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想象力是重要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對于很多的偉人科學家來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而對于我自己來說,想象力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創新的開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夠做到.因此我認為要想加強小學教育的創新,首先一定要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動手能力,便是對想象力的進一步升華,動手能力即是將想象力落實于實際,最終作出完美的成果.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常常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們一邊想一邊做一邊說,使腦、手、口一起參與到活動中,達到了統一和諧.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課時,我不采用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小組為單位給同學們發下我事先準備好的直徑4厘米、6厘米、5厘米的圓形硬紙板,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并記錄自己手中的圓的周長直徑并討論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通過親自去測量、討論,同學們很快就可以明白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得出結論:不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都是與這個圓本身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懸念最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巧妙地設置一些適當的懸念,創設思維上的情景,使學生們產生一定的新奇感與求知欲望,從而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就提出以下的問題:“同學們,大家誰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呢?”學生們都回答:“知道,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學生都連連搖頭.我又問:“如果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學生急著回答:“不行,沒法騎.”我緊接著追問:“為什么圓的就行呢?”學生們一聽,馬上就議論紛紛,這時我就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引導同樣增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以后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結語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感教育;師生關系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師工作極具特殊性,它是與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師的思想、情感無時不在影響著學生,它對學生的情感建立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說話的態度、語氣會直接給學生的成長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教師講話時態度要誠懇、謙遜;語氣要溫和、寬厚。與學生交談多用商量的口氣,如“誰想說說……”“誰愿意說說……”等等。在學生發表見解時,教師要親切地關注學生,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發言,尊重學生的個體。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師在課外要與學生交朋友,了解他們的想法;關懷、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溝通與他們的思想感情。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溫馨、友好的合作關系,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人格交流的生活互動關系。
二、創設情境,喚起情感
也許有教師認為,數學課特別是計算課,講的都是枯燥的數字和加、減、乘、除運算符號,要設計情境來調動情感不太容易,由此導致了計算教學氣氛的沉悶、單調。但如果我們能重視設計特定的情境,那不僅起到激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將學生的情與境中的情融合,起到導學的作用。它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內驅力”,他們就會樂意學習,積極探究,并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力。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中,一開始我便帶領學生走進這樣的情境中:老師有一位好朋友叫猩猩博士,它可有學問啦!它家呀,就住在森林王國里,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樹,果樹上長滿了智慧果,等會兒誰表現的好,老師就摘一個送給它。博士就住在森林深處的聰明屋里,你們想不想去它家做客呀?去它家可不容易,一路上會遇到很多難題……充滿情感色彩的語言和美麗畫面的展示,使學生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求知欲望,喚起了學習數學的情感。隨之帶著學生集中到屏幕上復習了有關的知識,讓情感急速地導入正確的思維軌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強化課堂互動,調動“愛學”的情感
課堂上,老師的一舉手投足,一個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恰到好處的體態語,都會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我是對的”“我能行”;提問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要耐心細致,并加以點撥引導,肯定正確、補充不足,討論問題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傾注關懷和愛護,使學生感到可敬可親。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階段,離不開教師的誘導,小學生對待老師的表揚獎勵、批評懲罰和漠不關心有著絕然不同的心理體驗。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有了進步不能及時得到表揚獎勵。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時得到批評和糾正,那么學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學生)也同樣會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強調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教學藝術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在教學中能以表揚獎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表揚與批評有機結合的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心理學實驗表明,學習者如果能通過及時反饋知曉自己的學習狀況,比不知曉者學習動機強。因此,從教學藝術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能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成就的評價形式,不斷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或糾正不健康的學習情緒,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可導。
四、用教師的情感,培養學生意志品質
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不成其池塘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師生之間進行愛心交流,情感交匯,用愛去滋潤學生心田,以言行去感化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這對贏得學生的心靈寄托,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代溝,營造教與學的“安全”平臺,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里我要告誡自己和我的同事們:“一定要善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體驗成功,在成功中成長、在成功中發展!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心理正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從家走進學校,教師成為了他們學習生活中最親的人,他們的內心渴望從教師身上得到“父母式的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尊重和愛。當學生這些需要得以滿足時,就能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它不僅引發學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學生內部學習的動機。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多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出發,和學生站在同一平臺上,用“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用我們的愛心去正確地進行評價,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等,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價值。
作者:馬金豐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張王莊小學
參考文獻:
教學目標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組成,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三維目標”。三者之間是這樣的關系:知識目標是基礎,能力目標是關鍵,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最高追求。三者之間層層遞進,學生要在知識和能力目標達成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并能在日后的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積極實踐,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育。換句話說,如果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只是掌握了知識,尚未形成能力,更提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或者知識掌握了,能力也有了,卻依然缺失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升華,依我看來,這樣的教學絕不能算是有效教育。掌握了知識和能力的人,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不能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生活,不太可能對社會做出多么大的貢獻,有時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知識和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反而越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有真正有效達成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教育才算得上有效教育。因此,在我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達成,尤其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升華。
二、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缺少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我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了過去那種只注重說教的做法,經常根據教育要求和學生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把教材上過于抽象的、枯燥的知識形象化、生活化,讓學生置身于充滿愛的氣氛和富有情感的情境中去學習知識,探究未知,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愛上數學,通過學習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總能以飽滿的熱情和豐富的情感,為學生創造溫馨的、可感的情境,學生則在這樣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首先,我在備課時,除了常規的備課項目外,還特別加上一項“備情感”,就是在備課時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的內容。比如,在講到“圓周率”時,我就深入挖掘了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的事跡,告訴學生祖沖之通過艱苦的努力,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他提出約率22/7和密率355/113,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張叫它“祖率”。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拓展了視野,并通過祖沖之的故事,學沖之身上的優秀品質,從而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以情動人,就如演員一樣,進入角色,這也是最為關鍵的。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善于發現和挖掘與我們學科相關的生活素材引入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的做法,不僅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好數學可以更好地為改善我們的生活服務,從而認識到學習是有用的,也從一定程度上破除一些學生和家長頭腦中“學習無用論”的錯誤觀念。最后,情感的滲透要延續到課后,我們應該做學生的朋友,經常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并尋找合適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拉近學生和我們的距離,增強他們對我們教師的信任感,從而使學生愛上我們,并愛上我們的學科,使得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