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水景設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水體的特性
1.1人對水的親水性
人一般都喜歡水,和水保持著較近的距離。當距離很近的時候人可以接觸到水,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感受水的親切,水的氣味、水霧、水溫都直接刺激著人,讓人感到興奮。當距離較遠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視覺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邊,實現近距離接觸;有時候,水景設置得較為隱蔽,但是可以通過水聲來吸引人。
由于人的親水性,在居住區里,應該縮短人和水面的距離,在較為安全的情況下,也可以讓人融入到水景中。人們喜歡立于水面,直接接觸到水,小孩子喜歡在淺水中嬉水,涉足水中盡情玩樂。在特殊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潛入水中,身臨其境,欣賞水下環境的魅力等。見圖(1)
圖(1)
1.2水的環境特性
在常溫下是一種液體。本身并無固定的形狀,其觀賞的效果決定于:盛水物體的形狀、水質、周圍的環境。水的各種形狀、水姿,都和盛器相關。盛器設計好了,所要達到的水姿就出來了。水體周圍環境的風、溫度、光線等自然因素,也會影響水體觀賞效果。例如刮了大風。波濤洶涌,哪來欣賞水面倒影?溫度下降,水結成冰,波光瀲滟的湖面,變成光滑耀眼的冰場,觀賞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園林水體賴以依靠的盛器,有兩種主要的分別:
(1)自然狀態下的水體。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邊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狀態下的水體。如噴水池、游泳池等,其側面、底面均是人工構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與海、河、江、湖、溪相關聯。這類水景設計必須服從原有自然生態景觀,自然水景線與局部環境水體的空間關系,正確利用借景、對景等手法,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形成的縱向景觀、橫向景觀和鳥瞰景觀,應能融和居住區內部和外部的景觀元素,創造出新的親水居住型態。
2.1自然水景的構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觀元素內容
水體水體流向,水體色彩,水體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駁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碼頭、古建筑等),沙灘,雕石
水上跨越結構橋梁,棧橋,索道
水邊山體樹木(遠景)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動植物(近景)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魚鳥類
水面天光映襯光線折射漫射,水霧,云彩
景觀元素內容:
水體水體流向,水體色彩,水體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駁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碼頭、古建筑等),沙灘,雕石
水上跨越結構橋梁,棧橋,索道
水邊山體樹木(遠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動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魚鳥類
水面天光映襯光線折射漫射,水霧,云彩
2.2居住區中的沿水駁岸(池岸)
駁岸是親水景觀中應重點處理的部位。駁岸與水線形成的連續景觀線能否與環境相協調,直接關系到水景效果的獨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區中,駁岸的形式可以分為規則式和不規則式。規則幾何式池岸一般處理成人們坐的平臺,它的高度應該以人們的坐為標準,池面距離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觸摸到水為好。這種規則式的池岸構圖比較嚴謹,限制了人和水面的關系,在一般的情況下,人是不會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規則的池岸與人比較接近,高低隨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較自由,設計得很自然。岸邊的石頭可以供人們乘坐,樹木可以供人們納涼,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這時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卻不能阻隔人和水的親近,反而縮短了人和水的距離,有利于滿足人的親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為人工化水景為多。根據庭院空間的不同,采取多種手法進行引水造景(如疊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場地中有自然水體的景觀要保留利用,進行綜合設計,使自然水景與人工水景融為一體。庭院水景設計要借助水的動態效果營造充滿活力的居住氛圍。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區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設計要借助水的動態效果營造充滿活力的居住氛圍。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區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區的景觀。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關園林營造的書《作庭記》把瀑布分為“向落、片落、傳落、離落、棱落、絲落、左右落、橫落”等十種形式。不同的形式表達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僅希望欣賞到優美的落水形象,而且還喜歡聽落水的聲音。見圖(2)
圖(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為滑落式、階梯式、幕布式、絲帶式等多種,并模仿自然景觀,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設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導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慮到觀賞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飾面的白色花崗石作為落水墻體。為了確保瀑布沿墻體、山體平穩滑落,應對落水口處山石作卷邊處理,或對墻面作坡面處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會產生不同視覺、聽覺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為設計的關鍵參數,居住區內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階梯式的多級跌落瀑布,其梯級寬高比宜3:2-1:1之間,梯面寬度宜在0.3-1.0m之間。見圖(3)
圖(3)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園林中溪澗景色的精華,再現于城市園林之中,居住區里的溪澗是回歸自然的真實寫照。小徑曲折多次,溪水忽隱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聲音,丁冬做響,人達到了仿佛親臨自然的境界。見圖(4)
圖(4)
(1)為了使居住區內環境景觀在視覺上更為開闊,可適當增大寬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塊石,并與水生或濕地植物的配置相結合,減少人工造景的痕跡。溪流的形態應根據環境條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寬和所用材料進行合理的設計。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兩種。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應小于0.3m,以防止兒童溺水,同時水底應做防滑處理。可供兒童嬉水的溪流,應安裝水循環和過濾裝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種養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水生動植物,增強觀賞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應根據地理條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為0.5%,急流處為3%左右,緩流處不超過1%.溪流寬度宜在1-2m,水深一般為0.3-1m左右,超過0.4m時,應在溪流邊采取防護措施(如石欄、木欄、矮墻等)。
3.4生態水池
生態水池是適于水下動植物生長,又能美化環境、調節小氣候供人觀賞的水景。在居住區里的生態水池多飼養觀賞魚蟲和習水性植物(如魚草、蘆葦、荷花、蓮花等),營造動物和植物互生互養的生態環境。水池的深度應根據飼養魚的種類、數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確定。一般在0.3-1.5m,為了防止陸上動物的侵擾,池邊平面與水面需保證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與池底需平整以免傷魚。池壁與池底以深色為佳。不足0.3m的淺水池,池底可做藝術處理,顯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與池畔宜設隔水層,池底隔水層上覆蓋0.3-0.5m厚土,種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靜為主,營造一個讓居住者在心理和體能上的放松環境,同時突出人的參與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樂園、海濱浴場等)。居住區內設置的露天泳池不僅是鍛煉身體和游樂的場所,也是鄰里之間的重要交往場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極具觀賞價值。
4.1游泳池
居住區泳池設計必須符合游泳池設計的相關規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規比賽用池,池邊盡可能采用優美的曲線,以加強水的動感。泳池根據功能需要盡可能分為兒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兒童泳池深度為0.6-0.9m為宜,成人泳池為1.2-2m.兒童池與成人池可統一考慮設計,一般將兒童池放在較高位置,水經階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證了安全又可豐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須作圓角處理,鋪設軟質滲水地面或防滑地磚。泳池周圍多種灌木和喬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陽設施,有條件的小區可設計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設備及區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兩種。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兒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過0.3m,池底必須進行防滑處理,不能種植苔藻類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應設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臺和踏步石(汀步),面積不小于0.4×0.4m,并滿足連續跨越的要求。上述兩種涉水方式應設水質過濾裝置,保持水的清潔,以防兒童誤飲池水。
5、裝飾水景
裝飾水景不附帶其他功能,起到賞心悅目,烘托環境的作用,這種水景往往構成環境景觀的中心。裝飾水景是通過人工對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細、高低、大小、時間差等)達到藝術效果,并借助音樂和燈光的變化產生視覺上的沖擊,進一步展示水體的活力和動態美,滿足人的親水要求。
5.1噴泉
噴泉是西方園林中常見的景觀。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園林中運用,利用動力驅動水流,根據噴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創造出不同的噴泉狀態。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對水的射流控制是關鍵環節。
5.2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觀的精華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擴大視覺空間,豐富景物的空間層次,增加景觀的美感。倒影池極具裝飾性,可做的十分精致,無論水池大小都能產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樹木、小品、巖石前都可設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設計首先要保證池水一直處于平靜狀態,盡可能避免風的干擾。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綠色材料鋪裝(如黑色塑料、瀝青膠泥、黑色面磚等),以增強水的鏡面效果。
參考文獻:
[1]城市居住區外環境設計,姚時章、王江萍,重慶大學出版社
[2]建筑小環境,劉文軍、韓寂,同濟大學出版社
[3]園林構成要素事例解析——水體,張志金、王艷紅等著,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4]中國園林美學,金學智,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中國園林鑒賞辭典,陳從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試行稿)》
1.1管道材質的選擇
在早期的園林水景工程中,熱鍍鋅鋼管受到熱捧,雖施工成本不高,但因長時間處于水中而表面被腐蝕,影響水景觀的欣賞效果。為了設計出合理的水景,可以采用不銹鋼管與upac管相結合,這樣不僅控制水景工程施工的成本,也防止水管長期浸于水中而被侵蝕等問題,可以合理有效地解決水景工程建設中管道材質的問題。
1.2水景設計的不同方法
1.2.1建立人工噴泉。人工噴泉適合建立在許多地點,如大型廣場、小型公園等,根據園林景觀的整體空間大小,選擇人工噴泉的大小,并可以建立音樂噴泉,使水流與音樂節拍相互配合,形成美輪美奐的表演。
1.2.2建立人工瀑布。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人工瀑布是最為常見的水景設計,人工瀑布既能實現水的循環使用,又能通過水流形成氣勢磅礴的園林景觀,使得園林景觀層次豐富,更為吸引。
1.3水景水位設計
如今,水景已普遍進入城市居民小區,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噴頭等射吸式噴頭,這類噴頭對水位的變化十分敏感,若水位稍有變化,噴射的高度和水形就會產生極大的變化,給賞玩的居民帶來不悅的情緒,因此對水位的控制非常有必要。裝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裝置,以便液位超過時,能迅速溢流排出多余的液體,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再采用水位液壓式控制閥以及水位獨立平衡閥,并且通過連通管道連接水景水池。
1.4動植物搭配設計
首先,選擇植物時,應選擇具有美感的水草,搭配與種植不同水草,盡量避免選擇繁殖能力過于旺盛的水草,以免造成水草遍布整體水體環境,甚至導致水體被破壞,影響水景設計的效果。其次,在選擇動物時,可以在水景設計中飼養部分的水生物種,如鯉魚等,通過水生物種的繁殖與生長,可以帶動水景的循環,防止水體出現固化,成為死水。此外,通過水生動物,還能增強水景設計的觀賞性,使得水景設計充滿生機,不至于單調乏一。3.5建設與水景設計相符合的建筑物在進行水上建筑物的設計與建筑時,必須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證建筑物的安全與實用,才能進一步去考慮建筑物的美觀與設計,使得建筑物與園林整體景觀設計相協調。在現代園林景觀中,較為常見的建筑物是水景橋,水景橋的設計有許多種類,從設計風格來看,既有中式傳統橋廊設計,又有西式宮廷設計;從建筑材料來看,既有傳統的石橋,又有現代化的木橋,設計與建筑過程中,應結合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進行選擇,使得建筑物與園林景觀相映成輝。
2結語
眾所周知,水作為自然環境要素中的一種,具有流動性,可以說,是具有生命力的體現,也是維護園林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由于水的流動性與不可塑性,使得水能表現出無窮無盡的形狀,也可以通過與園林景觀的假山、樹木組合,形成聲音、形態、色澤的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水的景觀效果,是指人通過對園林景觀中的水的形態、聲音、流速等的視覺、聽覺、嗅覺等的感受,所產生的對園林景觀的興致與興趣,是自然環境與人的主觀感受相結合的表現。水景設計充分體現了水與園林結合所產生的線條美、聲音美、動態美、色澤美等多種美學上的特征,因此,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著重把握對水景的設計與考慮。
2水景設計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
①水景設計能增強園林景觀的美學效果。我國是園林設計十分發達的國家,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園林設計中就追求美學上的效果,追求園林景觀給人所帶來的意境與感受。因此,我國傳統園林景觀中,水景設計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達到了較高的造詣,如在我國著名的蘇州園林中,水景設計種類多樣,既有流動的,又有靜止的,既有環廊繞柱的,又有獨立成片的,水景的設計使得蘇州園林整體效果呈現出紛繁多樣的特點,更增加了蘇州園林的藝術氣息,使得人們在園林中充分地感受到美與自由。②水景設計滿足園林中生態多樣性的發展需求。園林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運行與發展離不開水,若園林景觀中僅僅有單一的樹木,在短期內園林景觀可能不會受到影響,但就長期來看,缺乏水進行調整,園林生態系統會出現不協調的現象,甚至導致生態系統的逐步衰竭。
3如何在園林景觀中進行水景設計
3.1結合現代化技術,展現水的美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在現代園林景觀中,應充分結合現代化技術,利用高科技來展現水的美。通過使用光、電以及各種新型材料與設計使得水景可以實現循環使用,既節約了水資源,又能使得水景設計更為吸引,如通過小型的音樂噴泉,展現水的柔軟與力度。
3.2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水景設計
在進行水景設計時,應結合園林景觀內部的地形、地勢以及植物生長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水景設計,使得水景設計種類多樣,符合園林景觀的整體特征。進行水景設計可以從以下2種方法入手:其一,建立人工噴泉。人工噴泉適合建立在許多地點,如大型廣場、小型公園等,根據園林景觀的整體空間大小,選擇人工噴泉的大小,并可以建立音樂噴泉,使水流與音樂節拍相互配合,形成美輪美奐的表演。其二,建立人工瀑布。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人工瀑布是最為常見的水景設計,人工瀑布既能實現水的循環使用,又能通過水流形成氣勢磅礴的園林景觀,使得園林景觀層次豐富,更為吸引。
3.3水景設計與動植物的組合
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動植物與水流的組合,能使得動植物煥發活力,而動植物反過來也可以改善水體的質量,凈化水體,使得水體更為干凈與清潔,共同營造良好的環境。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需要將水景設計與動植物相互結合,營造具有生命力的空間。首先,在進行植物的選擇時,應選擇具有美感的水草,將不同水草進行搭配與種植,盡量避免選擇繁殖能力過于旺盛的水草,這會使得水草遍布整體水體環境,甚至導致水體被破壞,影響水景設計的效果。其次,在選擇動物時,可以在水景設計中飼養部分的水生物種,如鯉魚等,通過水生物種的繁殖與生長,可以帶動水景的循環,防止水體出現固化,成為死水。此外,通過水生動物,還能增強水景設計的觀賞性,使得水景設計充滿生機,不至于單調乏一。
3.4結合水景設計建設相應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