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美術藝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民間美術的審美性
民間美術的審美性在人們的腦海中一直是極富藝術形態的,其具有獨特的造型藝術、色彩藝術等,比如民間美術的剪紙、刺繡等就體現了“吉祥如意”之情,其圖案多為富有意象化的福娃,燕子等,在色彩上普遍采用傳承中國喜慶歡樂氣氛的紅色,總而言之,民間美術具有獨特的審美性。
1.2民間美術的民俗性
民俗是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不同的民族各具民族風俗,是對人們社會生的一種不同詮釋,而這種詮釋,卻成就了民間美術另一種藝術特征,例如,民間美術中的風箏、年畫等,早就不僅僅是原有的功能和形態,而是經過民間美術的雕琢,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態,在祈福、祭祀等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用色彩豐富的風箏來驅走一年的霉運,用年畫娃娃來祈禱來年的福氣,這些都體現了濃濃的民俗風情。
1.3民間美術的實用性
民間美術來源于民間文化,因此一直保持著民間生活最原始的形態,民間美術的“本元性”使其與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所以民間美術是生產者的藝術,是將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以藝術的形態來展現。如在民間飲食文化中,面花成為了民間藝術造型的典型,這是一種用簡單的面來創造藝術形態的一種方式,體現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2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
2.1造型設計啟示:道法自然
造型和形象是藝術設計的第一大特征,而中國民間豐富的藝術造型是非常值得現代藝術設計借鑒的,由于民間美術造型講求視覺獨立性,其獨特性體現在其取材和造型體系不僅僅來源于單純的自然取法,而是在其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種自由而又隨意的創作過程,作者通過作品將其觀念暗寓其中。現代藝術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首先,在設計思想上,應充分借鑒民間美術“不拘一格“的造型風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能是創作靈感的源泉,再通過主觀的審美進行二次創造,使民間美術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其次,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意象,為冷硬的現代藝術設計增添些許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
2.2色彩運用啟示:配色鮮艷
色彩是藝術設計的精髓所在,現代藝術設計在色彩上也要借鑒民間美術色彩的精髓之處。民間美術源于民間生活,民間生活隨著時間的變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例如我國的年畫、剪紙、皮影、木偶、臉譜刺繡等都呈現出色彩豐富的文化底蘊。中國的五色觀源于傳統的五行觀念,將“東、西、南、北、中“的空間觀念搭配五種色彩,形成東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黃色的獨特五行色彩組合。其次,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將“吉祥如意”也延伸到了色彩中,以“紅紅綠綠”來體現吉祥如意,譬如節假日的年畫,對聯等,都以紅色作為主色調,突出節日的紅火熱鬧。這種將風俗愿景與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吉祥,更能體味濃郁的藝術氣息。
2.3創作觀念啟示:保留民族性
1.專業繪畫基本功存在不足。專業美術院校學生繪畫水平參差不齊,繪畫基本功不夠扎實。自1999年我國高校采取擴招政策以來,短短的幾年里,高校學生入學數量翻了幾翻,在這種情況下,美術特長生的學生更是瞅準機遇,不少學生把學習美術當成了升學的跳板,學習美術便成為中等學生升學的重要途徑,突擊學習美術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同時,各地高校的美術學院或美術系也相繼成立,繪畫特長也是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天賦的,面對眾多沒有繪畫基礎的學生們,給高校的美術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2.專業美術理論學習的缺乏從宏觀意義上講,我國對美術理論的研究起步是相對較晚的,并且出現了美術理論與美術實踐脫離的現象。這種現象即搞美術理論研究的不畫畫,搞美術實踐的不學習美術理論。再加上目前很多高等美術院校更是在繪畫實踐的能力上比較重視,而往往在在課程設置上更是重繪畫輕理論,這就導致了學生對美術理論基礎知識存在一定的缺乏。這種專業的理論知識的缺乏現象,是教師和學生都普遍存在的現象。
3.不斷培養學生藝術的創造力我國高等美術院校現行的教學體制,主要還是沿襲外國的一些美術教學模式,重點強調運用繪畫語言的真實性,來再現繪畫中客觀的事物形象。雖然這種美術教學模式曾在美術教學史中引起了很大的波瀾,曾經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照相技術與計算機圖片處理技術的不斷產生和發展,傳統的繪畫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現狀。因此,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現代美術教學中,是十分至關重要的環節。
二、新時期高校美術教學完善性策略分析
1.明確“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明確并堅持“以人為本”的美術教育指導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體現在教育中,就是對學生的愛和責任。一方面,以人為本的教育是從最公正的角度出發,帶給學生正確的評價,不斷的刺激學生的獨立創作性和自主性意識,是對學生創新思維最好的激勵。這種正確的指導思想,更加在培養學生情商的發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對學生的興趣、態度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情緒,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個性空間得到不斷的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學生的需要得到尊重,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在“以人為本”這種教育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學生是學習真正的住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這是這種指導思想的真正意義所在。
2.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在教學內容上,應注意突出重難點,遵循美術教育的基本規律,從高校美術教育的要求和實際出發,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美術教育的專業性和實用原則,合理明確地開設美術相關理論和實踐課程,講授的重點應以學生將來的就業目標為基準,確保學生“學有所用”,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觀,提升學生整體的美術理論素質。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對學習和掌握最有價值的理論知識得到最大化的了解。另外,高校的美術教育教材還要具備一定的權威性,以及注重配套教材和適宜教學內容的其他教材的選擇。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做到循序漸進、有張有弛,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高校美術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通常常用的基本表達方式就是利用素描來培養和訓練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比如所畫線條的濃淡、粗細、寬窄等,這一系列的豐富的空間變化無不激發著畫面整體的美感和層次感,給人想象的空間。同時,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要積極訓練和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盡量使學生擺脫習慣性的思維發展模式,因勢利導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擴展空間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及時捕捉學生的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讓他們善于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為自己美術功底的進步和提高帶來幫助。
三、結束語
小學美術教學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從教學設計環節開始,對教材的拓展擴充進行深入研究,補充相關信息素材,讓美術教學具有更加豐富的信息量。一方面,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如對名家的其他作品通過投影展示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更多的作品演示領悟某一位藝術家的藝術表現風格,此外實用美術的生活化成果也可以作為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精選本地鄉土文化中的精華,有些地區農民畫、木版畫等多種民間美術發展較為活躍,對于打造生動課堂具有積極意義。
二、以活潑的教學互動為高效美術課堂增加活力
小學生生性好動、活潑可愛,尤其是在美術課堂這樣更具開放性和操作性的開放環境中,教師更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活力,不能禁錮他們的天性,要以活潑的教學互動打造高效美術課堂。首先,教師在藝術欣賞領域不能代為包辦,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與表達,將自己對藝術的領悟用語言描述出來。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欣賞美術作品,從造型、色彩以及明暗等方面鑒賞藝術作品,并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引導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悟效果,而且有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在一些操作類、實踐類學習中,無論是繪畫還是手工創作,教師都要給予學生更加寬泛的自主空間,可以提示之后讓學生獨立的去完成,這既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訓練美術技巧的過程,也是培養創新思維、激發創新靈感的重要路徑。教師對學生創作出的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作品,要以包容的思維進行評價,本著激勵性原則肯定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的創新思維,同時也要強化技巧技法的指導讓學生既能夠掌握本領,也能夠發散思維,提高創新創優能力。
三、以先進的教學手段為高效美術課堂拓展空間
小學美術教學僅僅依靠教材的圖片,不僅數量少,而且觀察效果也不理想。教師應當將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納入到高效美術課堂打造之中。一方面對教材中涉及的圖像通過教學課件進行生動演示,提高學生觀察效果,進一步感悟畫面所蘊含的意境思想,更加直觀地分析色彩比例等等,讓學生的感官刺激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直觀演示動物的圖片、景觀的圖片等等,讓學生邊欣賞邊臨摹,整個教學過程信息量更大,直觀性更高。教學手段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還可以體現在圖像演示與音樂播放的融合,讓學生在輕音樂烘托下,身心愉悅地進行欣賞和創作,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過程的輕松愉快。
四、以激勵的教學評價為高效美術課堂營造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