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坦洲鎮作為中山市的“南大門”,四周與珠海接壤,毗鄰澳門特區,是珠海澳門的后花園,素有“小澳門”之稱。隨著坦洲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優化產業結構,經濟坦洲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每年都保持電源超過10%的增長,這使城市分銷網絡的安全可靠運行的要求越來越高。10kV的線路和設備故障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的供電企業,影響正常生產用電的居民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急修人員搶修復電的壓力,同時也使我們倡導的優質服務大打折扣。而中山供電局作為全國供電企業中的“金牌企業”,對于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于是在2008年開始在各鎮區建設配網自動化系統。
1配網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優勢
電力作為我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供電體系的日益完善,在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人們社會生活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與升級。但是從實際生產與生活來看,我國現有的電力網絡和供電系統越來越難以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供電的可靠性與穩定性以及遠距離輸電能力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威脅。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電力能源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引入競爭機制,對傳統的電力能源結構進行調整,但是由于我國電力系統并沒有在技術方面做出應有調整,使得我國的電力供應體系呈現出下行與衰敗的趨勢。
科技的進步使得配網自動化技術彌補了傳統配網技術中存在的弊端,為配網技術的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持,提高了配網系統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了故障處理的及時性,為客戶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為配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這也是未來配網系統發展的主要趨勢。配網自動化技術將現代信息技術、通信網絡、計算機設備進行統籌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現代化的配網技術能夠通過科學高效的技術手段,實現對配電網絡系統的有效監管,實現電力的最優供應,根據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升供電質量與水準,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力資源供應運營的成本,從而提供更加優質的電力服務,保證我國配網自動化技術的健康發展與合理應用。
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建立需要依據原有配電網的地區分布特點,利用重合器等一次設備來實現分散危險、分散效用的作用,這樣當故障區域出現故障時,配電網自動化系統能夠及時地將故障區域與整個系統進行隔離,保障整個系統不受影響,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同時配網自動化技術與現代的通信技術相結合,這樣計算機對于故障區域能夠做出及時的反映和準確的定位,并可以根據系統中設置分析故障的原因,為工作人員的維修恢復供電提參考,提高配網管理的效率。
2中山市坦洲鎮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2.1配電網饋線自動化和故障定位“二遙”綜合應用中山局2008年開始推廣配電網饋線自動化和故障定位“二遙”綜合應用。10kV架空線是安裝饋線自動化設備的一部分,安裝故障電纜線和饋線自動化終端定位裝置,故障定位終端獲得的遙測數據GPRS無線通信傳輸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將“兩個遙控器”信息集成配合完成斷裂帶的拓撲分析,以確定故障區域,并通過短信通知相關人員。供電局借此可以及時、準確地到現場處理故障,大大縮短故障排除時間,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截至2015年6月,中山市坦洲供電分局共安裝完成212套饋線自動化終端、49套故障定位終端的接入工作。負責對柱上開關、開合、環網柜,配電變壓器等監控所轄配電自動化終端,就必須實現FTU、TTU等三遙功能,而且可以實現故障識別和控制功能故障隔離和恢復供電的非故障區域與配電自動化主站和子站,以實現城市配電網運行狀態檢測、網絡重構、優化運行和網絡故障。坦洲鎮架空線路柱上開關多采用珠海許繼的VSP5真空負荷開關,饋線自動化終端與Open3000系統配套的D23PD/AG型,其容量為9路遙測量、8路遙信量、4路遙控量,具有與上級站通訊的RS-232接口,也有與下級站通訊的RS-485接口。其主要功能有:收集的數據采集和處理,遠程控制轉移和就地控制,故障識別、故障隔離和負載,遠程命令接受和轉發數據必須適應通信功能。坦洲鎮電纜網安裝的二遙故障指示器終端使用的是山東科匯的,故障指示器探頭短路故障探頭3個、接地故障探頭1個、面板二遙終端通信模塊,可實現后臺子站及主站線路短路、接地故障動作狀態采集及上傳;環網柜、開閉所內高壓開關合分閘狀態采集及變位后主動上傳;實現線路負荷電流的采集及上傳;就地參數設置及校時功能;自診斷、自恢復;提供RS232、RS485等接口,可以與GSM/GPRS等各種通信模塊連接,實現無線通信。
2.2系統結構根據中山供電局配網自動化管理的需要,中山局配網自動化系統(OPEN3200)結構形成了集中分布式的體系特點,即在調度端建設配網自動化主站,在城區和鎮區共24個供電分局建設區域或遠程監控工作站,實現對數據信息進行集中采集、分散監控的功能。OPEN3200系統網絡結構采用分布式開放局域網交換技術,雙重冗余配置。專線數據采集服務器、SCADA服務器、歷史數據服務器直接接入100/1000M骨干局域網。配調工作站及24個供電分局遠程工作站通過100M交換機接入骨干網絡。Ⅲ區網絡以及無線公網采集網絡均通過物理隔離裝置接入主干網絡。整個系統分為數據處理及儲存服務主干網、配電系統調度網、專線數據采集網、無線數據采集網、WEB服務及Ⅲ區數據交換網、遠程工作站六個部分。OPEN3200系統遵循IEC61970/61968標準,具有良好的開放性,生命力強大。它重點解決了配網自動化系統數據的實時采集、模型的建立、拓撲關系和圖形處理等問題,實時應用和管理應用形成有效互補的關系。OPEN3200系統在功能上劃分為六個部分:平臺功能、SCADA功能、DA功能、配網管理應用功能、配網高級分析功能和WEB功能,上述幾個子系統的功能模塊共享統一的模型、圖形和數據。
2.3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成果坦洲鎮在配電自動化(饋線自動化和故障定位)實用化運行以來,運行可靠,故障率低,維護工作量少,能正確分段隔離或定位發生在10kV線路上的短路故障和接地故障,大大提高了坦洲的供電可靠性。以下是坦洲供電分局在系統投運前后平均故障隔離時間對比:投入饋線自動化后故障隔離時間由3.3小時降低為30.38秒,投入故障定位后故障隔離時間由56.3分鐘降低為21.6分鐘。該系統可以幫助運營商迅速找到故障點,縮短故障隔離,有力地支持了經銷網絡的快速恢復工作。配電自動化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電力系統維護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提升整個電力供應設備的安全性與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延長電力設備的使用壽命。配電自動化技術在坦州鎮的高效應用能夠在能源供應與保證領域,提升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生活質量、投資前景好壞的作用條件。配電自動化技術在坦州鎮的應用能夠提升坦州鎮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步轉變當地經濟發展的模式與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實現坦州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配電自動化技術在坦州鎮供電系統之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提升當地電力系統的管理水平,由于計算機等信息設備與技術的參與,使得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之中的各種信息、數據能夠迅速地進行傳遞、收集與反饋,并基于此,對電力使用情況、使用效率、穩定性做出全面的評估,實現對電力供應系統的穩定控制,極大地提升了坦州鎮電力系統的服務性能,提升勞動生產率與服務質量與水平,為電力改革的深入進行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結語
10kV配網是電力系統終端環節,直接面向客戶,其線路長、設備多,工作環境比較復雜,生產安全運行水平供電企業直接影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要注意的配網自動化的建設,要總結實踐經驗,使配網自動化日常維護的優化工作,提高供電線路的可靠性,以保證電網的安全、經濟、穩定運行,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周慧彬 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山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