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學實驗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拒收原因主要涉及溶血樣本、樣本凝塊、樣本不足、樣本與抗凝劑比例不當、樣本容器選擇錯誤、樣本破損、條碼錯誤和運輸不當。樣本識別應分生化、血液、微生物等專業進行監控,如血培養污染率監控。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獻報道,個別實驗室進行數據采集時出現錯誤,如將樣本凝塊指標公式設定為出現凝塊樣本數/總樣本數。樣本分析質量指標的監控主要是通過評估EQA的達標率和細胞學檢查與組織活檢結果不一致率。結果報告質量指標主要分布在結果回報時間(TAT)監控、危急值報告、修正報告和醫護滿意度方面。對于TAT監控,3組數據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均集中在高風險環節或高風險項目的監控,如清晨住院患者檢驗結果TAT、急診檢驗結果TAT、肌鈣蛋白TAT、外科病理檢查平均TAT等。肌鈣蛋白整個流程時間節點監控是對于高風險項目隨時間變化按照樣本流對樣本進行動態監控。
質量指標的實施
實驗室質量指標使用基本流程至少應包括:(1)質量指標的選擇;(2)測量質量指標執行的效果;(3)分析產生質量指標數值的根本原因;(4)確認實驗室改善方向;(5)采取行動進行改善(圖略)。通過對質量指標中出現異常指標的因素進行加權處理、多次模擬等方法,找出導致結果異常的關鍵原因,從而改善醫學實驗室的工作流程,減少檢驗風險,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5]。在使用醫學實驗室質量指標時,常用的管理工具有差距分析、石川圖、因果分析、帕累托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擬等。差距分析(gapanalysis)是使實驗室的實際流程/操作與預期標準(法規、行業標準、內部程序等)進行比較的方法。使用差距分析首先應回答兩個問題:處在什么位置?需要達到什么位置?可通過周、月、季度、年度質量指標報告的方式實現。CLSIGP22-A3提供了質量指標報告模板[9]。表1中提供了部分質量指標的CAPQ-TRACKS評估閾值,該閾值為多家醫院實驗室室間調查結果的中位數。
1以解剖醫學知識為切入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愉快的主動學習。長期以來,醫學物理實驗的課程設計多為純物理實驗或驗證性試驗,實用性不強,教學未能體現醫學特色,與學生的后續醫學課程內容關聯性不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注重教學創新,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即單純根據教材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再讓學生如法炮制地進行實驗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解剖醫學知識,盡可能多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多媒體、視頻短片、軟件模擬實驗、立體實物模型演示實驗等,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將醫學物理原理與實驗現象很好的聯系起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心臟做功”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通過投影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心臟解剖圖,另一張是血液循環圖,并告訴學生血液循環需要由心臟做功來維持。具有醫學背景的學生一定會對心臟工作的原理產生興趣,想要深入理解機體內的血液循環,就必須仔細看清圖片內容,于是新課程教學內容就漸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再順水推舟,在黑板上畫出整個心血管系統的簡化物理模型,用箭頭標示出血液的流動方向,循序漸進引出心臟做功的物理公式。經過變換公式推導,可知心臟做功多少與主動脈血壓和血液流速有關。最后,再通過物理實驗儀器測量以上兩個變量,讓學生根據公式求出心臟所做的功,從而了解心功能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結合專業學科特點,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恩格斯曾說過:“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說明解剖學在醫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醫學物理實驗課程應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特別是加強物理實驗與解剖醫學知識的聯系,重視實驗的醫用性。作為醫學院校的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校本部及附屬醫院的醫學資源,隨時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醫學動向和醫學研究問題,特別是解剖醫學知識背后蘊涵的物理學哲理和研究思維方法,進行整合、提煉,豐富到醫學物理實驗的課堂。比如,講到“幾何光學實驗”時,單純以玻璃透鏡為實驗道具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趣。如果結合人眼的解剖醫學知識,向學生展示眼球剖面的解剖結構圖,再講解眼睛的光學結構、折射原理,并用物理知識將眼睛簡化為一個單球面折射系統,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如“液體粘度系數的測定實驗”,傳統的實驗是根據泊肅葉定律原理,采用比較法測定水或酒精的粘滯系數,實驗內容比較乏味,缺少與醫學的聯系。根據解剖醫學的知識結構特點來對實驗進行改進,因為血液的顏色是紅色,而且具有一定的黏性,可讓學生在水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油和紅色顏料,模擬制成不同粘滯性的血液樣本,進行比對實驗,再聯系人體血液的粘滯性應用在臨床疾病(如冠心病)的診斷、治療等,這樣既能夠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操作性,還有利于學生科研素質和實驗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醫學物理實驗的教學應從學生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結合解剖醫學的知識,突出理論物理知識在醫學中的應用,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以滿足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要。
作者:江虹 董世武 賈蘭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1.抵觸情緒
近年來,高等院校化學實驗室發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使得化學這一門學科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負面印象,人們談化學色變,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化學是一門存在安全隱患的學科。化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體系龐大、繁雜,題海浩瀚,高職學生不免會對化學產生畏懼、厭煩的心理。在藥學、檢驗和護理專業中,由于護理專業以女生居多,部分學生更是產生了抵觸情緒,只滿足于課程考核過關,不愿意去了解化學實驗的相關安全知識,鍛煉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
2.學生個體差異
高職學生大多數是異地就學,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實驗課程的開設情況不同,學生接受實驗教育和訓練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學后掌握化學實驗安全知識的情況存在明顯差異。這一點在新生群體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3.高職院校校課程體系缺乏對化學安全知識的系統培訓
在高職化學課程中,一般不單獨開設實驗課程,往往將其作為輔技能訓練穿插在理論課程之中。由于課時限制,在實驗課程編排中,教師更注重實驗內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訓,并不系統講授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只在實驗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每次實驗的具體項目和潛在危險有針對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學生傳授化學實驗安全知識是零散、不全面、不連貫的,因此學生掌握的效果較差。當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驚慌失措,不能及時聯想、調用過去所學及時處理。
4.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占課程考核比例低
在傳統的課程考核和評價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更加注重理論課程的考核,對實驗課程的考核在課程總評中所占比例較低,約為10%~20%,其中對于化學實驗的安全知識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過程性考核和評價是造成高職學生化學安全知識匱乏的原因。
二、對策
1.深化化學實驗課程改革,加強實驗考核過程性評價
為了讓高職醫學類專業學生增強化學安全意識、豐富安全知識,高職院校教師可根據化學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實驗課程改革,力求夠用、實用,將化學實驗安全知識的學習納入課程體系,將化學實驗安全知識的考核評價納入實驗考核范疇。對于高職新生采用系統培訓的方法教授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對于老生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定期強化安全意識。在實驗考核的過程中,從實驗態度、實驗習慣、遵守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操作規范程度、儀器使用熟練程度、安全設備的擺放地點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實驗結束后的清潔工作、完成實驗報告、課后反思總結等方面全面評價學生,提高考核結果在總評中所占比例。
2.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化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更是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科學。教師應聯合學校其他部門的力量,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減少課程講堂講授、筆試這種傳統的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反感的教學考查模式,多邀請國內專家進院校開設化學實驗安全知識講座;與院團委、學工處等部門聯合舉辦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和技能競賽,給予優勝學生適當的表揚和獎勵;利用學校的微博、網站、微信等公眾平臺和推送相關化學安全知識;定期和院校保衛部門開展化學實驗事故安全演習。
3.建設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