞延收益,遞延收益在以后期間平均分攤,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如果碳排放權不存在公允市場價格,先暫時以名義金額(1元)計入當期損益,待以后公允價值能夠可靠估計時再做調整。企業通過對外購買方式獲得的碳排放權初始計入“無形資產”等科目,金額為企業購買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以及相關稅費,在借方確認為無形資產的同時,貸記“銀行存款”。
2.碳排放權減值的處理碳排放權的價值會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科技進步等因素影響,未來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不確定,可收回金額無法準確計量,所以應當在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對碳排放權進行減值測試。
四、結論
企業應當采用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結合的多重計量屬性。在初始取得時,對外購買的碳排放權按照支付的對價確認,即按照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對于無償取得的部分以及支付對價很少、不公允的碳排放權應該采用取得時的公平交易的市場價值進行初始計量,即歷史成本。而后續計量時,若碳排放權價值變動,企業則需要根據市場公允價值與初始計量歷史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相應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作者:張丹 程雯珺 單位: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