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常規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場所理論;文脈;空間規劃;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五夫鎮
Abstract: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of Wufu, which is the birthplace of Zhu Xi,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 years. However, such an ancient town is moving towards decline with the increasing speed of urbanization. In this paper, Place Theory will be employed to re-plan the layout of architecture, courtyard, streets and open space. The historical town will flourish again via maintaining the particular style and features of Wufu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round.
Keywords:place theory;context;special plan;conservation plan of historic town;Wufu town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2)05-0074-02
1 引言
歷史文化名鎮是反映當地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城鎮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然而,在城市化的熱潮之下,歷史城鎮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尊重,反而呈現出一種“非正常”的死亡。以武夷山市五夫鎮為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保護規劃和政策引導,基礎設施匱乏,建筑年久失修,破敗現象嚴重,新建建筑缺乏必要的規劃設計,正逐步蠶食著古鎮。筆者以場所理論為基礎,在保留地域人文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對五夫鎮進行合理的保護與更新。
2 場所理論與歷史文化名鎮
2.1 場所理論
《尋找失落空間》一書中,作者羅杰?特蘭西克提出將場所理論與圖底理論、連接理論相結合,結合環境的獨特形式和內在細節給與物質空間豐富的內涵,對城市文脈給予回應。場所理論,其本質在于對物質空間人文特色的理解。“空間”是有邊界的或者是不同事物之間具有聯系內涵的有意義的“虛體”,只有當它被賦予從文化或區域環境中提煉出來的文脈意義時才成為“場所”。“場所理論”比物質-形體分析前進了一步,它加入了人的需求和文化、歷史及自然環境等考慮因素。
2.2 歷史文化名鎮保護
歷史文化名鎮的整體環境風貌體現著城鎮的文化與歷史內涵,營造出獨特的場所感,反映著城市發展的脈絡。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規劃應整合包括社會在內的城鎮整體環境的各部分以創造具有文脈內涵的場所,其方案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和空間的靈活性。因此,在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的過程中,應注重保護城鎮文脈的延續性,充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發掘歷史遺產的社會經濟價值,從而體現場所精神。
3 五夫鎮現狀研究
五夫鎮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部,具有閩北傳統村鎮形態,是朱子理學的發源地,素有“鄒魯淵源”之稱。一學宗師朱熹在此生活了50余年,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古鎮特有的理學教育環境,以興賢書院、朱子巷、朱子社倉、朱熹手植古樟等為代表。當地的武夷文化,以古閩越文化為背景,中原文化為核心,外來文化為點綴,融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為一體,南北交織,中外并蓄,形成了極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五夫鎮中主要勞動力涌向大城市和東北方向的新城,居住人口流失,大量建筑空間閑置,社會活動趨于消亡,古鎮逐漸趨向衰敗。同時,鎮中隨意搭建現象比較普遍,且建筑密度大,占用開敞空間,破壞了整體建筑肌理。城鎮的發展也導致古鎮邊緣建設與其內部環境不協調,使居民對傳統古鎮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進一步降低。
五夫鎮部分街巷空間雜亂無序,隨意性大,系統性、可達性與可識別性差(見圖1)。主要街道如興賢古街、朱子巷等,以步行交通為主,機動車無法進入。古鎮主要公共建筑沿興賢古街布置,主要是商業功能,但是多為小規模作坊經營形式,缺乏統一的控制與管理。商業建筑與居住建筑混雜,降低了當地的居住環境質量與生活空間品質。古鎮內公共服務設施欠缺、不成系統,且布局雜亂無章,如缺少公共廁所,給游客帶來不便,電線亂扯亂接現象嚴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給排水設施老化,影響居住質量。
4 五夫歷史文化名鎮保護中場所理論的應用
歷史的發展使五夫古鎮留下了大量歷史建筑和傳統街巷,在這些建筑的物質軀殼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當地的歷史特色、地域特點,適應當地氣候,反映當地的文化和審美觀,是武夷文化的物質載體。為了使五夫鎮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同時為了保持五夫鎮的歷史文化底蘊,復興古鎮區勢在必行。武夫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針對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發展地區經濟的要求,從古鎮整體環境、現狀出發,試圖對歷史文脈、人性需求和場所本質予以呼應,實現新舊建筑和空間在已有城市肌理中的融合,提升空間質量,豐富建筑功能,以改善居民生活,發展旅游業。
4.1建筑及院落空間
通過對歷史建筑及傳統院落空間的保護與更新,使五夫鎮的傳統風貌得以延續,從而增強城鎮的識別性,界定出一個有意義的場所。五夫鎮的歷史建筑是朱子理學盛行時期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是極其珍貴的物質文化資源。對于當地重點歷史建筑如興賢書院等,恢復理學學堂的功能,成為理學研討基地,展示耕讀及理學文化。作為重點保護文物的獨立的古建筑應與周邊的傳統民居有機結合,形成簇狀空間。
古鎮的閩北傳統民居高低錯落、排列有序,屋頂成片,頗有氣勢(見圖2)。對于空置的建筑單體,可以改造其內部空間,增加新功能,鼓勵當地居民進行家庭式商業開發,如家庭旅館、家庭茶樓、農家樂等。這樣通過保護其物質遺存保留了場所特色,通過復興場所的記憶和再生經濟活力又延續了其特有的場所精神。
新建建筑應該延續傳統建筑符號,達到風貌的協調統一。對于規劃的公共建筑,例如博物館,其形式可仿造興賢書院,八字墻裝飾精致浮雕,陳列五夫朱子文化文物、農作物、五夫特產、老家具、農具等。
閩北傳統民居建筑大都有多重院落,既有單軸線式,也有因地形而靈活布置的自由式。對院落建筑群中的院落空間實施恢復性的整治,拆除院落及庭院中搭建的建筑,恢復完整的院落空間、對院落空間地面進行重新鋪裝及綠化。鋪裝采用傳統的鋪地材料,綠化植物選用鄉土植物及當地庭院常用植物。
4.2街巷及開敞空間
街道作為城市文脈中的空間元素,可以提供混合功能和社會交往,將公共和私人生活融合。五夫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應完善古街體系,并延伸至新區,形成新的景觀街道體系。保留街道原有形態、格局、位置,整理街巷體系,疏通巷道,使古街的魚骨狀街巷格局更為清晰。維持古街巷親切、人性化的尺度,為街道游客提供安全的步行環境,形成連接性較好的步行網絡系統。整修古街青石板路面,加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沿興賢古街兩側建筑的材料、色彩、形式、尺度進行嚴格控制,防止日后商業和旅游發展帶來的對城鎮風貌的破壞。對嚴重影響老街傳統風貌的建筑要拆除重建,拓寬局部街道,增加公共活動空間,恢復老街古色古香的風貌韻味,數百米的古街串起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五夫鎮地方特色的集中體現,由此建立居民的鄉土意識,促進古鎮旅游經濟的發展(見圖3)。在潭溪的兩側利用開敞空間建設游覽步道,發展商業街,設置商業網點、手工藝作坊、地方特色店、家庭式旅館、餐飲設施等,提升古街活力,增加游客駐留時間。
人們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場所系統來建立社會生活,這個場所既要具備與城鎮文脈相呼應的場所內容,又要有與周邊環境相區別的有可識別性的邊界。在古鎮中增設街頭綠地、 公園、 生活性廣場等,吸引本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為人們提供交流、見面、休憩的場所,增強街道空間的活動能力(見圖4)。利用雕塑小品,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以此來建立起人與古鎮的情感聯系,使五夫古鎮具有較強的歸屬感與識別性。保護匯集于五夫古鎮的兩條溪流――潭溪與籍溪,將自然山水與農田景觀引入到城鎮中,改善五夫鎮的生態環境,優化城鎮景觀。在五夫鎮古鎮區南端,規劃新建一處宗教公園,這不僅體現了當地宗教的文化內涵,并且也限制了城鎮向南部的擴張。
4.3場所精神
場所精神表達了場所獨特的特質,它不僅具有建筑實體的形式,而且還具有精神上的意義。體現場所精神的空間是包容和多元的,過去與現在的物質空間建設通過豐富和層疊的混合方式結合。自生且演變中的城市形態,其場所如同歷經時間變化而形成的,五夫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不僅要依托于古鎮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更要發展新的具有感情內涵的空間場所。一方面,要挖掘五夫鎮的理學文化、閩越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利用閑置地營造不同主題的公共空間,通過建立民俗博物館、雕塑小品等形式展示于游人面前;并且在節慶日子里舉行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讓人們對五夫歷史文化名鎮的民俗文化形成認同感,延續城鎮文脈,增強古鎮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對于曾經代表古鎮重要產業的場所,在恢復的同時,也可以進行適當改造,使之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例如對于極具當地特色的烤煙產業,結合烤煙樓建筑建設景點,作為當地旅游特色之一,帶動當地手工業的發展。
5 結語
在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的過程中,場所理論的應用可以避免歷史文脈的喪失。五夫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的關鍵在于尊重古鎮原有的場所精神,在保留歷史風貌和文化氛圍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良好的空間環境,豐富五夫鎮的活動與體驗空間,使人與古鎮建立起一種聯系,從而傳遞出場所特有的精神內涵而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參考文獻:
[1]羅杰-特蘭西克. 尋找失落空間――城市設計的理論[M].朱子瑜,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122113.
[2]布倫特?C?布羅林.建筑與文脈――新老建筑的配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3]阮儀三,王景慧,王琳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4]張鷹.基于愈合概念的武夷山五夫鎮的保護與更新[J].南方建筑,2009,(4):36-41.
1.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1.1 考生選題困難,撰寫的護理綜述類文章多,內容缺乏新穎性
護理論文可以反映護理學科的發展趨勢,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創新性和新穎性。大部分考生感覺選題困難,不知從何處下手,選不好論文題目。評閱分析所見護理綜述論文32篇占總課題的64%,僅有3人撰寫護理科研論文。護理文獻綜述是護理論文中的一種特殊文體,作者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后,將有關資料進行分門別類,歸納整理而寫成的文章。大多數考生選題不新穎,僅把一些國內醫院早已開展的護理技術或已經形成常規的項目進行總結,不了解護理專業發展動態,不能把握護理學科發展的前沿方向,如論文“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術后病人疼痛的護理”、“靜脈輸液的護理方法與技巧”等,嚴格地講,綜述不應屬于畢業論文的范疇。
1.2 考生畢業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不規范,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論文存在題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討論重復前言、結果的內容,與結果分離,不了解量表、問卷的使用原則及信、效度檢測的方法等,且參考文獻著錄意識淡薄,論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條/篇,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觀點、數據、方法、判斷標準而文后未標出其參考文獻,或參考文獻書寫欠規范。有的考生將個案報道、護理經驗總結寫成科研論文,個案護理未交待清楚特殊護理的操作內容,護理經驗只抄寫教科書上常規護理內容。如論文“上消化出血的護理”,書本常規內容多,而對獲得的經驗和體會的具體做法介紹甚少,護理效果也未加以報告,也未總結出新認識和新觀點。
1.3 考生中畢業論文抄襲現象時有發生,缺乏嚴肅性
嚴肅性是撰寫論文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實事求是是寫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時間投入較少,在論文寫作上表現出嚴重的任務觀念,提交畢業論文前臨陣磨槍,勉強成文。評閱分析所見,有些論文資料有抄襲現象,有的在設計實驗時不設對照組,數據之間的關系不清楚,統計分析時多數使用算術平均數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網絡論文進行復制、粘貼或大段照抄教科書或某專著。抄襲是科學研究的大忌,既不能鍛煉能力,還違背科學道德。論文的科學性表現在實驗設計必須科學、合理;數據要準確并經過統計處理;統計圖表要簡單、恰當。如“術后病人的疼痛護理”有2篇在內容上大段雷同,視為抄襲或剽竊。
2.對策
2.1 優化自考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開設論文寫作必修課和學術論文專題講座
我國護理科研起步較晚,護理人員科研理論和能力的不足已成為阻礙護理科研發展的主要障礙。高等護理自學考試培養目標就是使學生具備一定護理研究、管理等能力,雖然目前的課程設置中已開設護理研究、統計學等課程,但從幾年的“護理研究”教學經驗和相關調查的結果得知:護理專業學生整體信息素質偏低,獲取信息能力較差,撰寫畢業論文選題困難。因此,應對護理研究課程進行改革,圍繞護理研究與論文寫作的主題設計綜合課程框架,擬定實用性強的內容,增加文獻檢索實習課,選擇科研經驗豐富及文獻檢索知識扎實的教師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獻檢索能力和信息運用能力。畢業論文考核前舉辦護理最新研究進展和發展方向及論文撰寫講座,幫助考生明確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科學地進行科研設計和規范地書寫畢業論文。
2.2 建立畢業論文考核前撰寫開題報告制度,提高考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質量
開題報告對學生的科研知識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確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效果。開題報告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寫作與質量。撰寫開題報告前,應講清開題報告的模式,請指導教師及專家幫助考生判斷所研究的選題有無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得當,論證邏輯有無缺陷。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的教學時間安排上要作出相應調整,提早布置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寫作任務,學生可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查閱大量的資料,選擇合適的課題,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科研設計、實驗研究及對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書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2.3 靈活選聘導師,建立導師工作監督機制,加強考生畢業論文的全程管理
我國護理本科自考生的論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論題方向將論文分組,分配給相關評審教師評價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務重,答辯時間緊迫,評閱教師給予的指導不能及時糾正,仍然按照錯誤的或有缺陷的設計開展研究或寫作,嚴重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因此,在導師的聘用上,可以聘請青年教師和優秀碩士、博士擔當護理自考生導師,或是在院校之間相互聘用導師。建立導師工作監督機制,學院可定期檢查導師的工作情況,同時制定學生權益保障機制,學生在面對導師很少指導或沒有指導的情況時,可以向學校主管部門提出。通過建立“導師制”,可對考生畢業論文進行全程管理,包括開題報告、調查研究、文獻查閱、論文撰寫、答辯等各項工作,這樣才能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同時也可促進省內地區院校間協作,還可以彌補目前我國護理科研協作性不夠的現狀,為進一步的護理科研協作提供可能。
2.4 加強考生管理和畢業論文的學風建設,杜絕抄襲行為
1.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1.1 考生選題困難,撰寫的護理綜述類文章多,內容缺乏新穎性
護理論文可以反映護理學科的發展趨勢,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創新性和新穎性。大部分考生感覺選題困難,不知從何處下手,選不好論文題目。評閱分析所見護理綜述論文32篇占總課題的64%,僅有3人撰寫護理科研論文。護理文獻綜述是護理論文中的一種特殊文體,作者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后,將有關資料進行分門別類,歸納整理而寫成的文章。大多數考生選題不新穎,僅把一些國內醫院早已開展的護理技術或已經形成常規的項目進行總結,不了解護理專業發展動態,不能把握護理學科發展的前沿方向,如論文“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術后病人疼痛的護理”、“靜脈輸液的護理方法與技巧”等,嚴格地講,綜述不應屬于畢業論文的范疇。
1.2 考生畢業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不規范,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論文存在題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討論重復前言、結果的內容,與結果分離,不了解量表、問卷的使用原則及信、效度檢測的方法等,且參考文獻著錄意識淡薄,論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條/篇,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觀點、數據、方法、判斷標準而文后未標出其參考文獻,或參考文獻書寫欠規范。有的考生將個案報道、護理經驗總結寫成科研論文,個案護理未交待清楚特殊護理的操作內容,護理經驗只抄寫教科書上常規護理內容。如論文“上消化出血的護理”,書本常規內容多,而對獲得的經驗和體會的具體做法介紹甚少,護理效果也未加以報告,也未總結出新認識和新觀點。
1.3 考生中畢業論文抄襲現象時有發生,缺乏嚴肅性
嚴肅性是撰寫論文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實事求是是寫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時間投入較少,在論文寫作上表現出嚴重的任務觀念,提交畢業論文前臨陣磨槍,勉強成文。評閱分析所見,有些論文資料有抄襲現象,有的在設計實驗時不設對照組,數據之間的關系不清楚,統計分析時多數使用算術平均數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網絡論文進行復制、粘貼或大段照抄教科書或某專著。抄襲是科學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鍛煉能力,還違背科學道德。論文的科學性表現在實驗設計必須科學、合理;數據要準確并經過統計處理;統計圖表要簡單、恰當。如“術后病人的疼痛護理”有2篇在內容上大段雷同,視為抄襲或剽竊。
2.對策
2.1 優化自考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開設論文寫作必修課和學術論文專題講座
我國護理科研起步較晚,護理人員科研理論和能力的不足已成為阻礙護理科研發展的主要障礙。高等護理自學考試培養目標就是使學生具備一定護理研宄、管理等能力,雖然目前的課程設置中已開設護理研宄、統計學等課程,但從幾年的“護理研宄”教學經驗和相關調查的結果得知:護理專業學生整體信息素質偏低,獲取信息能力較差,撰寫畢業論文選題困難。因此,應對護理研宄課程進行改革,圍繞護理研宄與論文寫作的主題設計綜合課程框架,擬定實用性強的內容,增加文獻檢索實習課,選擇科研經驗豐富及文獻檢索知識扎實的教師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獻檢索能力和信息運用能力。畢業論文考核前舉辦護理最新研宄進展和發展方向及論文撰寫講座,幫助考生明確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科學地進行科研設計和規范地書寫畢業論文。
2.2 建立畢業論文考核前撰寫開題報告制度,提高考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質量
開題報告對學生的科研知識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確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效果。開題報告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寫作與質量。撰寫開題報告前,應講清開題報告的模式,請指導教師及專家幫助考生判斷所研宄的選題有無價值,研宄方法是否得當,論證邏輯有無缺陷。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宄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宄(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的教學時間安排上要作出相應調整,提早布置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寫作任務,學生可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查閱大量的資料,選擇合適的課題,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科研設計、實驗研宄及對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書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2.3 靈活選聘導師,建立導師工作監督機制,加強考生畢業論文的全程管理
我國護理本科自考生的論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論題方向將論文分組,分配給相關評審教師評價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務重,答辯時間緊迫,評閱教師給予的指導不能及時糾正,仍然按照錯誤的或有缺陷的設計開展研宄或寫作,嚴重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因此,在導師的聘用上,可以聘請青年教師和優秀碩士、博士擔當護理自考生導師,或是在院校之間相互聘用導師。建立導師工作監督機制,學院可定期檢查導師的工作情況,同時制定學生權益保障機制,學生在面對導師很少指導或沒有指導的情況時,可以向學校主管部門提出。通過建立“導師制”,可對考生畢業論文進行全程管理,包括開題報告、調查研宄、文獻查閱、論文撰寫、答辯等各項工作,這樣才能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同時也可促進省內地區院校間協作,還可以彌補目前我國護理科研協作性不夠的現狀,為進一步的護理科研協作提供可能。
2.4 加強考生管理和畢業論文的學風建設,杜絕抄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