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安全與健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科學設計心理健康課程,配備專業的心理疏導教師
大學期間,學校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重要基礎,如果一個學生雖然有著十分優異的專業成績,但是心理健康存在很大問題,同樣不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學校要在大學生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科學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配專業的心理學教師,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安全防范教育才可以順利地進行。
2注重提升文化教育水平,深入挖掘大學內在的潛質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大程度上與大學期間的迷茫有關,從這個層面分析,就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提高人文化教學水平,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質。可以說,在當前大學教育階段,對于學生內在潛質的開發,還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在未來的教育發展改革過程中,應當遵循如下幾點要義。第一,教育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人的一種生活過程。傳統的教育知識論把教育過程看成一種單純知識傳授的過程,不僅忽視人的智慧的開發與挖掘,而且忽視人的道德的培養和養成。應試教育把學生作為純粹客體和知識容器,獲取的是狹隘的目標結果,并非智慧的過程。第二,教育是人與人的對話、溝通和理解的交往過程。教育在實現功利化和工具化價值的過程中,必然把滿足外在的生存性需要而產生的適應性教育作為重點,但不能因此忽略了超越性教育。正如教育人本主義認為的,人之所以成為人,不在于人的工具價值,而在于其一般本性。它不僅要使人有富裕的物質生活,還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自由自覺的創造能力。第三,教育是發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社會活動過程。教育是前有古人,后有來者的事業,是不斷傳承,不斷創新的事業。教育伴隨人類的存在而存在,引領人類的發展而發展。幫助個體不斷提高和發展主體性,使之逐步地由一個自然人變為社會人,變為能夠認識、改造和幸福社會的主體。
3提高對大學生生命、心靈的教育
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讓他們更了解生命的本質,對于生活中的困難要勇敢積極地面對。當今社會全球化迅速,各種思想百花齊放,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更多的競爭和壓力,因此,高校要適應時展,不能只是傳授知識,還要教育學生重視生命,加強學生的本性教育,讓學生對自己的生命價值有更深的了解,“為何而生”以及“何以為生”,幫助學生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責任感以及自信心,能夠以平靜、豁達的良好心態對待周圍的事物,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懷著健康向上的心態走好自己將來的每一步。教育伴隨和發展著每個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過程。教育實現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改造自己,在改善環境的同時發展自己,在和諧社會的同時幸福自己。教育的現代化從根本上講是人的現代化而不是物的現代化。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物的教育。教育是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是人占有物的需要。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
4整合資源,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機制
學生的教育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第一,學校教育。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載體。第二,家庭教育。它能夠有力地支撐學校教育,是其堅強的后盾。第三,社會教育。它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為了解決該問題,各學校可以聯合專業的心理醫院開設“學校-醫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在心理疾患方面進行長期的防控合作,開設“學校-醫院”24小時心理咨詢和輔導援助熱線。醫院醫生和心理專家擔任大學的心理教育顧問,接待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專題研究,并培訓相關人員,以便于更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讓學生多參與活動
教師要給同學們創造集體活動的平臺,通過參與集體活動,學生的心理壓抑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從這個角度來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思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緩解心理的負擔,使得學生保持良好的態度和情緒,投入到今后的學習中去。一些社區義務活動、學校內部演講比賽、辯論賽、創業計劃大賽等,這些項目活動都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減少學生的獨處時間,對于防范學生的心理問題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二結束語
1.1中學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缺乏及其存在的問題
1.2.1中學體育教育沒有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中學學校體育沒有與時俱進,很多的體育教師沒能認識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教育生涯的價值,過多的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體育課堂習慣性用“軍事化”口令教學,學生缺乏體育學習參與意識,缺乏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1.2.2“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學校體育教育內容忽視“生活資源”。體育課程受到國家競技體育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體育內容過于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運動技術的操練,忽視體育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忽略了學生作為人的“生命存在”,造成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現脫節與滯后現象。
1.2.3學校體育應轉變機械傳授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采用傳統的三段式,整個教學過程對體育課的三大部分限制過死,教師的講解、示范成為最主要的傳授方法。
1.2中學體育教學要滲透整合生命意識
在教育中需要完成對學生的運動教育、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身心健康發展的人。體育與健康標準強調學生應具有終身體育學習的能力,具備基本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標準在選擇和編制體育課程內容時,突顯了時代性和生活實效性,只有融入學生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生命教育。
2.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整合模式路徑
2.1體育教學目標之中要適時滲透生命教育理念
體育課程應從個體的發展需求出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新課標強調,教學目標要根據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構建生命教育的體育課程理念不但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還需要樹立“全面育人”的課程理念。
2.2體育教學內容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
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應植根于學生的社會生活和現實世界,貼近學生生活,關注激活學生經驗,體育教師應該關心學生健康的發展,讓體育教學服務于學生,有益于改善學生的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為避免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與滯后,在具體選擇教材時,應考慮選擇娛樂、休閑并存,趣味性強且有意義的教材,有益于終身體育價值實現的教材;能夠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教材;現代社會生活中新興的運動項目等應綜合考慮。
2.3優化教學方法,提高生命質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體育教學要根據目標,針對教師、學生、內容等具體狀況,設計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基本結構、方法和手段。課堂上,教師應突顯主體教育觀,營造樂學氛圍、活躍的教學氣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切實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盡可能的尋找適合學生主體,以促進生命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方式方法。
2.4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為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好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衛工作,我國自1996年起就確定了將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個周一作為“安全教育日”,在全國的中小學開展。2007年國務院又頒布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綱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社會安全、自然災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塊,要求學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角度多途徑地開展針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國家之所以設立這些制度是為了降低各類傷亡事故在中小學發生的機率,全面深入的推動安全教育在中小學的開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學生數量正在逐年增加,這是他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所導致的。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主要靠學校的教育,只有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識、安全知識,樹立安全意識并掌握自我保護能力后才有規避各種傷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來,學校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學生文化課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學生在意外傷害事故中缺乏與安全相關的生存技能、生活經驗、心理知識以及基本的醫學嘗試,導致學生在遇到危險時自我保護能力很差。學校受傳統教學和競技體育的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過分強調學生的體育成績,而忽視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這就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我國教育部門早已明文規定要在學校開展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學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學生缺乏實踐活動,真正發生危險時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目前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強調運動損傷的內容;第二,對體育器材使用的講解;第三,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老師對他們的安全保護;第四,教師利用上課、黑板報、學生手冊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的理論講解;第五,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老師讓學生做熱身活動,防止學生在運動中受傷。從以上五點我們看出,學校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論宣貫上或是對運動項目本身的安全講解,并沒有涉及到對發生意外傷害、自然災害等情景的安全保護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國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現狀。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學校師生要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課過程中作為體育教師要告知學生如何在運動中保護自身安全,在發生危險的時候應如何應對。教育部門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需要體育老師和學生認真閱讀學習,只有教師和學生真正了解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標,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體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在學校里的安全意識。
(二)學校定期開展運動會和突發事件演練,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體育與健康課程屬于體育課的范疇,運動比賽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將生命安全教育與運動競賽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學校要定期開展各類體育競賽和突發事件演練,這類競賽和演練的種類很多,比如賽跑、籃球賽、拔河比賽、火災演練、地震演練等,在競賽和演練中學生增強了體質、鍛煉了意志,同時還學到了救險逃生的技能,強化了學生們的生命安全意識。
(三)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開發與應用
體育與健康課程里雖然規定了課程目標,但并不是強制性的規定,這說明該課程是目標導向,課程內容很廣泛,體育老師在教學上有很大的空間進行選擇,各學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競賽規則、運動項目、器材、場地上進行適當的簡化,編寫適合本學校風格的教學課程,把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改編成機動靈活的教學內容。
(四)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
體育教師在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設計者和操作者,體育教師能力的高低決定著生命安全教育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能否順利開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能夠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就目前情況來說,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操作內容和評價體系應用到體育與健康課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當中,這就需要外部和內部共同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就外部來說需要教育部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定期開展體育教師的培訓活動,師范類體育院校應著重開展體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課程,使體育教師在走向教育崗位之前就有這專業的技能來勝任今后的體育教學工作;就內部來說,作為體育教師要經常與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溝通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經驗,多學習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圖書和影像資料,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只有從內外兩個方面提高了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才能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礎。
(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全面開展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僅僅依靠學校是很難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學校應與社會各部門取得聯系,如公安消防、衛生、交通、地震的相關部門,聘請這些部門內的專業人員來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輔導,幫助學校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的演習活動。如請消防人員給學生講解發生火災后的逃生辦法,請交警向學生講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及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還可以請地震監測站的人員向學生講解地震來臨前的征兆和發生地震時正確的做法等等,只有學校與社會實現真正的結合才能使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