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典自然法哲學人權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權利、人權的話題從古希臘到今天一直是法學界討論的熱點問題。本文首先介紹古典自然法哲學中幾位代表人物的人權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近代意義上的人權概念的形成過程以及人權原則作為憲法基本原則的原因,最后,結合我國人權原則在憲法文本中缺失的基本現實提出了完善我國人權制度的一點建議。
關鍵詞:古典自然法學;人權原則;缺失;完善
“權利、人權,長期以來一直是哲學和法學范圍的問題,一直是政治學說和憲法理論中的重要問題。”人權是指人的權利。人權的思想或者說是廣義意義上的人權觀應該說是非常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當時的思想家們提出了關于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的自然法則的思想。但事實上,這個時期的自然法原理常常被用作義務,而不是“人權”。因此,古代樸素的平等、自由觀念,并不是近現代意義上的人權觀念或者說狹義上的人權觀。
1古典自然法哲學的人權觀
荷蘭的格老秀斯雖然認為存在自然狀態下的權利,但是他卻反對“主權在民”、民權高于君權論。他認為,人們在通過社會契約建立國家時,就將個人的一切權利交給了國家。“人民對于國家的政體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既定之后,人民的職責就終結了,絕對無任何革命的權利?!奔慈绻藗兺ㄟ^契約建立的是君主制國家,就是將一切權利都交給了君主。君主行使國家主權是不受約束、不受限制的,不管君主是好是壞,就是君主無道,人民再也不能反對他或懲罰他。格老秀斯明確地表述了反對人民有權反抗君主的觀點。
斯賓諾莎是第一位把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作為天賦人權進行論證的思想家。在他看來,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比任何事物都更為珍貴,“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自由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自由的思考、自由的判斷是天賦人權,人們在訂立契約的時候,向共同體轉讓的僅僅是自由行動的權利,而不是也不可能是轉讓自由思想和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他認為,當人們同意締結契約,把自己的部分自然權利轉讓給共同體,以此基礎上建立的國家,制定的法律具有最高的統治效力,人們必須服從這種統治,否則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墒沁@并不意味著,最高統治者的權力是絕對的,當統治者的力量侵犯了人們締結契約時所保留的那部分天賦人權,人們有權利廢除舊契約重新訂立新的契約。
霍布斯從人的本性、目的和動機出發來描述自然狀態,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但人在體力、智力、生理、教育和經驗上是有差別的。但是從能力方面比較則是平等的,因此人們的目的是“自我保存”即自衛的權利。在霍布斯看來,按契約所建立的主權是由人們相互訂立的約定而產生的,而人們互相約定建立主權的目的就是為了相互間的和平與防衛以及對共同敵人的防衛。
2人權原則作為憲法基本原則的原因
在以自由、平等為旗幟的資產階級革命,席卷整個歐美大陸的腐敗的封建專制王朝后,資本主義各國厲行憲政以保障人權。同時以人權原則作為憲法的基本原則。
人權原則之所以是憲法的基本原則,是因為:首先,人權是憲法的源泉。從人權理論來看,西方憲法哲學界及法律實踐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大陸法系主張法定人權觀,而英美法系是天賦人權觀,但從憲法存在的合理性與正當性來看,憲法都是源自人權并集中體現人權這一根本價值的。沒有人權,就沒有憲法。人權是憲法的來源,而憲法是人權保障的結果?!皯椃ú⒉皇莻€人權利的源泉,而是其結果。”這是英國法治即憲法治理的一條基本原則?!皣栏竦貋碚f,它們并不是‘憲法權利’。但是它們是由憲法來保護的?!豹?/p>
另外一方面,人權是憲法的基本內涵,憲法是人權保障的形式。在憲法所體現的多元價值體系中,人權具有終極價值,人權規范也是最重要的規范。由于人權是人作為人的最基本要求,同時,人性又是脆弱的,“因為人類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所以我們把人權保護托付給制度而非個人。于是我們選擇了憲法這一彰顯人民權利的紙。從實證法的角度來看,世界各國憲法規范體系大多由國家機構組織規范和公民規范這兩個主體部分構成,“人權規定就是構成憲法的核心的‘根本規范’”。因此,大多憲法將人權規范置于組織規范之前,并且具有最高的價值和效力。3人權原則在我國憲法上的缺失及完善
人權原則作為憲法的基本原則,在當代成為了檢驗一個國家法治狀況好壞的標準之一,而我國也一直致力于人權事業的建設。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將保障人權、實現人民的當家作主作為奮斗目標,在立憲和人權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豆餐V領》以及四部憲法確立的人民主權原則為保障人權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和法律基礎。四部憲法還對公民基本權利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尤其是現行的1982年憲法的制定,極大地推動了我國人權保障事業的發展。
雖然我國人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從憲法規范層面來看,我國憲法和人權保障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首先,公權力機關人權觀念的缺失。我國憲法和其他國內法缺乏對人權原則或將人權作為最高價值目標的明確規定,從而造成整個社會尤其是公權力機構及其政府工作人員對人權的地位、內容和標準等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一些淡漠人權、無視人權、侵犯人權的事件的發生。
其次,我國憲法文本中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內容,與我國人權保護現狀存在著明顯的滯后。在現實中存在并運行著的某些權利并沒有在憲法中得以體現,如公民的訴訟權;此外,公民對權利的訴求也沒有在憲法中體現,如生存權、發展權、環境權等公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進一步說,憲法規定與我國承擔的國際義務等都存在著明顯的背離。如,1997年和1998年我國先后簽署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家公約》確定的人權分別有22項和10項,并且《公約》確定了締約國分別負有“逐步實現”和“不得克減”,而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共有17項,其內容與兩個人權公約有較大出入。
綜上所述,我國必須努力推進憲法的發展以促進我國人權事業的繼續進步,完善憲法是保障我國人權的前提。同志在紀念憲法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曾指出:“實踐沒有止境,憲法也要隨著實踐根據實踐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經驗和新認識,及時依照法定程序對憲法的某些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使憲法成為反映時代要求、與時俱進的憲法?!?00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人權入憲”的修憲建議。這條“人權入憲”是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對憲法和人權保護而言意義十分重大。它將逐漸在整個社會和憲法中確立人權保障是國家最高價值的歷年,廓清關于人權與憲法、人權與社會主義、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等的關系,將使尊重人權、保障人權成為全社會尤其是國家機構的基本工作準則,從觀念到制度,以及立法的指導思想,都將隨之改變。
當然,“人權入憲”只是我國人權事業發展中的里程碑,它只是為人權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礎和契機。人權的保障還有賴于憲法有效地實施,其核心在于確立違憲審查制度。西方國家推行憲政的歷史較長,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財富。我們可以借鑒其優秀成果,結合我國的政治、法律、歷史和社會等實際,設計出符合國情的,行之有效的違憲審查制度。
參考文獻
[1]徐愛國.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鄂振輝.自然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5.
[4]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M].商務印書館版,1998.
[5]鄂振輝.自然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5.
[6]霍布斯.利維坦[M].商務印書館,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