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消費升級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內容摘要:政府和企業還需要采取措施,以期進一步完善“家電下鄉”活動?!凹译娤锣l”是一項重大的支農、惠農政策,對農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高對加快農村消費升級,拉動國內需求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家電下鄉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
我國于2007年12月先后在山東、四川和河南三省對冰箱、彩電和手機三類產品,開展“家電下鄉”試點活動,隨后遼寧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被納入推廣地區范圍。2009年2月,家電下鄉繼續向全國推廣。“家電下鄉”活動對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培養作用,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高將會對我國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通過“家電下鄉”進一步提高農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1家電下鄉提高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原因探析
“家電下鄉”活動之前,農村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要求更多的是價格低廉而且實用,即實用性消費和價位性消費,對品牌的高低端之分沒有太多的了解和要求。因此大量的低端品牌的家電充斥農村市場。近年隨著“家電下鄉”活動的逐漸推廣,一方面農村居民對家電的數量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對家電的品牌意識也日益提高。品牌家電在農村市場銷量日增,而一些雜牌家電卻逐漸淡出了農村市場。“家電下鄉”提高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國家嚴格的招投標制度保證品牌家電下鄉
對于“家電下鄉”產品的選擇,國家采取的是招投標方式,為保證試點產品的供應、銷售及維修服務,國家對中標的生產和流通企業在生產、配送、銷售、維修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嚴格的招投標制度使入圍家電產品都是國內外知名的品牌。例如,生產企業有海信、海爾、長虹、新飛等,銷售企業有國美、蘇寧等,外資知名品牌有松下、西門子、惠爾浦、三洋等。和一些雜牌的家電產品相比,入圍的品牌產品有政府的擔保,質高價廉,農村消費者對這些品牌越來越認可,并逐漸形成了品牌意識。
(二)入圍企業對產品進行改造升級以適應農村消費者需求
除了高標準的準入門檻外,國家在“家電下鄉”活動中引入的競爭機制還體現在同種產品多個品牌入圍。不同的入圍品牌之間的競爭,激勵入圍企業根據農村居民的需求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改造升級,以期得到更大的農村市場。如“海信”電視中標的15款產品全部針對農村特定的消費環境,專門設計了防雷、防潮、超寬電源、超強接收、適合高強度運輸、待機功耗小以及說明書簡易化等適應”;康佳的部分產品增加了內置萬年歷、農歷節氣等功能;在液晶平板電視方面,三星取消了省級商;西門子對蘇寧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用于西門子系列家電產品在農村市場的推廣。這些知名品牌在更大程度上迎合了農村的實際需求,樹立了品牌形象,使一些不知名的品牌遠離了農村消費者的視線。
(三)示范效應
農村消費者消費心理的另一最大特點是“眼見為實”,這也是廣告等促銷手段在農村效果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下鄉知名品牌家電的優異性價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真正做到使廣大農村消費者眼見為實。一個農民購買、使用了下鄉知名品牌家電后滿意的笑臉,就是最好的宣傳和引導,很快就會擴散到周邊人群。據有關調查顯示,有大約23.66%的農村消費者是聽熟人介紹或依據口碑而購買家電的。入圍的知名品牌受到追捧,并正在進一步向周圍擴展,農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得到了普遍提高。
2提高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促進廠商對產品進行升級,提高我國家電業國際競爭力
國際知名的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有一句名言:挑剔的消費者是培育國際知名品牌的搖籃?!凹译娤锣l”引發的農村消費者(中國最大的消費者群)品牌意識的覺醒和提高,對我國家電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戰略意義怎么說都不過分。農村消費者數以十億雙挑剔的眼睛,是我國家電業走向世界的最好的“磨刀石”,這種效果在家電下鄉過程中正在顯現,它可以直接促進廠商對家電產品在質量、性能等方面進行升級,提高了我國家電業與國際知名品牌相競爭的能力。
(二)加速農村消費結構的升級,從質的方面拉動內需
政府對農民購買下鄉家電產品給予銷售價格13%的補貼,不僅實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擁有了購買知名品牌家電欲望和購買能力,而且隨著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也會產生質的提高。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國家正在大大拉動國內需求。財政部曾會同有關部門測算認為,家電下鄉財政補貼政策實施四年,預計累計實現銷售6億臺(件),拉動國內消費約16000億元,對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有著持久的重要意義。
3進一步提高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建議
(一)拓展三、四級消費市場
我國經濟的二元結構是比較突出的,許多生產和銷售企業大都把產品投放在一、二級市場,對三、四級市場消費者的投入遠遠不夠,許多農村的消費者沒有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使得很多農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相對較低。下鄉家電及其它行業應投入更多的力量,建立直接面向三、四級市場的銷售渠道、信息渠道。以期引導和培育農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提升他們的品牌意識。各級地方政府應該進一步規范和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清除假冒偽劣家電產品,讓農村消費者在享受較低價格的同時,享受下鄉品牌家電貨真價實的實惠。
(二)樹立品牌維護意識
入圍“家電下鄉”大多是有影響的知名品牌,產品的質量和售后服務系統比較完善。然而有些企業在產品質量上不夠重視,有的打著家電下鄉的“幌子”,把一些舊的家電進行翻新,欺騙農村消費者,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山寨版”的下鄉家電產品,這種短視行為危害極大,會使下鄉家電企業信譽掃地,最終失去農村市場。企業要樹立品牌的維護意識,時刻不忘提高產品的質量,加強營銷理念和品牌意識。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社會責任感,嚴格監管農村家電市場,控制價格的同時也要加強質量監督,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增加農村消費者對家電產品尤其是名牌家電產品的信賴度,使他們牢固樹立品牌意識。
(三)增加農民的收入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農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最關鍵的還是要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沒有好的經濟基礎,提高品牌意識也只是空中樓閣。國家一直在推行各種惠農政策,發展農業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F在的農村經濟發展還遠遠不夠,需要國家予以更多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各地部門要因地制宜,搞活農村市場,切實以農民利益為出發點,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這樣農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就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4結論
政府和企業要依據農村居民品牌消費意識的變化,準確把握農村市場未來動向,在照顧農民切身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家電銷售的持續增加和品牌的不斷延伸。目前,包括“以舊換新”在內的各種“家電下鄉”活動正在積極開展中,這對我國農村居民品牌消費意識無疑有著重要的提升作用,并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拉動效應。而且農村家電市場出現了國內外品牌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相關的家電生產和銷售企業紛紛加大產品的改造升級,以應對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政府的公信和擔保將成為連接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紐帶,農村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活動帶來的優惠,并加強了品牌消費的觀念,對今后農村家電市場的消費和生產結構產生了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袁昭許,楊青普.農村需要這樣的下鄉家電[N].連云港日報,2005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S].中國政府網,2008
本文作者:孫立剛張中為工作單位:中國農業銀行三農政策與規劃部
縣域居民消費正進入以住行為主題的升級階段
1981年至2009年間,食品支出和衣著支出比重持續下降,分別下降了18.8和6.7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教育娛樂文化服務、居住、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等方面支出的比重分別提高了2.9%、3.2%、3.6%、5%和9.8%。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受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縣域居民將進入以住行為主的消費升級階段:(一)縣域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整體接近城鎮居民2000年左右水平1978年至2011年,我國農村居民純收入由133.6元提高至6977元,實際增長9.6倍,年均實際增速7.4%。特別是2010年和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分別達到10.9%和11.4%,自1998年以來連續兩年超過城鎮居民。農村居民2011年人均純收入折合至2000年是5963元,與城鎮居民2000年的收入水平僅差316元。同時,2010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1%,介于城鎮居民1999年的41.9與2000年的39.4之間。如果考慮縣城居民,縣域居民消費大致相當于城鎮居民2000年左右的水平,正在進入“住行”為主的消費升級階段(見圖6)。(二)城鎮化將推動縣域消費增長1978年至2011年間,城市人口比重由17.92%提升到51.27%,每年約1%的速度發展。今后一個時期,縣域城鎮化仍將處于快速推進階段。城鎮化的過程是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現代化的過程,將帶動縣域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數據表明,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為4455元,城鎮居民為15900元,城鎮居民消費水平是農村居民的3.6倍。按此測算,一個農民轉化為市民,消費需求將會增加1萬多元。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進而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而相應增加的投資需求會更多,特別是住宅消費剛性需求巨大。按照目前13.5億人口基數、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計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則將產生住房需求4億平方米左右。據中金公司預測,縣級市新建商品住房增長空間較大,從交易量來看,2015~2040年間市場均在高位運行,年均交易量在1.6億平方米至1.8億平方米;從交易額來看,縣級市交易額在2035年之前穩步提高至8000億元,此后將趨于穩定。(三)人口結構將助推縣域消費升級1980~1990年間,我國經歷了一次生育高峰,平均出生率為2.12%。目前,這次生育高峰對縣域消費升級的影響開始顯現。一方面,80年代出生的人口已經逐漸長大成人,適婚人口比重短期將居高不下,中國傳統的家文化將持續推動住房、家用電器等消費支出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縣域80后群體目前已經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體,受到城市生活影響較大,消費觀念與城市接近,整體消費傾向比傳統的農村居民高,人均消費支出水平將提高。據四川、河南兩省相關部門統計,由“經濟型”轉為“生活型”的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成為兩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力軍。(四)縣域消費升級政策環境越來越好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中央強調要把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最終消費需求作為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其中把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國家陸續出臺了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擴大農村消費政策。在政策的引導下,2009年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萬億,同比增長15.7%,增速自1986年以來首次超過城市。特別是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銷售增長迅速。2011年我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1.03億臺,實現銷售額264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5%和53.1%;截至2011年末,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18億臺和5059億元。從未來看,擴大農村和縣域消費仍將是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著力點和領域,政策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綜合以上因素,依據城鎮消費升級經驗,未來與住房相關的商品消費(包括家用電器)以及汽車消費將成為縣域居民消費的重點;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等新興領域將迅速增長。從各項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系數看,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以及交通通訊增速將超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在看到縣域總體消費升級趨勢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消費升級在不同區域、不同收入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從區域看,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整體消費水平和層次高于中西部。2009年,東部、東北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5148.62元、4148元、3622元和3238元,東部地區農村居民消費分別是中部、西部的1.2倍和1.6倍;從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看,東部地區整體上分別是中部和西部的2.2倍和3.9倍。同時,經濟落后地區城鄉差距較大,東、中、西、東北地區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分別是農村居民的2.8倍、2.7倍、3.2倍和2.6倍。從不同收入群體看,2009年,高收入戶、中高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和低收入戶的消費支出分別為7485.71元、4591.81元、3546.04元、2870.95元和2354.92元,高收入戶的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整體消費支出水平的1.9倍,是中高收入戶的1.6倍、中等收入戶的2.1倍、中低收入戶的2.6倍、低收入戶的3.2倍。
積極把握縣域消費升級金融機遇
(一)實施“梯度推進”戰略區域層面上,根據經濟發展的梯度推進規律,有先有后,滾動推進區域市場發展,當前要把發展重點放在長三角、珠三角、東南沿海、環渤海等東部發達地區縣域,中西部的鄱陽湖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等重點經濟區縣域,二三線城市周邊縣域,縣域內的中心鎮、園區、繁華商圈。這些區域與城市差別相對較小,可加快復制和推廣城市消費金融業務成熟產品和服務,“先試先行”,并結合各地實際,研發區域性特色消費金融產品,實現率先發展。業務層面上,先期以縣域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逐步向汽車貸款、家庭裝修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教育貸款、旅游貸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擴展,努力為縣域居民提供全面的消費金融服務??蛻魧用嫔?,突出抓好縣域公務員、大型企業員工、私營業主、個體工商戶、城郊拆遷農戶、進城置業農民、回鄉創業人員、種養大戶等縣域中高端個人客戶群體,積極搶占縣域消費金融業務高端市場,并積極培養潛在的優質客戶,不斷擴大縣域客戶群體。(二)突出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一是進一步拓展縣域存款、理財和支付結算業務。依據城鎮經驗,進入“住行”階段以后,隨著居民收入迅速增長,投資理財需求旺盛,消費相關的支付結算需求迅速增長。公私聯動開展工資、第三方存管等專項營銷,主動與保險、基金、證券、移動、高校等高端客戶資源豐富的機構建立戰略聯盟,擴大個人存款客戶基礎,鞏固縣域個人存款優勢地位。針對縣域日益增長的理財需求,抓緊開發一批適銷對路的縣域個人特色理財產品。圍繞縣域居民消費過程的各個環節,加強借記卡、貸記卡、網絡、電話、移動支付等先進安全便捷的支付能力建設。二是積極發展住房消費信貸業務。盡管目前國家正在進行房地產調控,但是總體看,縣域居民住房需求以自住為主,而且房價相對合理,泡沫相對很多大中城市要小。可重點選擇優質房地產商、優質暢銷樓盤、優質個人發展縣域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在經濟較為發達、農民收入較高、信貸管理規范的地區探索開辦農村住房建設貸款業務。三是積極開展汽車消費業務。加強與經銷商、廠家合作,為縣域居民提供汽車消費信貸服務,重點支持縣域比較受歡迎的微型車、客車、小貨車、客貨兩用車等。同時,探索開展“直客式”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不斷擴大汽車消費貸款客戶群體。(三)提升中高端客戶的服務水平和維護能力一是落實客戶名單制管理。在認真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縣域中高端個人客戶名單。及時監測,不斷完善客戶信息和資料,并依據客戶資質變化,對中高端客戶名單進行動態調整。在全面了解客戶信息和需求基礎上,制定個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方案,深度開發客戶價值。二是優化網點渠道建設。依據優質客戶的分布,優化物理網點布局,并可考慮設立理財中心并配備專職理財經理,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個貸中心,集中資源服務好優質客戶。加快網點改造進程,實施網點文明標準服務和營銷技能提升導入,改善服務細節,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發展個人網上銀行和移動支付業務,進一步改善網銀功能,真正為優質客戶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務。三是推進業務流程優化和系統整合。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中高端客戶實行差別化業務流程,進一步簡化業務授權、審批環節,以服務效率和質量贏得客戶。持續優化和整合業務系統,并將相關系統聯網、整合,實現信息共享共通。四是加強產品創新和推廣。針對中高端客戶的金融需求,創新推出適合縣域特點,適應客戶需求的投資理財、住房按揭、家庭裝修、汽車消費、資金結算等產品。加大產品營銷宣傳力度,強化客戶對商業銀行產品的認知,提高產品和服務對縣域中高端客戶的影響力和覆蓋率。(四)嚴防業務風險一是把握好風險防控的重點。從現階段看,重點是嚴防虛假按揭和冒名貸款,防止貸款被挪用到民間借貸、股市等高風險領域,加大銀行卡、網上銀行等新型詐騙案件以及信用卡套現的打擊力度,健全電子銀行風險管理流程等。二是實施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措施。加強對縣域不同區域、不同收入群體以及不同業務品種的風險特征研究和風險測算,推進內部評級法在消費金融業務中的應用,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和計量的精度。針對縣域收入來源確定且透明度高的客戶或者擁有高價值資產的客戶,可適時上收其業務的中后臺處理,探索集中管理模式。針對縣域其它客戶,更多需要發揮“人”的作用,強化調查審查以及落實相關責任。三是關注宏觀風險。嚴格執行好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銀行中間業務收費管理政策和銀監會制定的信貸“七不準”、服務“四公開”等相關規定,密切關注監管政策的變化,防控好政策風險。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對存量資產質量的影響,做好壓力測試,特別是密切關注區域房價走勢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質量的影響,做好相關風險的防控工作。
本文作者:張孜博工作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消費函數的計量模型設定由于大學生消費水平受多種收入因素的影響,借用消費理論的消費函數,以此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如下:y=βo+β1X1+β2X2+β3X3+εiE(y)=βo+β1X1+β2X2+β3X3其中,y為學生的平均月消費(元);X1為學生平均每月由家庭提供的收入(元);X2為學生平均每月做兼職所獲取的收入(元);X3為學生平均每月的特困補助的收入(元);βo為自發性消費;β1、β2、β3為邊際消費傾向;ε表示其它隨機因素的影響。數據的搜集情況收集2010年南京工業大學經管、外語、中文院50名在校生每月消費支出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60%的同學做課外兼職,15%的同學享受國家特困補助。比例較有代表性,基本符合高校學生特點。為方便分析大學生消費狀況,在調查中,除去了大學生向學校所繳納的培養費、學雜費、住宿費和寒假往返費。結果見表1。表1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生活費用來源于消費情況(元/月)上表設總體回歸模型為:Yi=β0+β1X1i+β2X2i+β3X3+μi(i=1,2,3,…,50)——(1)該式是樣本數據結構形式的多元總體線性回歸模型,它由50個方程,4個未知參數組成。模型矩陣為Y=Xβ+U。參數β0,β1,β2,β3都是未知數,利用樣本觀測值估計。設計算得到的樣本估計量為β0,β1,β2,β3是相應的未知數β0,β1,β2,β3的估計值。用stata得回歸方程為Y=98.757+0.778X1+0.40X2-1.2787X3,所以:擬合優度R2=RSS/TSS=0.9951。
模型分析與檢驗1、模型分析復相關系數R=0.9975擬合優度R2=0.9951,因此,大學生消費函數的回歸方程擬合優度高。2、F檢驗從總體上對模型中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是否顯著,對一定顯著性水平下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α=0.05);具體是:(i)提出原假設Ho:β1=β2=0;備擇假設H1:β1,β2至少有一個不為0;(ii)RSS=147524.595,ESS=727.905,n=10,k=3計算得:F=RSS/k/ESS/(n-k-1)=405.3;(iii)查F分布表,得F=F(3,6)=4.76(α=0.05,自由度n-k-1=6)做判斷由于F=405.3>F(3,6)=4.76,說明Xi對因變量y有顯著影響。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總體回歸方程是顯著的。即:大學生消費支出與各類所得收入間的線性關系顯著。結果分析假設X2、X3保持不變,E(y)對X1求偏導,得β1,β1為邊際消費傾向,可理解為家庭給予的費用每增加一個單位,學生消費y的值就平均增加0.778個單位。由于β1是正值,表明隨家庭給予費用增加,學生消費值相應增加,且學生們在此項收入來源上消費傾向很高,與事實較符。假設X1、X3保持不變,E(y)對X2求偏導,得β2為邊際消費傾向,可解釋為學生勤工儉學的收入每增加一個單位,學生消費y的值就增加0.40個單位.由于β2是正的,表明y與β2的變化規律是學生勤工儉學費用增加,學生消費也提高,說明學生對自己勞動所得貨幣的支配消費欲望相對低。假設X1,X2保持不變,E(y)對X3求偏導,得β3為邊際消費傾向,可以解釋為學生享有的特困補助每增加一個單位,特困學生消費相對平均量E(y)的值減少1.2787單位。β3符號為負,表明y與β3的變化規律是特困補助金額越高,消費平均值越低。
大學生月消費集中在800元~1500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規范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大學生直面的人生課題。完全依靠家庭供給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娛樂、旅游等精神享用品,通訊費等灰色消費支出占一定比例。模型的反饋反映大學生消費水平與其生活費用不同來源有正、反兩方面的變化趨勢。因此,希望社會、家庭和高校教師能以此變化規律,引導富裕家庭學生的消費行為;不要鋪張浪費。學校應增加特困生津貼,為特困學生創造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